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著真性情的幌子翻白眼, 魯迅看了都想來打假

翻白眼是個技術活,翻得好是真性情,翻不好容易惹人厭,尤其是不分場合亂翻,一不小心就顯得有點低素質。懟人更是,指責別人在火車上吃泡麵可以,但出口成髒、人身攻擊,那就是沒教養了。自以為佔理,肆無忌憚、惡語相向,實則卻是某種程度的道德綁架。

以逞自己爽為爽,而不顧他人感情,口不擇言、任意妄為,還理所應當標榜自己為“真性情”。嵇康看了都想懟,朱耷看了都想翻白眼,魯迅看了,都想出來在3·15打個假,打假真性情的假。

真性情的人懟人,比如魯迅,不是撒潑賣狠,人身攻擊。而是就事論事,揭露根本問題,我尊重你做人的權利,但我鄙視你low雞的行為。所以他罵人的麻木,“在中國,尤其是在都市裡,倘使路上有暴病倒地,或翻車捽摔傷的人,路人圍觀或甚至高興的人盡有,有肯伸手來扶助一下的人卻是極少的。”。所以他罵人低階的想象力,“一見短袖子,立刻想到白臂膊,立刻想到全裸體,立刻想到生殖器,立刻想到性交,立刻想到雜交,立刻想到私生子。中國人的想象唯在這一層能夠如此躍進。”

真性情不是肆無忌憚,也不是無緣無故雞蛋裡挑骨頭,更不是道德綁架。畢竟見人就叫就懟的,不是槓精,就是dog。真性情的人,有獨立的人格,成熟的是非觀,有一套自己踐行的立身處事準則,只有當別人干涉觸犯到自己的原則時,才會站出來懟人、翻白眼。

比如李舒老師寫的阮籍,翻白眼的鼻祖,作為竹林七賢的成員之一,不慕名利,不好做官是他們的為人準則。所以當混在官場的嵇喜來弔唁阮籍過世的母親時,哪怕他是自己好基友嵇康的哥哥,他也要一個白眼翻過去。他想懟的不是人,而是他鄙視的虛偽的惺惺作態。

然而阮籍還算溫和派的,只私下翻翻白眼,“竹林七賢”,個個都是鈦合金直男,脾氣最火爆的當屬嵇康。嵇康不但為人耿直,長得還特別帥,是“竹林七賢”的顏值擔當,是能夠寫進《世說新語》裡的美貌,時人誇他“蕭蕭肅肅,爽朗清舉”。按照魏晉時期的審美,主流的帥哥一般就是這麼白淨斯文秀氣的。

範曾《竹林七賢》

打著真性情的幌子翻白眼, 魯迅看了都想來打假

可就是這麼斯文秀氣的嵇康,偏偏十天半個月不洗頭不洗臉,愛好也很清奇,居然是,打鐵。鍾會來拜訪他,想要邀請他到朝廷做官,嵇康不願意,他一言不發,把人當空氣,脫了衣服只顧埋頭打鐵,氣得鍾會記恨在心。

口吐蓮花,謙謙君子,這是魏晉的名士風度,但在這一片斯文之中,想不洗頭就不洗,想不做官就不做,不讒佞,不虛浮,這才是所謂的真性情。嵇康不想做官,就算是朋友山濤推薦,他也不願意。別人拒絕當官,客氣委婉地暗示一下就好了,嵇康不,為了實力表達自己的拒絕,他甚至寫了一封著名的絕交書,《與山巨源絕交書》。

打著真性情的幌子翻白眼, 魯迅看了都想來打假

還有一種真性情,那是高階的真性情,超然於紅塵,自帶一種上帝視角。比如八大山人。

他也翻白眼,翻得姿態各異、出神入化,卻沒人說他沒教養,甚至,他的一個白眼,能賣2000萬。在他的畫作裡,有翻白眼的鹿,

打著真性情的幌子翻白眼, 魯迅看了都想來打假

打著真性情的幌子翻白眼, 魯迅看了都想來打假

翻白眼的魚,

打著真性情的幌子翻白眼, 魯迅看了都想來打假

打著真性情的幌子翻白眼, 魯迅看了都想來打假

還有數不清的翻白眼的雞鴨鵝鳥……

打著真性情的幌子翻白眼, 魯迅看了都想來打假

打著真性情的幌子翻白眼, 魯迅看了都想來打假

打著真性情的幌子翻白眼, 魯迅看了都想來打假

它們要麼獨一個,孤零零地站在大片留白的宣紙中間,要麼有一棵樹,有一個石頭做背景,還是孤零零地,有點霸道,有點冷漠,連帶著整幅畫好像都在透露著一個資訊“你愛看不看”。

把白眼翻在畫裡,八大山人可能是頭一個,他把鄙視刻成碑,畫作紀念,這大概是借景抒情最機智且有內涵的操作了。比寫詩更直白,又比罵街更文明,這是屬於文人的真性情。

八大山人的白眼,不是亂翻的。他出生於皇族,是朱元璋第十七個兒子朱權的九世孫。聽起來身份顯赫,實則不然。他的原名朱耷,據說是家人覺得他的耳朵太大,就給他取了這麼個名字。彼時朱權受封寧王,專鎮一方,然而朱允炆即位不久,朱棣就發動長達四年的靖難之役,他拉攏朱權,連哄帶騙地收回大寧,承諾未來平分天下,然而最後背信棄義,逼得朱權遠走南方。權力旁落,到朱耷這一代,也就是掛名一個皇族世孫罷了。

朱耷的身份很尷尬,他的出生時間更尷尬。按照朱氏族譜,朱耷其實是“由”字輩,跟明朝的最後一位皇帝朱由檢同一個字輩,他比朱由檢大兩歲,出生的時候,正直明末風雨飄搖之時。長到18歲,皇帝自殺了,山河猶在,卻國破家亡,偏偏還是在最朝氣蓬勃的年紀。

朱耷很絕望,於是剃光頭做了和尚,後來又轉行做道士。在禁慾的生活裡,只能在藝術中尋找一點安慰,寫寫字,作作畫,在20多歲的年紀,過上了50歲的生活。晚年的時候,他給自己取了藝名“八大山人”,「朱」去掉「牛」 ,「耷」字去掉「耳」,變成——「八大」,舍掉牛耳,則為普通人。執牛耳者有兩層意思,一是掌權之人,二是在某一領域居領導地位的人。

他一直不愛的皇族身份,不要就不要了,關於藝術,表表感情而已,不爭什麼一二三。

打著真性情的幌子翻白眼, 魯迅看了都想來打假

這種灑脫中帶點喪,喪中飽含憤世嫉俗的心情,無關他人,但也不憋著,都在畫裡,就是這麼真性情。

他畫裡的樹,老幹枯枝,幾片樹葉;他畫的石頭,獨一個,想擱在哪裡就在哪裡,硬生生地立著,也不管它是不是穩當;他畫的田園風景,光禿禿的樹,光禿禿的山,東倒西歪、七零八落。如果這是他走的路,看的風景,那應該沒有人願意跟他一起。這些荒涼詭異的地方,別人不感興趣,他也不屑,自己走就好。

後來,他連話也不想說了,大書一個\“啞\”字貼在門上,再不見客。

他的一個畫押字款,被後人們稱為龜形畫押,因為其形狀特別像一隻烏龜。很久以後,人們才發現,這不是什麼龜形畫押,而是由“三月十九日”幾個字變形組成,3月19日,這正好是他同字輩的族弟,崇禎帝朱由檢自殺的日子。

打著真性情的幌子翻白眼, 魯迅看了都想來打假

左邊的“三月十九日”,右邊的“八大山人”。

別人不問,他也不說,只留下一首題話詩,“墨點無多淚點多,山河仍是舊山河。橫流亂世杈椰樹,留得文林細揣摹。”

打著真性情的幌子翻白眼, 魯迅看了都想來打假

是誰說的,有一種英雄主義,是認清了生活的本質以後,依然對生活充滿熱情和好奇。高階的真性情,是絕望後的涅槃,不破罐破摔,不衝動赴死,也算是不對生命辜負。

從前的真性情,重點在要求自己,是不矯揉造作,不虛與委蛇,不文過飾非,不陽奉陰違。現在的真性情卻成了“自己爽就好”的代名詞,要求低到只要“不裝”,就是耿直豪放,口不擇言、肆無忌憚也可以被洗白。

打著真性情的幌子,行低素質、沒教養之實,就是假的真性情,才真該在這個日子好好打打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