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人能用七千人連破敵軍數十萬, 其戰鬥力堪比神話至今無人超越!

在中國歷史上,不乏許多以少勝多的經典戰役。如:鉅鹿之戰,赤壁之戰等等,皆成為後來人津津樂道的經典事例。但凡指揮戰役者,皆有過人之處,無論是膽識還是謀略,都強於常人。

然而,古代有這麼一位將軍,既不會騎馬射箭,也不善舞刀弄槍,甚至,難開普通弓弩,連武士都算不上。但是,就是這麼一個人,卻在不惑之年上了戰場,還多次以少勝多擊敗強敵人,立下赫赫戰功,他就是南朝梁時的陳慶之。

此人能用七千人連破敵軍數十萬, 其戰鬥力堪比神話至今無人超越!

南北朝時期有四個朝代,分數宋、齊、梁、陳,當時的梁朝開國皇帝蕭衍。可算得上是漢朝名臣蕭何的後人,同時,他還是齊國的權臣,擁有權傾朝野的能力。在自己羽翼豐滿後,蕭衍愛是野心凸顯,逼迫齊國的皇帝蕭寶融將皇位讓給自己,自此,梁朝建立。

梁武帝算得上中國歷史上頗有才華的一位皇帝,從小熟讀百家。對政治,文學,軍事談不上精通,但都有涉獵,而且還喜愛修佛,算的上當時有名的佛教徒。如果單說文學,或許沒人知道蕭衍是誰,但如果提起竟陵八友,或許一些讀者會有所耳聞。

梁武帝就是八友之一,與歷史上有名的文學家沈約,謝朓,範雲共為好友,在南朝時期具有很大的影響力。而在軍事方面,梁武帝也有著自己的獨到之處,他曾組織帶領軍隊擊退北魏孝文帝30萬軍隊和東昏侯蕭寶卷,成功將蕭寶融扶上皇位,直到自己建立梁朝。

此人能用七千人連破敵軍數十萬, 其戰鬥力堪比神話至今無人超越!

當上皇帝之後,他敢於廣開言路,勤奮執政,設立謗木函,聽取諫言。晚年開始信奉佛門,“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說的就是這位皇帝的故事。而咱們文中的主角陳慶之,從小就跟在這位皇帝身邊做隨從。

陳慶之出生貧困,並沒有太多的背景,如果不是機緣巧合成為梁武帝的隨從,或許他就只能老實在家務農。但是,陳慶之體格瘦小,註定幹不了重活,而且,他又偏偏向往不甘於現狀,想要幹出一番事業證明自己。

透過各種士族高幹的關係,打探到當時有一個皇族叫蕭衍,而自己想要出頭,必須先攀附一位貴族。但是,這個蕭衍門客眾多,又該怎麼讓他發現自己的存在呢?於是,陳慶之透過打探,發現蕭衍此人愛好廣泛,對文學、棋藝、音樂、書法、佛學都有所興趣。

其他的東西,陳慶之一竅不通,如果是下棋的話,那倒是可以練練。

此人能用七千人連破敵軍數十萬, 其戰鬥力堪比神話至今無人超越!

於是,他為了迎合蕭衍這種愛好,便開始日復一日的苦練圍棋,逐漸棋藝上來了,也有機會和蕭衍下棋。不過,蕭衍棋癮很大,基本都是一天不吃不喝,上廁所的時間都沒有,通宵下棋更是常事。長此以往,很少有人堅持下去。

慢慢,到最後,能堅持陪蕭衍下到最後的,只有陳慶之。

最終,靠著下棋,陳慶之一步步混到梁武帝的隨從,也算對未來有個希望。在梁武帝建立梁朝後,廣封群臣,無論功勞大小者,皆由賞賜。而作為梁武帝隨從的陳慶之,自然少不了封賞,被梁武帝封為主書。

主書,顧名思義就是主管朝廷文書的人。那一年陳慶之只有18歲。雖然他是文官,但是,他的目標卻是希望征戰沙場,能有建功立業的機會。為此,他不計成本,買通各種渠道。只希望等來一個機會。這一等就是23年,在他41歲的那天,剛過不惑之年,這個機會終於來了。

此人能用七千人連破敵軍數十萬, 其戰鬥力堪比神話至今無人超越!

南北朝時期,南面的是梁朝,北面的則是北魏,雙方相處間,倒也相安無事。有一天,北魏道武帝拓拔珪的玄孫、江陽王拓跋鍾葵之子、徐州刺史元法僧幾個大臣,抱怨朝堂生活苦悶,突發奇想自己當皇帝,享受一下高高在上的感覺。幾個人一拍屁股,主意立馬就定了。

說做就做,當即起兵造反,佔領彭城,自稱“皇帝”,國號為“宋”。訊息傳到北魏道武帝耳中,當即拍案而起,火冒三丈。這種事情聞所未聞,簡直是胡鬧!一個國家那怎麼可能有兩個皇帝,即便是同族也不行。北魏皇帝強壓怒火,當即下令率領大軍進行征討。

元法僧這下慌了,他們自然知道自己幾斤幾兩,佔領彭城不代表就能對抗北魏軍隊,硬抗無異於找死。求生心切之下,他們選擇了投降梁武帝。梁武帝聽到這個訊息非常高興,當即命令陳慶之為武威將軍,與胡龍牙,成景俊等率軍前去應降。

此人能用七千人連破敵軍數十萬, 其戰鬥力堪比神話至今無人超越!

這次應降讓陳慶之首次從“文”轉“武”,儘管這只是名義上的將軍,但就是這樣一個小小的變化,改變了陳慶之的人生命運。

一旦接觸,便一發不可收拾,從此,陳慶之開始了戎馬生涯。其中,陳慶之最為奪目的戰績,當屬率領7000將士北伐:

第一戰選在了睢陽,當時睢陽守將為丘大千,此地駐紮士兵高達7萬人,而陳慶之只有7000餘人,雙方兵力懸殊,足有十倍之差,然而陳慶之並無懼意,當即下令攻城,僅用7000人便破了7萬之眾,半日攻破城門。

第二戰,對手為考城守將元暉業。當時考城駐守兵力2萬,陳慶之採用浮水築壘的戰術,輕鬆攻下考城,生擒元暉業。之後又馬不停蹄,乘勝追擊,攻擊榮陽7萬御林軍。北魏皇帝元子攸緊急派元天穆、爾朱榮火速增援。

此人能用七千人連破敵軍數十萬, 其戰鬥力堪比神話至今無人超越!

趕來的20萬魏軍合圍陳慶之,沒想到,陳慶之沒有選擇固守城池,而是率領3000精兵,出城決鬥,這一戰全殲魏軍20萬人,元天穆、爾朱榮倉皇逃走,北魏皇帝被迫遷都,此戰之後,每逢提起陳慶之威名,敵人無不膽顫心驚。

他有個習慣,與人作戰,喜愛穿白色戰袍,也被後人稱為白袍軍。因此,當時有童謠曰:“名師大將莫自牢,千兵萬馬避白袍。。。 。。。”雖然,他手下只有幾千人,但在他的帶領下,竟然一路橫推,一年內接連攻陷北魏32座城池。

他步入戰場的時候已是不惑之年,按照古代的年齡來算,陳慶之已算老邁之軀,然而,他還是在戰場上堅持了15年。

此人能用七千人連破敵軍數十萬, 其戰鬥力堪比神話至今無人超越!

姚思廉的《梁書》中對其評價道:“陳慶之有將略,戰勝攻取,蓋頗、牧、衛、霍之亞歟。慶之警悟,早侍高祖,既預舊恩,加之謹肅,蟬冕組佩,亦一世之榮矣”;“慶之性祗慎,衣不紈綺,不好絲竹,射不穿札,馬非所便,而善撫軍士,能得其死力。”

蕭衍後來在褒獎他的詔書中寫道:“本非將種,又非豪家”。在15年間,他先後參與並指揮的戰役達到47次。而且,都是用數千兵力以少勝多的經典戰役。縱觀其故事,可以看出陳慶之顯然不是項羽那般英勇蓋世的人物,甚至,史書記載他的武力很差,沒有過人技能。

此人能用七千人連破敵軍數十萬, 其戰鬥力堪比神話至今無人超越!

那麼,就是這樣一位將軍,又如何在對陣數十萬北魏軍隊時,頻頻獲勝呢?簡單分析一下原因大概有兩點:

第一個原因就是陳慶之善於用兵,體恤將士。軍隊作戰最重要的是什麼?士氣!!如果一個軍隊士氣不振,很難想象如何於敵陣中浴血奮戰。陳慶之的作用就是籠絡士氣,增強士兵間的團結,並放下身段,與士兵增進交流,時間久了,將士們也願跟隨左右。

雖然陳慶之的隊伍說起來只有數千人,但是,在團結一心、士氣高漲之下,必然是所向披靡,不可阻擋。這樣一支虎狼之師,威力不可小覷。

第二個原因就是陳慶之的指揮才能,他雖武力雖然不行,但陳慶之謀略過人,軍事才能出類拔萃,這也是他令手下將士信服的一個原因。歷史上並沒有記載過陳慶之學過什麼兵法,軍事,也沒有說過他曾拜訪哪位名家為師,只知道陳慶之有一個愛好,那就是圍棋。

此人能用七千人連破敵軍數十萬, 其戰鬥力堪比神話至今無人超越!

眾所周知,梁武帝是一個圍棋高手,平常喜愛下棋兒,作為隨從的陳慶之,自然而然需要陪棋。就這樣,一陪就是20多年。在梁武帝的薰陶下,陳慶之的棋藝可以說難逢對手,與梁武帝不相上下。

其實仔細想想,圍棋不就是戰爭上的沙盤嘛,陳慶之透過棋局博弈悟出攻防之法,並將之運用到戰爭中實踐,不也是一種戰術的轉變嗎?陳慶之在那個分裂年代,能夠找清自己的位置實屬不易,而且他也是一個善於把握並利用機會的人。

在我眼中,陳慶之用七千餘人連破北魏數十萬軍隊,靠的絕不僅僅是硬攻,更多的是深思熟慮之後的果斷出擊、一擊必殺。四個月時間,指揮四十二戰,拿下三十二城,看似耀眼,其實這是陳慶之備戰半年的結果,如此戰績,比起封狼居胥也毫不遜色。

此人能用七千人連破敵軍數十萬, 其戰鬥力堪比神話至今無人超越!

作為“中國古代五大名將”之一,陳慶之有著和其他軍事家不一樣的作戰理論,比如說:用騎兵打攻城戰;面對數倍於自己的敵軍,不採取迂迴戰術,反而選擇硬槓,最後,仍然能轉危為安,甚至,反殺對方。

歷史上記載的“以少勝多”案例,多是以計謀取勝,鮮少正面進攻。

然而,陳慶之的軍隊恰恰反其道而行,很少見他使用計謀,基本都是火線衝鋒,殺敵如砍瓜切菜,完全無視孫子兵法。再加上,陳慶之身體弱小,不擅騎射,作戰風格卻如此凌厲迅猛,如此反差,恰好更顯示出陳慶之的傳奇之處。

此人能用七千人連破敵軍數十萬, 其戰鬥力堪比神話至今無人超越!

史書中的陳慶之,是一個軍師將軍,扮演著類似於“諸葛亮”的角色,善於出謀劃策、穩定軍紀。陳慶之指揮的戰役,一定程度改寫了歷史的程序。而且,他的軍事思想、作戰體系流傳至今,依然有著重要的參考價值。

日本作家田中芳樹小說《奔流》中,陳慶之為小說主角,為用兵天才和不敗名將,三百白騎取得了鍾離之戰勝利。民國作家蔡東藩小說《南北史演義》中,陳慶之事蹟與正史差別不大,但被作者形容為驍將,與史實上陳慶之儒將的形象有所出入。

參考資料:

『《梁書·卷第三十二·列傳第二十六》、何仲勉《中國軍事百科全書·軍事歷史卷》陳慶之、《奔流》、《南北史演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