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賦》一出,今年國產最佳歷史劇已無懸念

文丨獨孤島主

最近《大秦賦》的播出,放到中國電視劇發展史上,也會是一件大事。

這不僅是因為,它為跨越十五年的「大秦系列」四部曲再添上濃墨重彩的一筆,如此篇幅浩大的歷史正劇創作,在國劇歷史上應該是前無古人的;更因為,該劇展示了秦統一天下的這一過程,是對中華文明源流的一次重新梳理,其對後世將產生的文化影響怎樣高估都不過分。

《大秦賦》注目於秦昭襄王以降,秦國曆代君主一掃六合、統一天下的完整過程,為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封建王朝從崛起到巔峰寫下結局。

歷史劇不容易寫,不容易拍,尤其在如今借歷史的皮,行言情與顏值消費之實的古裝偶像劇氾濫的大環境下,《大秦賦》延續了前三部《大秦》系列作品的嚴正歷史劇基調,一掃當下浮華輕薄之風。

該劇從第一個鏡頭起,用一個不露面的嬴政,就把無數同樣講皇帝的宮廷劇甩到天邊。鏡頭始於始皇帝的腳下,已完成統一大業的千古一帝嬴政,手握劍柄,獨自向無邊無盡的臺階之上邁去。鏡頭之中我們看不到任何別的人,甚至看不見嬴政的臉,我們只聽到他驕傲但卻充滿孤獨的內心獨白——「我是你們的王!」

《大秦賦》一出,今年國產最佳歷史劇已無懸念

這是電視劇的開始,也是歷史的一個結局,但是,歷史的發展卻不像始皇帝以為的那樣終結於此。他邁向臺階的每一步,都仍在千年之後激起迴音。

我會用「氣象雄渾」來定義這部劇的風格。首先,秦趙百年戰爭、各國合縱連橫,在這個重大的歷史背景之下,一波接一波的激烈矛盾與鬥爭在本劇中從容展開,頗有昔年讀《史記》時胸懷激盪的感覺。

不過,我認為更加難能可貴的是,該劇並未落入情節劇的窠臼,被歷史事件的推進牽著鼻子走,而是回到參與歷史的人物本身,透過對一個個具體的「人」——不管他是王侯將相,還是販夫走卒——的生存境遇的關注,揭開歷史的偶然與必然。

《大秦賦》一出,今年國產最佳歷史劇已無懸念

這,就是該劇最大的優點,他圍繞嬴政(張魯一飾)、呂不韋(段奕宏飾)、華陽夫人(鄔君梅飾)的核心,再輔以平原君(劉乃藝飾)、陽泉君(朱輝飾)、荀子(許還山飾)等重要配角人物,塑造出了一組罕見精彩的人物群像。

幾個主角自不必提,多個配角均性格俱現,全面豐滿,在有限的戲份中展現出完整的人格。可以說,正是這種「事無鉅細」,構成了《大秦賦》的宏闊視野與史詩格局。

以李斯為例,他在荀子講道會上初次登場,後入秦廷與呂不韋展開一次次精彩的對手戲,表現出了相當高瞻遠矚的政治視野與為人處世情狀,李乃文的表演中凝聚一種高度專注和滴水不漏的神態情勢,因此只需三言兩語,就讓這位貫穿整個嬴政時代的法家政客的形貌活了起來。

《大秦賦》一出,今年國產最佳歷史劇已無懸念

在嬴政大位已定後,李斯的戲份逐集增多。與前面十幾集的一派嚴肅不同,李斯剛入秦國時,他的戲多以輕鬆活潑為主。一襲白衣的李斯帶著一股學成以報天下的書生之氣,在秦這個「教條」國家裡,以一個規則反叛者的形象出現。李乃文先是在人物動作上,為李斯注入一股幽默詼諧的感覺,讓這個角色的鬆弛,與其它所有人的緊繃產生反差。

《大秦賦》一出,今年國產最佳歷史劇已無懸念

《大秦賦》一出,今年國產最佳歷史劇已無懸念

由白到黑,李斯前後變化

這時,他是整個秦國的局外人。觀眾會跟隨李斯的視角,來反省劇集塑造出的秦國。當他一步步接近權力中心後,李斯又看到了在戰亂中實現壯志之難,這時他除了之前的滿腔抱負,又多了一重閱世後的無奈。李乃文在李斯自信、懇切的神情上多加的一分凝重,讓這個熱血之人披上了一層薄薄的冰霜以作外殼,在這時,李斯才正式成為一個「秦國人」。

當然,最最精彩的就是被無數網友點評過的,在劇作開頭部分出盡風頭的「復國者聯盟」——嬴異人(辛柏青飾)與呂不韋這對組合。

《大秦賦》一出,今年國產最佳歷史劇已無懸念

呂不韋與嬴異人

段奕宏飾演的呂不韋堪稱近年來國產歷史劇中最富神采與人物深度的角色之一,他初登場時的靜照式坐姿,舉手投足,像極了深諳凝滯表演之道的陳寶國,完整地令觀眾體會到一個滿腹野心又竭盡全力掩藏之的一代奸雄情態。

與開場戲相對的另一場極為精彩的「獨角戲」式表演是在秦孝文王去世訊息傳到他耳中的時刻。呂不韋先是在臉上擠出悲傷神色,但因為掩藏不住內心的狂喜,他想笑,強自忍住,已經難以控制面部表情的他只得用手掩住面孔。再露臉時,他已恢復平靜。需要把這段戲和前七集的呂不韋對比,之前的他幾乎是全程不動聲色,不讓人看出他的內心世界,直到這裡,呂不韋終於「破功」了,短暫暴露出他的真實性格。

《大秦賦》一出,今年國產最佳歷史劇已無懸念

這種戲中演戲的雙重假定,確立了段奕宏在此劇中「演技擔當」的地位,我敢斷言,將來肯定會被視為他表演生涯中的一個里程碑。

作為劇中絕對唯一的男主角,張魯一飾演的嬴政,其實更吃表演功底,不僅要表現出這位千古一帝在生命的各個不同階段的各異情態,更需將具體的雄才偉略攪拌進人物成長史中。

初長成的嬴政表現出的青春與謹慎、面對謠言彷徨無計的嬴政身上一觸即發的敏感神經、接替王位後逐步邁向一代雄主的穩重果敢,在張魯一演來,彷如由一張白紙,逐漸規劃成山水磅礴的水墨丹青,表層展示出是處變不驚的表演姿態,內裡確實有層次,有溫度的人物進階邏輯。

某種程度上張魯一的演出要比段奕宏更吃技巧,因為他初登場的樣貌已經比歷史記載的要大,唯有在情狀上不斷斂拙,方能夠令觀眾感到可信。

《大秦賦》一出,今年國產最佳歷史劇已無懸念

在不同階段的不同層次中,張魯一都始終將表演強度壓抑在一個平穩的準線,一方面因應角色初登場受制於人的境遇,另一方面,正是透過與各類困境不斷纏鬥並獲得勝利,才造就了他一生的傳奇,在這個過程中,從懵懂到覺醒,到充滿掙扎地進入到非常具體的治國強國與列國紛爭的場域,角色的輕與重,潤物無聲地在表演中延遞。

在嬴異人與嬴政父子閱兵的場景中,即將接替病重的父親掌握秦國的嬴政有一番對軍隊的演說,這場戲中嬴政鋒芒畢露,呈示出一統天下的必勝之志,這是劇集前半段張魯一最外露的一次演出,某種程度上直接為劇集後大半部分的披荊斬棘埋下伏筆。

再說下「配角」。電視劇有配角,但歷史其實沒有配角。尤其是在戰國史,有太多的人物在自己的巔峰時段各領風騷,主宰或影響了一整段歷史時期的走向,他們是歷史不折不扣的主角。

比如在嬴政登上歷史舞臺之前的「大主角」秦昭王嬴稷,由王慶祥為這個角色賦予了一種無法形容的威嚴,觀眾透過他,能直觀感受到戰國最強大霸主的威嚴。

《大秦賦》一出,今年國產最佳歷史劇已無懸念

他並未借用很多古裝戲的套路表演法,以古人的坐姿、行止等模式化的外在動作來演繹角色,而是用眼神和身體力道發出的壓迫力,來詮釋嬴稷的冷酷與堅決,為嬴稷塑造出一種無人可以撼動的偏執感。

《大秦賦》一出,今年國產最佳歷史劇已無懸念

王慶祥把這種偏執感,合理地轉化為秦國一代代君王繼承下去的統一天下的雄心,他用這個人物具象了主角嬴政需要去繼承的先王遺志。在嬴稷老邁將逝之時,王慶祥再給這一代梟雄身上多附加了一層每個老人身上都會有的慈善,讓觀眾瞭解這個帝王人物的「非凡」背後平凡的一面。

歷史劇,不等於歷史。不論是《史記》還是《戰國策》,都並非一個連綿完整的「劇本」。如何在歷史史實的縫隙填補細節,這是極具專業難度的工作。該劇使用了相當高超的編劇技巧,令這部線索千頭萬緒的劇集得以有效統合人物關係與動作走向,在超長篇幅中做到了草蛇灰線,步步驚奇。

貫穿頭兩集的嬴異人歸國戲碼,已經充滿跌宕起伏,逃亡之前、進行中與完成後,分別勾連秦趙關係、嬴異人妻兒命運引發的家國抉擇、秦國內部爭奪嫡子之位的複雜情勢、身為商人的呂不韋對自身政治前途的押寶等不同層面的環生險象。

從歷史書上提前瞭解過「劇透」的觀眾,一定知道嬴政正式繼位後,秦國遇到的第一個重大波折,是嫪毐和帝太后趙姬向嬴政發動的內部政變,說這是嬴政一生中面臨的最大凶險也不為過。因此到了該劇中段,它一定會成為全劇最激烈的故事矛盾,趙姬這個人物也會是劇情進行到那時的反派核心。

可是在最開頭,該劇有意淡化趙姬的前期亮相和這個人物將要發揮的歷史作用。她和兒子嬴政,似乎只是前幾集核心人物嬴異人遠在趙國的「人質家人」,作為主角一個虛寫的情感動力而存在,人物地位極度弱勢。

《大秦賦》一出,今年國產最佳歷史劇已無懸念

《大秦賦》一出,今年國產最佳歷史劇已無懸念

趙姬的前後變化

在第三集嬴異人代表秦國與西周君、平原君等人談判的那場戲裡,這對人質母子被他放棄,是用來凸顯嬴異人的人物精神,是完全功能化的。或者說,他們母子二人具體是誰並不重要,僅提供一個「可憐母子」的符號化作用。

就一直欲揚先抑著,直到劇情以意想不到的速度突然推進到一個全新階段,上述兩人突然成為秦國最重要的人物。在劇集營造的這個殘酷環境裡須臾之間就會喪命的極小角色,隨後會扛起整部劇最大的矛盾衝突,《大秦賦》敘事上的縱橫捭闔就在於此,它調動「最小」和「最大」讓它們發生碰撞。

你爭我奪,此消彼長,多人物線索參差並進,該弱就弱,該強就強,該劇非常公平地處理了嬴異人、呂不韋、趙姬、李斯等人在不同歷史時刻應當起到的作用,所以《大秦賦》並不只是一部「秦王嬴政崛起史」,歷史不存在大男主戲!

《大秦賦》一出,今年國產最佳歷史劇已無懸念

歷史劇,有一個環節從來不會成為討論重點,但是如果做不到位,任你故事、人物多麼精彩的劇,都會崩盤——那就是對真實歷史感的還原。

據說《大秦賦》花了八年時間考據先秦歷史與禮儀部分,在具體的視覺呈現層面,我沒有資格從特別專業的角度去發言,但我就是能感受到全劇洋溢的「古意」。古意不是說衣食住行全都徹底復古,人物都講上古語法,這不可能做到,也並無意義。但好的歷史劇,必須要能讓觀眾沉浸到另一個時空中,如果做不到,就是營造「古意」失敗。

對此我印象最深的其實不是建築器物,而是人物的臺詞,和說臺詞的方式。劇中每組人物的對話,都做到了在具體情境下既服從具體的語境需要,又帶有明確的適應其時人倫常理的意味。所以我哪怕從未見過古人,但我會覺得,古人應該像他們那樣。

《大秦賦》尚在播出中,看到現在,我覺得可以初步下個結論了:它肯定是完全不同於所有那些借屍還魂的「歷史言情劇」,它著力建立氣象開闊高致的新派史詩正劇,無論是寫史還是寫人,都達到了國產劇最高的水平層次。該劇目前正在CCTV-8、騰訊影片、愛奇藝播出,每晚更新3集,現在就可以看到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