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飛魚服"的不一定是錦衣衛

現在,漢服深受一些年輕人的喜愛,在古裝眾多樣式中,提到“飛魚服”,大家都很熟悉,因為喜歡看古裝劇的人都知道,“飛魚服”是明代錦衣衛的職業裝。可是,在真實的歷史中,飛魚服不只是錦衣衛專有,也就是說,穿飛魚服的不一定是錦衣衛。

穿"飛魚服"的不一定是錦衣衛

自古以來,衣冠對於我們華夏民族,從來都是大事。《左傳》中有云:“中國有禮儀之大,故稱夏;有服章之美,謂之華。”中華民族傳統服飾中,就蘊含著“華夏”二字的內涵。

穿"飛魚服"的不一定是錦衣衛

在山東博物館和孔子博物館聯合主辦的“衣冠大成——明代服飾展”上,展出了現存唯一一件男士“飛魚服”,袍身雲肩處取片金線、紅、白、黑、綠、藍、黃、粉紅等色彩絨絲為紋緯,採用挖梭技法織過肩飛魚、海水江崖紋。整件觀之,取貼裡式,直領、大襟右衽、闊袖收口,衣身前後襟上下分裁,腰部以下如百褶裙狀,質地與紋飾和諧統一,更顯富麗堂皇。

穿"飛魚服"的不一定是錦衣衛

在以前,大家都以為這種香色麻飛魚貼裡,都是錦衣衛穿的,但是這次會展展出的飛魚服,卻是衍聖公所穿,可見,飛魚服的功能還包括皇帝賞賜給功臣等。這件飛魚服香色沉穩,工藝繁複,紋樣的繡法是典型的魯繡,讓我們見識了一番精美工藝。

穿"飛魚服"的不一定是錦衣衛

其實,“飛魚服”是一個泛稱,凡是繡有飛魚紋樣的衣服,都叫“飛魚服”。一開始的時候,飛魚造型是龍首魚身,宋代時是擬龍化,到了明代,成為了宮中高等級服飾紋樣,一開始是皇帝隨從所穿,以此彰顯皇帝的威嚴,之後皇帝作為賞賜服賞給有功之臣,因此飛魚服成了榮譽的象徵,紋樣也從半龍半魚演變成龍蟒的形態。

穿"飛魚服"的不一定是錦衣衛

用在服飾上的飛魚紋樣,是僅次於龍蟒紋樣的高等級紋樣,其特徵是龍頭、兩足(四爪),雙翼,有腹鰭一對而無後肢,尾部是朝兩邊翻卷的“魚尾”。在明代,飛魚服是錦衣衛、大內太監朝日、夕月、耕耤、視牲所穿賜服,佩戴繡春刀,除了這些之外,只有蒙皇帝恩賜,才可以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