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9年蘇聯陳軍110萬、列上萬輛坦克,為啥最終也沒南下中國?

1969年蘇聯陳軍110萬、列上萬輛坦克,為啥最終也沒南下中國?

蘇聯和中國之間的關係十分複雜微妙,在抗美援朝結束後,蘇聯是世界上對中國最為友好的國家之一。當時新中國剛剛成立不久,百廢待興。是蘇聯把自己成熟的工業技術分享給了新中國,加速了新中國的發展成長。並且我國當時人民們學習的第二語言並不是英語,而是俄語,蘇聯也被我們親切的稱呼為“老大哥”。

然而國家之間的往來終究還是因為利益,只要利益上出現分歧,兩國關係終究無法長遠。蘇聯一次試圖在中國駐軍,想要加大自己對亞州的影響力度,這個建議被我國高層果斷拒絕。

隨後中蘇關係急轉直下,雙方劍拔弩張,蘇聯甚至在1969年於我國邊境集結了110萬軍隊,數萬輛坦克,想要與中國正式開戰。但熟悉中國歷史的朋友們都知道這場戰爭並沒有爆發,你知道蘇聯最終也沒有敢南下入侵中國嗎?

1969年蘇聯陳軍110萬、列上萬輛坦克,為啥最終也沒南下中國?

1969年,珍寶島事件爆發,中蘇之間因為領土問題險些大打出手,上文提到的軍隊其實就是在這個時間節點險些南下中國。我國在於蘇聯建交後政治方向非常明確,並沒有加入蘇聯的華約陣營,堅定的保持著中國是第三世界國家的設定。而當時中美關係緩和,如果蘇聯與中國開戰,那麼美國會成為當時中國最堅定的後援。畢竟美蘇關係擺在那裡,它絕對支援任何與蘇聯對抗的國家。

而另一個原因則是因為蘇聯的經濟問題,經濟危機是蘇聯的致命傷。斯大林、赫魯曉夫在管理蘇聯的時候都沒有及時處理蘇聯的經濟問題,盲目的與美國進行軍備競賽。

1969年蘇聯陳軍110萬、列上萬輛坦克,為啥最終也沒南下中國?

如果當時蘇聯選擇與中國開戰,那麼經濟問題將會在蘇聯國內逐漸擴大,最終影響到蘇聯的根基。失去了經濟優勢,蘇聯根本無法在後期與美國針鋒相對。如果蘇聯在國力上無法制衡美國,那麼蘇聯將會在未來持續受到美國打壓。

1969年蘇聯陳軍110萬、列上萬輛坦克,為啥最終也沒南下中國?

最關鍵的一點,中國地形對於蘇聯來說十分不利,蘇聯本身的輕工業就不發達,如果蘇聯與中國持續開戰,那麼補給線將是蘇聯的最大難題之一。也就是說,即便當時蘇聯的軍事力量強於我國,它也沒有必勝的把握。再加上當時的中國已經成為了有核國家,具備一定的反擊能力。蘇聯選擇與中國開戰後可能會偷雞不成蝕把米,嚴重影響到自己之後的發展。

1969年蘇聯陳軍110萬、列上萬輛坦克,為啥最終也沒南下中國?

蘇聯最後的結局顯然在我國的意料之中,經濟問題成為了壓死蘇聯這頭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而之後的俄羅斯、烏克蘭等國家都因為經濟問題無法恢復到曾經的巔峰狀態,只能選擇與中國妥善建交,互利互贏。新中國在這樣穩定的局勢裡蓬勃發展,成為了第三世界國家中最出色的一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