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半口水,一半西湖:蘇東坡組飯局,一定選在湉園

本文刪減版《西湖又添新地標:隱秘園林裡做私房菜》

原刊於“美食臺”

2022年6月釋出

一半口水,一半西湖:蘇東坡組飯局,一定選在湉園

[ Dong Po ]

東坡

很多人說蘇東坡風雅,

其實在我心裡是瘋雅,

他知道很多美食的規矩,

春天,

“時繞麥田求野薺,

強為僧舍煮山羹”,

秋天,

“秦烹惟羊羹,

隴饌有熊臘”。

可“黃州好豬肉,價賤如糞土,富者不肯吃,貧人不解煮”,在他看來,杭州人可以大吃特吃。那種古書習以為常的韻味裡,我卻嚐出了悠長的活潑。

一半口水,一半西湖:蘇東坡組飯局,一定選在湉園

這座水光瀲灩的城市,某種程度上,因為蘇東坡,多了“一半口水,一半西湖”的魅力。在西湖邊徜徉的時候,杭州的文人雅士至今呼朋喚友聚餐時,還會不忍想起“火候足時它自美”。

你甚至可以在世界任何一箇中餐館子,吃到東坡肉。我認為,用東坡的眼睛去享受它,才能長出蘇東坡的舌頭來,這是得到了杭州才能懂的。

一半口水,一半西湖:蘇東坡組飯局,一定選在湉園

生如夏花,杭州的花港觀魚分外妖嬈,如西湖十景裡的美人,密林修竹裡,擁水而臥。我還沒覓來一口特別的東坡肉,內心的雅,已瘋長。

有一條小路,抬頭望,樹枝如織,陰翳小道通往一處秘境園子,很多人會在幽竹深處迷路。如果你找到了,一定會被那美麗的名字打動,活字裡有心,叫“湉園”。

一半口水,一半西湖:蘇東坡組飯局,一定選在湉園

左圖為隱竹林內

我去那吃過一道班章東坡肉,讓我懷戀至今。燉肉的伴侶是11年普洱之王古樹老班章,海拔在1650到1800米之間。廚師出這招,可不是奇技淫巧的亂燉,老班章的味型和梅乾菜相似,章法對,而且比起江南韻味的梅乾菜,更鮮爽。茶樹歷經陽光雨露的滋養,蜜韻柔滑。同時,桐鄉土豬肉,肥瘦相間,那些誘人的油脂被老班章化成繞喉柔,相得益彰!

一半口水,一半西湖:蘇東坡組飯局,一定選在湉園

老班章東坡肉

我愛上吃一口老班章東坡肉,再品一口香型在蘭花與花蜜之間的老班章。喝完,回甘悠長,食慾未完待續。鼻子還有甜品“吃”,老班章杯底留香比一般古樹茶更強。我飲後手、腳、頭、背等會發熱微汗,正好在湉園中間吹著清風逛一圈,吹吹乾。茶香,肉香,不膩,心卻膩在美景中。

“為有源頭活水來”

好園子、好菜與好茶,都需要活水。畫家鄭力老師說看到“湉”字時候,有“蟬噪林逾靜,鳥鳴山更幽”般的觸動,最後給這座園子取名“湉園”。這整個園子的設計,由他親自打造。

一半口水,一半西湖:蘇東坡組飯局,一定選在湉園

鄭力老師在山水畫上造詣頗深,所以對水特別敏感,“湉園的水跟西湖裡的水不一樣的。湉字康熙字典裡的解釋是水流平靜的樣子。”

很多人,和我一樣,第一次進門就會被眼前的隱匿山水迷住,到了這,才知道“臨淵慕魚”的意思,三疊瀑布入潭的設計,讓錦鯉池子湧動的力量美,袒露得如此深刻。仔細觀察,那些如緞如油的水,幽幽滾動,讓人忍不住對照起南宋著名畫家馬遠的淡色絹本《十二水圖》,那是宋朝美學的極致代表之一。

一半口水,一半西湖:蘇東坡組飯局,一定選在湉園

湉園比馬遠筆下的“秋波迴流”緩,又比“寒塘清淺”濃,湉園之水,竟然不在十二水之列。勃勃生機也有例外,它可以是平靜而鮮活。“陽光折射的波紋,真的就跟網巾水一樣。山水畫裡一個專有名詞,在西湖邊很少看到。湉園裡的水拍出來是油光光的那種感覺,但是又極為乾淨。”鄭力老師說。

一半口水,一半西湖:蘇東坡組飯局,一定選在湉園

湉園的活水

這讓我想起九百年前珍視小龍團茶的蘇東坡,《續茶經》裡,司馬光與東坡曾論茶,說茶與墨有相反品質。因為宋代茶色貴輕、白,而墨卻是越重越深越好,所以新茶陳墨最好。東坡不以為然,說:“上茶妙墨俱香,是其德同也,皆堅,是其操同也。”

高手,更善於從本質上解讀“異曲同工”。鄭力造的園裡有一處“西原”。這裡面有一處青苔,是連結茶室與門廊的小徑“露地”。正好,整座湉園地處公園西端, 花港觀魚公園東側本來就與蘇堤南端相聯,讓“西原”在湉園裡有了特別的座標身份。那是這裡地勢的高點,與蘇堤的“東坡”輝映,中間的院子是陵谷,設水系。鄭力說:陵、原、山、谷、坡,出自《圍城》裡錢鍾書先生對我國曆代古詩人名的概括,卻都是他本行山水畫裡的專有名詞。看來任何藝術形式都是可以融通的。

一半口水,一半西湖:蘇東坡組飯局,一定選在湉園

西原的苔

夏陽傾瀉,我的肚子是片陵谷,需要一盤雞油菌煮聖瓜來填,配茶最好是這裡的正春曼松茶。曼松茶清代被單列為御貢茶的極品普洱,按照頭釆、春尖、金瓜坨的標準釆制,十分講究。以前臺灣《茶雜誌》主筆李景蓉到鄭老師家喝到了曼松,她大加讚譽,說了個上好的茶沖泡後泡沫會在茶盞的正中間的鑑茶秘訣,這正是湉園用的正春古樹普洱的特點。曼松茶,“熱香暖心,冷味兒透骨。”這讓勝瓜無疑多了仙氣,那清甜的廣州八角瓜,內水外脆。因為菜裡面有桐鄉土豬肉踮起脂香,這個秘密,讓我長喝這甘洌好茶也舒胃。這菜再加雞油菌的鮮,九層塔獨有的香氣烘托滋味,人在青苔邊,隨茶湯入喉,真的賞心悅目。

一半口水,一半西湖:蘇東坡組飯局,一定選在湉園

雞油菌煮盛夏勝瓜

一頓有生命的飯

“有些菜,過了季節是沒法做的,我就偏愛點這些。”這個吃飯人執拗的毛病,我一直改不了,幸好在湉園吃飯,這能滿足。這是我所體會的,餐桌生命力最接近泥土的部分,就這樣自然生長出來。

夏天,人的胃口也在隨樹廕生長。

江蘇水鄉的小白蝦在四月飽脹,時間很短,為了要在尾巴遇上早茭白,其實很艱辛。因為水靈透嫩的茭白會饞戀一整個夏天,6月達到最佳狀態,有清熱解毒的作用。蝦籽茭白燒鮮鮑魚這道菜,湉園主廚李子恆為了留住蝦籽的鮮美,用了風乾的蝦籽,反而滿足了江浙人對發酵的原始渴望,鹹香入味,軟糯的大連4頭鮮鮑魚也難以抵擋,鮮美就範,何況我這顆薄弱的饞心。

春末夏初的鰣魚,是尤物,帶鱗細抿,脂鮮味不可方物。東坡就曾說鰣魚是“惜鱗魚”,“南國絕色之佳”,還盛讚鰣魚和酵香味的佐料是絕配。不管是清代袁枚的《隨園食單》的蜜酒蒸,還是元代《易牙遺意》,鰣魚不剖開,加蔥、酒、和花椒蒸,都是這個道理。湉園的酒釀花雕鰣魚,就完全長在了我這個江浙口味的審美點上,江蘇江陰,選用1。5斤以上鰣魚,被主廚均勻一開為二,魚鱗完整保留。油溫燒至6成後,澆到鱗上,魚鱗煙花般酥脆綻開。魚鱗上的油脂在蒸的過程中,隨15年紹興花雕、金華火腿、甜酒釀悄悄沁到肉裡。

一半口水,一半西湖:蘇東坡組飯局,一定選在湉園

酒釀花雕鰣魚

我還記得《舌尖上的中國》總顧問陳立老師與《風味人間》顧問眉毛老師同時到湉園的飯局裡,眉毛老師就說久煨的鮮枇杷竟有獨特的杏仁香味,令人驚豔。這裡有一道初夏枇杷季節,才有的川貝無花果花膠燉枇杷,選用臨安放養的3年的黃油老雞,四川丹珠幹川貝,無花果,塘棲的白沙枇杷,燉制6個小時。湯清而不寡,只一口,呼吸的都是山風。黃花膠是非洲維多利亞湖野生尖吻鱸的魚膠。花膠含有豐富的膠原蛋白,能促進組織再生,適量食用可補充膠原蛋白,維持面板彈性,延緩面板衰老,起到美容養顏的功效。

一半口水,一半西湖:蘇東坡組飯局,一定選在湉園

川貝無花果花膠燉枇杷

仲夏,胃口慢慢在烈日與潮悶的暴雨天的交替中減退。久制蕎頭炒脆鰻魚,是個寶。酸蕎頭,其實是江浙孩子小時候配粥的味道,酸甜可口,專治“不愛吃飯”。蕎頭用白醋和砂糖密封醃製1周以上,口感特別爽脆。蕭山江鰻魚肉緊實有彈性,大火炒至斷生,表面因為美拉德反應而泛著金燦燦的焦香。兩種脆感交織,在齒縫間跳舞。

一半口水,一半西湖:蘇東坡組飯局,一定選在湉園

久制蕎頭炒脆鰻魚

潮州酸菜厚切目魚是我的心頭好,猛火炒出來的鮮甜,讓人愁煩全消。杭州的雪裡蕻和倒篤菜其實沒有潮州酸菜的滋味酸濃,舟山5斤黑目魚,肉厚又鮮甜,需要強勁的味道來打透。

一半口水,一半西湖:蘇東坡組飯局,一定選在湉園

潮州酸菜厚切目魚

而一頓真正形神兼備的活絡好飯,我個人在湉園的體驗是:筷子內,是嘗選單與菜;筷子外,就是品景與人了。

這裡有“活”的選單,得有幸,才能看到。

我認識鄭老師,也是因為飯局裡他隨手寫的選單。說隨手,還真是隨手,譬如鄭老師是寧波人,愛吃大餅油條、鹹漿和粢飯當早點。“就寫了三行字,展覽上那張追的人最多,據說有好幾位藏家追著要那張。有意思的是我還對應

寫了一張上海麗茲卡爾頓的早點,可頌、煎雞蛋什麼的,一位女藏家,她愛吃西餐,就買了那張西餐單,後來她又想她先生愛吃大餅油條,放在餐廳裡作對應多好,結果沒買到。讓我想不到的是現在這張大餅油條帖在法國的一位華人藏家手上,可能也是好那口古早味吧”

一半口水,一半西湖:蘇東坡組飯局,一定選在湉園

鄭老師選單

“還有一張寫杭州名店胖大姐臭豆腐的炸串串,我寫了“臭豆腐帖”,在個展中第一個被收藏。藏家買了做成屏保,然後開著屏保去胖大姐店裡吃,買單時秀給掌櫃看。”

就像主廚早上去菜場買菜,有什麼,吃什麼,那煙火氣,就在“不確定”。鄭力的老師的選單書寫方式很“活”,比如其中的塗改,本是書法創作中的遺憾,這裡卻是個亮點。寫錯字後的塗改作為書稿很正常,但把塗改的元素作為創作手法用到書法創作中,可能是一個小小的創舉。而這,也是源於鄭老師在訪溪上的一頓飯,主人王彬求選單。鄭老師寫了很多張,每張總有幾個字不滿意,又有幾個字特別好,於是塗掉再寫,結果發現塗改後效果絕佳,最後變成了一個塗改系列。

一半口水,一半西湖:蘇東坡組飯局,一定選在湉園

鄭老師選單

這讓我想到另一位愛吃的大畫家張大千先生的選單中也有修改,其實準備一頓飯局前偶然會某一個菜品出了狀況作臨時變通,那就改一個菜,“塗改是選單這個形式的特有常態。你寫成字帖一樣畢恭畢敬,就不像選單了”鄭老師道出了選單的真趣,這讓我想起自己在各種小蒼蠅館子吃飯,看到那些饒有奇趣的代字別字,實在是鍋氣地氣的一部分,讓一頓有“文化自信”的飯與眾不同。

覺著了他設計的這園子中峰迴路轉的氣韻,我驚歎:“古有東坡寒食帖,今有鄭力飽食帖。”

一半口水,一半西湖:蘇東坡組飯局,一定選在湉園

陳立老師局現場選單

而遠看,

就是湉園的三疊錦鯉池子。

最大的那一汪,

白天,

我曾痴迷地從晴看雨,

從雲看到霞。

日出雨霽的時候,

水花與落日齊飛,

活水如銀河。

一半口水,一半西湖:蘇東坡組飯局,一定選在湉園

鄭力老師平時也是一位做大魚大肉的高手,與我一樣,他對那位把豬肉推向宋朝餐桌之巔的美食家素有敬仰,鄭老師以前就曾畫過蘇東坡題材的作品《我亦有亭深竹裡,也思歸去聽秋聲》。能想象,春花秋月的餐桌,在他手筆下,都有獨一無二的風味。

一半口水,一半西湖:蘇東坡組飯局,一定選在湉園

鄭老師的畫

一頓飯裡有太多可能性,活色生香,那活潑潑的美感,也正是

園的魅力。

神 婆 問

你 有 私 藏 餐 廳 嗎 ?

一半口水,一半西湖:蘇東坡組飯局,一定選在湉園

“水光瀲灩晴方好,

山色空濛雨亦奇。”

——蘇軾《飲湖上初晴後雨》

Food Bless You!

《風味人間3》顧問

《神一樣的餐桌》主人

《食野中國》製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