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運不齊,命途多舛一代才子王勃的千古絕唱《滕王閣序》

不到長城非好漢,同樣,來南昌旅遊如果沒來過滕王閣那基本就等於白來。歷史上的滕王閣屢屢毀於戰火,如今的滕王閣雖然仍舊矗立在贛江之畔,但已經是歷經二十多次重建之後的新建築了,新修的滕王閣雖然只有數十年的歷史,然而他的名氣卻一點都不比那些上百年的真·古建築要低,只因滕王閣有著旁人所沒有的巨大文學加成,那就是千古名文《滕王閣序》。

“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

時運不齊,命途多舛一代才子王勃的千古絕唱《滕王閣序》

日落時分漫步在滕王閣的閣樓上,望著徐徐落下的夕陽,不禁讓人神遊,好奇當年滕王閣上的宴會是一副怎樣的盛景,某種程度上因為《滕王閣序》滕王閣在國人心中已然不朽。

然而估計許多人都不知道,《滕王閣序》作者王勃偶然路過南昌寫下的即興之作,既是他文學的巔峰,也是王勃給世人留下的千古絕唱。神童家族,九歲著書

王勃出身在山西絳州龍門的一個儒學世家,他的祖父是隋代大儒王通,叔祖是詩人王績,父親王福疇曾任唐朝的太常博士,這個職位相當於今天雙一流大學的文學教授了,只看父祖輩的話王勃家庭似乎談不上什麼儒學世家,但其實從王勃父輩往上一直往前數七代,通通都是著書立說的大儒,王氏一門詩書傳家讓人驚歎,然而這還不是最讓人佩服的。

時運不齊,命途多舛一代才子王勃的千古絕唱《滕王閣序》

宋代有“三蘇”:蘇洵和他的兩個兒子蘇軾、蘇轍,如果按這個說法那麼王勃家就應該被稱為“七王”:王勃兄弟載於史冊的便有七人,大哥王勔官至涇州刺史,二哥王勮為弘文館學士,幾個弟弟王助、王劭、王劼分別擔任御史、諫議大夫還有博士,唯有小弟王勸是白身,算上父親這一家子都是聞名於世的飽學之士。杜甫的從祖父杜易簡,讀過王勔、王勮、王勃三兄弟後讚歎不已,將他們稱讚為王氏一門的“三珠樹”。

王勃少年的時候就已經早早地顯露出其出色的文學天賦,《舊唐書》裡面說他善文辭,“構思無滯,詞情英邁”,6歲的時候就已經可以寫詩,9歲的時候已經可以讀完《漢書》,光看書他還覺得不過癮,他發現家裡這本由大儒顏師古作注的《漢書》裡面有些錯漏,於是9歲的王勃揮筆寫下《指瑕》一文,用來指出前者註解裡的錯誤。

今人已經不可以知這《指瑕》究竟是何內容,如果是今天,可能人們會懷疑是不是王勃父親給兒子當槍手?就像某位六年級小學生陳某石透過研究突變基因獲獎那樣,四天就能把C10orf67基因搞懂,別說9歲,估計30歲非專業的成年人也認不全《漢書》上的字。

然而古人還是講“武德”的,能夠寫入史書的事情還有能保證其真實性,而且王勃本人後來不斷用他的真才實學吊打著所有懷疑他的人。文學大才,政治白痴

十歲的時候王勃就已經把儒家六經學完,可他依舊沒有停下學習的腳步,十二歲他來到了帝都長安,這時他的愛好轉移到了醫學上,此後兩年他跟隨曹元學習了《周易》《黃帝內經》《難經》等經典的中醫書籍。

唐朝的科舉制度之中允許考生向朝廷的官員投書自我推薦,後來的李白杜甫都有寫過自薦的作品寄給朝中高官,王勃也不例外,他一直積極上書,給家鄉和朝廷的官員發文希望得到他們的看重。麟德二年(公元665年),東都洛陽乾元殿落成,王勃透過中間人牽線給唐高宗寄了一篇《乾元殿頌》,全文四千多字,修辭華麗,連唐高宗也大呼“奇才!”

時運不齊,命途多舛一代才子王勃的千古絕唱《滕王閣序》

第二年,才16歲的王勃應幽素科試及第,被授予朝散郎的官職,可能大家對這個官職完全沒有概念,那麼換一種說法,朝散郎是“八郎官之首”,正六品上,這個品級有點類似於今天的廳級官員。

副廳!此時的王勃才16歲!

然而王勃在文學上稱得上是個大才,在政治上卻是個不折不扣的大白痴。王勃被授官後成了十歲的沛王李賢附上的修撰,李賢和弟弟李顯(就是後來在中宗)玩鬥雞,作為隨從的王勃不好好當他的觀眾在一旁看著,居然親自下場寫了篇《鬥雞賦》來給主公助威。

時運不齊,命途多舛一代才子王勃的千古絕唱《滕王閣序》

唐高宗聽說後拿來一看,看後十分不悅,要知道唐太宗便是弒兄上位,唐高宗自己更是親眼目睹了父親和兄長之間的殘酷鬥爭,王勃的行為,往說小來就是孩子之間玩鬧,往大說就是“離間天家骨肉”,絕對是唐高宗最忌諱的事情。王勃因此被逐出長安,剛剛起步的仕途還沒走幾步就遭到重大挫折。恃才傲物,二次被貶

過了幾年,王勃得到朋友的幫助到虢州當了一個參軍的職位,宦海沉浮的王勃並沒有吸取教訓,可能是許多天才的通病,王勃恃才傲物,經常得罪人,受到同僚的忌恨。此時有個名叫曹達的官奴逃走躲到王勃家裡,按法應該將他舉報,但王勃卻幫助他藏了起來,後來被人舉報,害怕的王勃索性將曹達殺死,這下王勃自己也背了個“殺官奴”的罪名,幸好遇到皇帝大赦才免去刑責,但是他的父親卻被連累貶官交趾。

時運不齊,命途多舛一代才子王勃的千古絕唱《滕王閣序》

《滕王閣序》:一個路人寫下的千古名篇文

因為連累了父親心中不安的王勃決定前往遙遠的交趾看望父親,他一路坐船,在公元675年來到了南昌,當時叫豫章。此時洪州都督閻伯嶼剛剛把滕王閣重修完畢,正在上面召開隆重的宴會。

古代很流行為宴會作序,千古名篇《蘭亭集序》便是如此,人們都知道這是刷聲望的地方,閻伯嶼屬意自己的女婿孟學士在宴會上作序以揚名,恰好才學得到唐高宗稱讚的王勃路過,閻伯嶼立即邀請他過來參加宴會。

有這麼個大才子當自己女婿的背景板,真是走了大運。

時運不齊,命途多舛一代才子王勃的千古絕唱《滕王閣序》

然而閻都督沒想到,王勃既有才,同時也是個不走尋常路的主。

就在人們假意謙讓,把紙筆讓到王勃面前時,王勃笑了笑:“好啊!我寫!”擼起衣袖即興就寫下了《滕王閣序》。

這一下閻都督和女婿卻傻了眼,剛開始兩人氣得發抖,但隨著王勃的文章一字一句寫成,兩人的憤怒逐漸改為驚歎,最終不得不服:“老泰山,不是小婿無能,實在是對方開掛……”

時運不齊,命途多舛一代才子王勃的千古絕唱《滕王閣序》

“時運不齊,命途多舛。”

王勃用八個字就總結了自己人生,可他並沒有自怨自艾,望著閣外的風景,微笑著一轉筆鋒寫下“老當益壯,寧移白首之心?窮且益堅,不墜青雲之志。”,表達了自己不屈的志向。結語

初唐有四傑,可最叫人能記住的絕對是王勃,一篇《滕王閣序》讓多少莘莘學子背得死去活來,《滕王閣序》雖然為即興之作,但字裡行間無一不凝聚了王勃在仕途的浮沉中對人生的感悟,杜甫評價王勃的文章:“爾曹身與名俱滅,不廢江河萬古流。”

時運不齊,命途多舛一代才子王勃的千古絕唱《滕王閣序》

王勃的筆觸寫出了無數孤身的奮鬥者的心聲,越是遭到挫折的時候,這篇文章就越是能引起人們的共鳴,“東隅已逝,桑榆非晚。”不要害怕挫折,只要心中還燃著一簇希望的火焰,在哪裡跌倒都無所謂,希望永遠在明天。

只可惜天不假年,王勃不幸溺水而亡,世間少一大才,讀到這裡忽然很理解為何國家在小學推行遊泳課程的必要性,真是技多不壓身,多學一門知識必要時是能夠救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