韓非客死秦國,究竟能否將罪責歸結於李斯一人?

大家好,我們的搞笑遊行俠雲遊天地又來了,今天起我們一起來分享歷史知識,也許你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收穫哦。

太史公司馬遷在其代表作之一的《報任安書》中,曾如是說到:“古者富貴而名摩滅,不可勝記,唯倜儻非常之人稱焉。蓋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賦《離騷》;左丘失明,厥有《國語》;孫子臏腳,《兵法》修列;不韋遷蜀,世傳《呂覽》;韓非囚秦,《說難》《孤憤》;《詩》三百篇,大底聖賢發憤之所為作也。”

韓非,是我國春秋戰國時期法家學說的集大成者,他將以商鞅為代表的法家“法派”、以申不害為代表的法家“術派”以及以慎到為代表的法家“勢派”的學說,結合老聃的辯證法思想,將法家學說發揚光大,成為了此後兩千多年我國各個封建王朝的思想基礎。

韓非客死秦國,究竟能否將罪責歸結於李斯一人?

我們都知道,韓非天縱奇才,卻奈何時運不濟,最後客死秦國,被毒殺於咸陽獄中。

古往今來,“韓非之死”一直都是令無數人津津樂道的一個話題,而因同學李斯在咸陽獄中為其送去了毒酒,再加上李斯晚年嫉妒賢能,黨同伐異,而後更是與趙高一同篡改遺詔,間接導致了秦朝二世而亡,這就使得李斯“坐實”了嫉妒韓非,在獄中毒殺韓非的“罪名”。

可是,歷史上真的是這樣嗎?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來探討一下。

韓非客死秦國,究竟能否將罪責歸結於李斯一人?

首先,我們需要了解一下李斯和韓非的生平。

李斯,戰國末期楚國上蔡人,本為楚國小吏,而後因天下紛擾,李斯也想在亂世之中成就一番功業,於是便前往聞名天下的齊國稷下學宮求學,師從名士荀子。

韓非,戰國末期韓國公子,是那位屢出昏招的韓桓惠王之子,在他青年時期,秦趙之間因韓國上黨郡爆發了那場足以改變歷史走向的“長平之戰”。在此戰之後,韓國統治階層開始迷失在混沌之中——想要聯合列國抵禦強秦,卻奈何唯一一個能與秦國抗衡的趙國已然朝不保夕,在強秦的威逼之下,韓國只能臣服於秦。韓非見此深感無奈,遂埋頭苦學,而後投入名士荀子門下,以期學得”帝王之術“,重振韓國。

韓非客死秦國,究竟能否將罪責歸結於李斯一人?

荀子,名況,字卿,是戰國末期的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文學家,曾經三次出任聞名天下的稷下學宮祭酒,他雖是儒家的代表人物,但其對其餘各家學說並無排斥,這也就使得李斯、韓非能夠在他的門下博採眾長,發展並豐富了法家學說。

李斯和韓非在學成之後走上了不一樣的道路——李斯一心想成就一番功業,遂西行入秦,為秦一統天下貢獻一份自己的力量,而韓非因為其韓國公子的身份以及對母國的牽掛,遂選擇回到韓國,施展平生所學,帶領韓國走出困境,免於被秦國吞併。

昔日同窗,走上了截然相反的道路,這就為此後二人不同的命運埋下了伏筆……

韓非客死秦國,究竟能否將罪責歸結於李斯一人?

李斯入秦之後,因其獨到的見解,很快便得到了秦相呂不韋的器重,成為其舍人,而後被舉薦入宮為“郎”,因功相繼出任長史、客卿,成為了秦王政眼前的“紅人”。公元前237年,因嫪毐之亂的牽連以及韓國“治水疲秦”戰略的失敗,使得秦王政開始對六國外客心存疑慮,下令將外客臣子悉數驅逐,這就是歷史上赫赫有名的“逐客令”,李斯上《諫逐客書》,力勸秦王政,收回成命,而後因功被拜為廷尉,正式進入了秦國的中樞之中。

而韓非呢,回到韓國之後,因韓國君臣沉溺於“奇策”之中,簡而言之,就是不腳踏實地,就想著天上掉餡餅,而且還要剛好精確無誤地砸到韓國頭上。在這種環境之中,韓非所希冀的“變法強國”自然是不可能的,因而韓非只能無奈的閉門修學,著書立說。

韓非客死秦國,究竟能否將罪責歸結於李斯一人?

就在此時,韓非的著作無意中被秦王政所獲,秦王政閱讀之後,不禁讚歎:“嗟乎,寡人得見此人與之遊,死不恨矣!”問及李斯,李斯向秦王政大力舉薦自己的老同學韓非,於是在公元前235年,秦王政以武力脅迫韓國,“力邀”韓非入秦。在韓王安的苦求之下,韓非同意作為韓國間諜入秦,韓非便開始了生命的倒計時……

對於“韓非之死”,在太史公的《史記》之中曾如是寫到“李斯使人遺非藥,使自殺”,在王充的《論衡》一書之中也曾這樣寫道“李斯妒同才,幽殺韓非於秦”。

可是,我們細細推敲一下,李斯暗害韓非的罪名真的成立嗎?

韓非客死秦國,究竟能否將罪責歸結於李斯一人?

在韓非入秦為間之後,他便將矛頭指向了為秦國四處奔走,瓦解各國合縱的重臣姚賈,以“以王之權,國之宜,外自交於諸侯”、“世監門子,梁之大盜,趙之逐臣”構陷姚賈,上書秦王政除去姚賈。而後姚賈以“自汙”證明了自己的清白,並且將上書韓非“意圖不軌”,這也就成為了韓非下獄的導火索。

更重要的是,秦王政邀請韓非入秦是想要韓非在秦國施展所學,強大秦國,為秦國統一之後的治理體制提供思想基礎,而韓非是怎麼做的呢?

先是提出“存韓滅趙”的悖論,意圖保全韓國,而後又多次將秦國虛實傳達給了秦國,最後更是構陷姚賈,使得秦國朝臣悉數敵視韓非,秦王政對其也多有不滿。

一來二去之後,在對待人才一向以“不為我所用,必為我所殺”為準則的秦國,韓非的悲劇命運便已註定——下獄處死。

至於李斯的那杯毒酒,這就“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了,你可以理解為李斯為避免夜長夢多,毒殺韓非,也可以理解為李斯不願老同學遭受酷刑,送去毒酒,使其有尊嚴地死去……

喜歡的小朋友一定要多多說說自己的意見,我們一起來討論,分享自己的觀點,說的不對的也要指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