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棄疾心裡住著一位千古英雄,他曾被封為"冠軍侯"

“壯歲旌旗擁萬夫,錦襜突騎渡江初。燕兵夜娖銀胡觮,漢箭朝飛金僕姑。”這是南宋詞人辛棄疾《鷓鴣天》裡的詞句,生動地展示了一位英雄馳騁疆場,殺敵立功的豪情壯舉。可誰能知道,辛棄疾空有凌雲壯志,卻一輩子得不到施展,成了名副其實的“失意將軍”。

是啊,國難當頭,辛棄疾多想“沙場秋點兵”,“驅除韃虜”,恢復故土,以“了卻生前身後名”,以實現小時候爺爺對自己的殷切期望。

辛棄疾心裡住著一位千古英雄,他曾被封為"冠軍侯"

辛棄疾,字幼安,號稼軒,山東歷城人,早在出生時,他的祖國就陷於金人之手。由於種種原因,爺爺辛贊未能帶領全家,一起隨宋廷南渡,只好委曲求全,在金國任職。然而,“人在曹營心在漢”,爺爺一直希望能有機會拿起武器與金統治者決一死戰。

然而,面對逐漸老去的容顏,爺爺隱隱有力不從心之憾,故而將希望寄託在孫子身上。多年來,辛贊非常崇拜西漢名將霍去病,於是欣然給孫兒取名“棄疾”,這與“去病”遙相呼應,寄託著老人的夢想,那就是日後,辛棄疾能像霍去病一樣,將金人趕出中原,恢復故土。

辛棄疾天資聰穎,自然對爺爺的期許心領神會,而辛贊每每帶他“登高望遠,指畫山河”,就更加激發了他要像英雄霍去病一樣揮灑熱血、報效祖國的情懷。

辛棄疾始終以霍去病為偶像,青年時一舉成名

霍去病是漢武帝時期一位戰功卓著、年輕有為的將軍,遺憾的是由於長期征戰,勞累過度,英年早逝,年僅23歲。

也許是身世原因,霍去病曾是平陽侯府的女奴衛少兒與平陽縣小吏霍仲孺的私生子,促使他從小就樹立鴻鵠之志;也許是有幸於漢武帝劉徹對他的重用,感激之情,溢於言表,加上他生來聰慧,好學,少年時就“善騎射”,還曾得到武帝親授《孫子兵法》,故而在抗擊匈奴中屢建奇功。

辛棄疾心裡住著一位千古英雄,他曾被封為"冠軍侯"

漢武帝元朔六年(公元前123年),霍去病時年17歲,正是青春勃發,血氣方剛之時,這時候的他可謂集武藝、才藝、兵法、韜略於一身,於是被漢武帝委命為票姚校尉,隨同其親舅衛青兩次到漠南擊殺匈奴。

在漠南,霍去病與衛青率領勇敢善戰的八百騎兵深入大漠,憑藉萬夫不當之勇,斬獲匈奴強敵兩千多人,由此被封為驃騎將軍,冠軍侯,威名遠播。

兩年後,漢武帝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霍去病身為驃騎將軍,再次被派往河西,打擊盤踞在此的渾邪王、休屠王部。因蠻敵眾多,地勢險峻,霍去病分春夏兩季展開進攻。在春季攻勢中,霍去病帶領上萬名騎兵,從隴西進發,與河西五國周旋,大敗單于。而後飛越焉支山,在六天時間裡快速奔行千餘里,繼續對扼守在皋蘭山的匈奴以沉重打擊,致使近九千敵兵灰飛煙滅。

轉眼夏季到來,霍去病與公孫敖聯手,兵分兩路進擊敵人。在公孫敖迷途的情況下,霍去病率兵單刀直入,孤軍奮戰,終使三萬敵兵被殲,匈奴五王及其家族、以及相國、將軍、當戶、都尉等共計122人被俘,狠狠打擊了匈奴的整體實力。

辛棄疾心裡住著一位千古英雄,他曾被封為"冠軍侯"

漢武帝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這年霍去病21歲,他與舅舅衛青各自領兵五萬人向漠北進發。霍去病率兵向北突進一千多公里,翻越離侯山,跨過弓閭河,激戰匈奴左賢王部,將匈奴七萬多人殲滅,迫使匈奴屯頭王、韓王及其他將軍、相國、當戶、都尉等一行八十多人投降,並趁熱打鐵,一直追殺到今蒙古所屬狼居胥山、姑衍山,逼近北海(近俄羅斯貝加爾湖),至此,漠南匈奴盪滌殆盡,“匈奴遠遁,而漠南無王庭”。

因年紀輕,戰事不斷,勇猛過人,得不到休養,霍去病終於在漢武帝元狩六年(公元前117年) 因病去世,這讓武帝大為傷悲,在被迫暫時停止對匈奴作戰的同時,在茂陵為霍去病建立墓碑,並調集匈奴屬國鐵甲軍,沿長安一直排到茂陵東側霍去病墓,以示對霍去病的祭奠。

霍去病的豐功偉績,他精忠報國、不辭勞苦、奮勇當先、開疆拓土的精神永遠激勵著後人,辛棄疾就是其中的佼佼者,他在《賀新郎·別茂嘉十二弟》中寫道,“將軍百戰身名裂。向河梁、回頭萬里,故人長絕。”在另一首《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中,時年66歲的辛棄疾更是抒發了內心對英雄的敬仰之情,對自己不得志的慨嘆。

辛棄疾心裡住著一位千古英雄,他曾被封為"冠軍侯"

“千古江山,英雄無覓孫仲謀處。舞榭歌臺,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斜陽草樹,尋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贏得倉皇北顧。四十三年,望中猶記,烽火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鴉社鼓。憑誰問:廉頗老矣,尚能飯否?“

實際上,辛棄疾早年大有霍去病風範,他在紹興三十一年(1161年)金兵大舉南侵的時候,年僅21歲的他便招集兩千餘人,加入耿京起義軍隊伍,自任掌書記,率兵狠狠打擊南犯之敵。

次年,在奉命南下與南宋朝廷聯絡歸途中,驚悉起義軍首領耿京被叛徒張安國所殺,“怒從心頭起,惡向膽邊生”,不顧敵方人多勢眾,毅然率領五十騎兵突襲五萬人的賊營,硬是將叛徒張安國活捉,置於馬上,押解至南宋。

辛棄疾壯志難酬,終不能像霍去病那樣建功立業

辛棄疾文能之國,武能安邦,然而他的將帥之才在昏庸無能、貪生怕死的南宋小朝廷面前,只能黯然失色。“醉裡挑燈看劍,夢迴吹角連營”,他只能藉著酒興,把盞明燈,對著利劍,回首往事,年輕時,突入敵營擒賊的景象猶在眼前。

辛棄疾心裡住著一位千古英雄,他曾被封為"冠軍侯"

現在“追往事,嘆今吾,春風不染白髭鬚。卻將萬字平戎策,換得東家種樹書。”曾經的熱血男兒,抱著滿腔救國熱忱,興匆匆南渡,晉謁朝廷,獻上《美芹十論》和《九議》,條陳戰守之策,曉以偏安一隅之利害,然而皇帝老兒不聽,並不將辛棄疾的遠見卓識當回事,這讓辛棄疾不得不慨嘆自己的“血書”還不如東家種樹書。

與南宋昏君形成鮮明對比的是,西漢武帝不愧為聖君,為鞏固漢朝的地位,強化邊境的安全,可謂鞠躬盡瘁,還舉賢不避親,重用皇后的外甥,讓霍去病盡情施展本領,為國家為自己建功立業。有著漢武帝的大力支援,憑著赤膽忠心,加上練就的一身本事,以及奮發有為的積極姿態,霍去病南征北戰,“氣吞萬里如虎”,“直搗黃龍府”,書寫了一步不朽的傳奇。

可是,辛棄疾的才能抱負卻在連年地方官的調動中,失去了應有的效能,為打壓他抗擊金兵,收復失地的迫切心願,朝廷竟然安排他到江西、湖南、福建等地當守臣,治理荒政,儘管辛棄疾乾的同樣出色,但是總不免有大材小用之嫌,生不逢時,功業難就,內心憂傷,說與誰人聽?

辛棄疾心裡住著一位千古英雄,他曾被封為"冠軍侯"

“鬱孤臺下清江水,中間多少行人淚。西北望長安,可憐無數山。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江晚正愁餘,山深聞鷓鴣。”在無數次期盼與無數次失望中,面對往日的長安以及那美不勝收的山山水水,辛棄疾的心中除了悲苦,就是為以往的美好山河遭到金人的蹂躪倍感憐惜,他一生的夢想就只能在悲嘆中化作流去的江水,再也不復還。

據史料記載,這位以詞作著稱的偉大詞人,一輩子都在做將軍的夢,故而在鬱鬱而終之時,他還在大喊“殺賊!殺賊!”,這應該是他長期以來志向被壓抑的怒吼,對不被重用的憤慨,對金人統治下的人民受難的疾呼。誠如郭老所書的輓聯,“鐵板銅琶,繼東坡高唱大江東去;美芹悲黍,冀南宋莫隨鴻雁南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