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娃對端午節的誤解這麼深!必須糾偏了!

全段時間過端午節的時候,胖豆一起床,就歡天喜地的抱著我,“媽媽,端午節快樂!”

兒砸,端午祝節日安康,不祝人節日快樂的。

他迷惑的晃著他的大腦袋,為什麼呢?

粽子節吃粽子,有的地方還划龍舟比賽,不快樂麼?

我驚出一身冷汗,端午節是個歡樂的節日,你這調性不對啊。

你知道端午的由來麼?

知道啊,為了紀念屈原投汨羅江!

看來胖豆對端午節的誤解很深啊,我花了近一個小時給他掃盲、糾偏。

端午節不祝別人“節日快樂”,而說“端午安康”

五月初五是毒日,一個悲壯的時節,祭祀的日子,跟清明節一樣,不適合互祝快樂。

原來娃對端午節的誤解這麼深!必須糾偏了!

因為,端午節的很多傳說都與祭奠有關,屈原投江、伍子胥忌日、曹娥尋父屍……

屈原投江:

屈原本為楚國重臣,早年受楚懷王信任,後因長期遭貴族奸人排擠誹謗,被先後流放至漢北和沅湘流域一帶。

在楚國郢都被秦軍攻破之後,屈原頓感國亡積怨,投江而死。五月五日是屈原的忌日。

伍子胥的忌日:

傳說伍子胥助吳伐楚後,吳王闔閭逝世,王子夫差繼位,伐越大勝,越王勾踐請和,伍子胥主戰,夫差不聽,卻聽信奸臣讒言,賜伍子胥自殺,並於五月五日將屍體投入江中。

曹娥尋父屍:

東漢孝女曹娥,因父親溺江而亡,年僅14歲的她,沿江嚎哭、找了17日仍不見曹父屍首、在五月一日投江,五日後,兩屍合抱而浮起的感動了鄉里,鄉人群而祭之。

端午節、粽子、龍舟都不是為了紀念屈原而產生的

屈原只是選擇了在端午節投江,而端午節,早在上古時期就已存在。

先秦時期,在農曆五月初五的這天,部落就會定期的組織一種龍圖騰的祭祀活動,用於祭祀祖先和神靈,祈求風調雨順,避災祛禍。

秦朝大一統之後,五月初五的風俗漸漸統一,並基本固定下來成為時令紀念日。

但群眾受神鬼思想的影響根深蒂固,根據天干地支紀日法得出五月初五為“惡月惡日”,所以在該段時期,該時令的統一基調依然是驅邪、避惡、祛疫。

魏晉南北朝時期,由時令節日向人文節日轉變。

這一時期,南朝梁國一個叫吳均的人寫了一本志怪小說《繽齊諧記》,非常火爆,裡面有一部分內容將端午節和屈原捆綁起來,特別是關於粽子的部分。

其實,端午節吃粽子的風俗,來源於上古新年節日,採用麥、黍祭祀祖神。

而龍舟競渡,則為紀念南遊水死的舜帝—祝融,而後來因為屈原、伍子胥、曹娥都死於五月五日,才有所附增。

原來娃對端午節的誤解這麼深!必須糾偏了!

應該說,人們從那時起將划龍舟和吃粽子轉移到紀念屈原身上,吳均功不可沒。

端午節遠不只有吃粽子和賽龍舟

真正意義的端午,有很多節目,不僅僅是粽子和龍舟。

插艾和菖蒲:

我對這個記憶深刻,端午前我媽都會將採摘回來的艾草懸掛或者插在門縫、牆縫中。

喝雄黃酒:

這個胖豆知道,他一早問我,你給我爸爸準備雄黃酒了麼?

爸爸說,你是像讓我現原形麼?

胖豆倒也配合演:胖蛇妖,你哪裡逃。

感謝《新白娘子傳奇》,就喝雄黃酒解五毒,避百邪的科普。

也因白素貞喝雄黃酒而現原形的一幕,讓人們對雄黃酒能避邪驅毒深入人心。

我們小孩不能喝酒,我媽會圍著屋子用雄黃酒灑上一圈。

泡藥水澡:

記得我小時候,每到端午,我媽都會用艾草、蒲等煎成的黑漆漆的熱水,強行讓我泡澡,據說可以治面板病、祛邪氣。

此法就是古時端午也叫“浴蘭節”的原因。

雖然我對那盆黑水極其“嫌棄”,但總是逃不掉。

佩香囊:

裡面放啥的都有,從吸汗的蚌粉、驅邪的靈符銅錢、避蟲的雄黃粉到後來衍生的香料,有辟邪驅瘟之意。

此外,還有很多地方有跳鍾馗、畫風箏、給小朋友畫額、戴五色絲線等,據說古人更能玩,比如什麼射粽子、射柳條、打馬球、盪鞦韆、鬥草等,後來不玩了,被提及的就少了。

不只是我國會過端午節

端午節的名稱,在我國所有傳統節日中,叫法最多,高達20多種,堪稱節日別名之最。

端午節是我國四大傳統節日中唯一一個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收錄進《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的。

胖豆以為只有我國會過端午。

其實,韓國,日本,馬來西亞,新加坡,越南等受中國傳統文化影響深遠的國家,都還保留了一定的端午節習俗。

而且,農曆五月初五還是日本的兒童節哈(日本有三個兒童節),沉迷六一不能自拔的胖豆立馬錶示以後要去日本呆一年,體驗下過三個兒童節的狂歡。

你的娃是不是也跟胖豆一樣,對端午節存在著誤解,現在有沒有豁然開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