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師,你睡了沒?”家長一句話,引發了家長群共鳴,無奈又心酸

回想我們當初上學的時候,每天老師也佈置的有家庭作業。不過一般就寫一個小時左右就寫完了。有時候還能直接在學校寫完作業,並沒有感覺到課業負擔有多重。

“老師,你睡了沒?”家長一句話,引發了家長群共鳴,無奈又心酸

然而再看現在的孩子們,現在很多家長都在反饋自家孩子做作業做到很晚才能做完,有的甚至能做到凌晨一兩點。說實話,剛開始聽到這種說法時,內心比較驚訝,同時還有一些懷疑成分。後來聽得多了,便開始相信了。不得不感嘆現在的孩子確實不容易。

“老師,你睡了沒?”家長一句話,引發了家長群共鳴

凌晨12點,一名學生家長在家長群中發了這樣一條訊息:

“老師,睡了沒?”

老師看到訊息後也很禮貌地回覆了一句:

“睡了,怎麼有事嗎?”

接下來家長的回覆讓人有些驚訝,只見家長說:

“你睡覺了,我閨女還沒睡覺呢?你睡什麼睡?你給孩子佈置那麼多作業,憑什麼你能睡覺?我孩子12點不能睡覺?”

“老師,你睡了沒?”家長一句話,引發了家長群共鳴,無奈又心酸

家長的這句反問讓老師也瞬間蒙了,原以為家長找自己是有其他重要的事,結果是反饋作業佈置太多了。隨後老師便將家長從家長群中移除了。

不過老師的這種做法並沒有得到其他家長的認可,反而讓其他家長也有意見,因為這種情況並非只有他們家孩子是這樣,很多孩子也經歷著相同的情況。所以也有部分家長主動站出來給未發聲的家長應援。

一句

“這些題我們不會做,孩子做不完到學校還要罰站”

,道出了家長們的無奈與心酸。

“老師,你睡了沒?”家長一句話,引發了家長群共鳴,無奈又心酸

那麼為什麼現在的孩子學業壓力比我們那時候重了呢?

1、部分教師佈置作業不用心

首先我支援每天佈置一定量的家庭作業,但是一定要控制好作業量,保證作業的質量而非數量。那麼這就要求老師在佈置作業時要有所側重,要經過自己精心篩選。而不是盲目地給學生布置作業,以量取勝。

“老師,你睡了沒?”家長一句話,引發了家長群共鳴,無奈又心酸

這樣既達不到較好的練習鞏固效果,反而還增加了學生們的學業負擔。

2、家長們的危機意識較高

不知為何,現在家長們的危機意識比我們那時候強了不少。大家都不希望自己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只要自家孩子成績有所下滑就馬上報名參加各種輔導班,生怕自家孩子跟不上教學進度。

“老師,你睡了沒?”家長一句話,引發了家長群共鳴,無奈又心酸

於是對於學生而言,不僅需要完成課堂上的作業,還需要完成輔導班佈置的一些作業練習,當兩者加在一起時課業負擔就上去了。

3、家長的文化水平以及學生的知識基礎較差

在孩子完成家庭作業過程中,如果有家長在一旁輔導,那麼做作業的效率會提升不少。但是並非所有家長都有時間,都有較高的文化水平。在實際生活中可能會存在部分家長也不知道自家孩子的作業究竟該怎麼做,所以對於孩子的作業,他們也是無能為力。

“老師,你睡了沒?”家長一句話,引發了家長群共鳴,無奈又心酸

而另一方面,因為不同學生的知識基礎不同,就可能導致部分學生做作業效率較高,一個小時左右就把所有作業都做完了。相反,有的學生基礎比較薄弱,一道題都要思考很久,那麼要完成作業就可能花費幾個小時的時間。

所以在這兩者的影響下,對於那些家長文化水平較差,而自己基礎知識較薄弱的學生而言,他們的課業負擔確實會更重一些,也可能出現做作業做到深夜的情況。

那麼如何進行調整才能有效降低孩子們的課業負擔呢?

1、精心篩選練習題,以質量為先

老師們在給學生布置家庭作業時,要花點心思去選擇最適合的題型,要先自己過濾一遍,把那些可練可不練的題型剔除掉,從而在保證練習質量的基礎上降低學生們的課業負擔。

“老師,你睡了沒?”家長一句話,引發了家長群共鳴,無奈又心酸

2、理性參加輔導班、興趣班

家長們在給孩子報名參加輔導班或者興趣班時,要理性一些。你認為好的,孩子們不一定認為好。這個得結合孩子的實際情況以及興趣愛好。如果他感興趣,而且也想學習這方面的內容,那麼再報名參加就好。

“老師,你睡了沒?”家長一句話,引發了家長群共鳴,無奈又心酸

此外,如果孩子的校內學業負擔過重,那麼校外輔導班和興趣班的數量應當適當減少一些,別讓孩子過於勞累了。

不可否認,孩子的學習教育是學校和家長共同努力的事,不過在家校雙方合作的同時,也應該多一些互相理解與體諒。這樣才能更好地共同做好孩子的教育工作。

最後想問問大家,你們家孩子課業負擔重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