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王勾踐打敗吳王夫差,臥薪嚐膽之外,還有更重要原因

核心提示在歷史上,由於臥薪嚐膽的故事太出名,以至於許多人誤認為,越王勾踐戰勝吳王夫差,靠的僅僅是臥薪嚐膽。實際上,越王勾踐之所以能夠戰勝吳王夫差,除了臥薪嚐膽,還有許多更加重要的原因。

越王勾踐打敗吳王夫差,臥薪嚐膽之外,還有更重要原因

春秋時期的吳、越戰爭,在很大程度上是楚、晉兩強爭霸的副產品。晉國為了牽制楚國,採取聯吳制楚之策,暗中扶植吳國;而楚國為了化解吳國的牽制,破解晉國的聯吳制楚之策,就採取聯越制吳之策,扶植越國對抗吳國。

吳王闔廬、夫差時,因為得到賢臣孫武、伍子胥輔佐,國力空前強大。幾乎是與此同時,越王允常、勾踐時,也由賢臣文種、范蠡輔政,國勢逐漸強大起來。同為”斷髮文身“之族的吳、越兩國領土接壤,加之又有楚、晉兩國從中挑撥,終於爆發了多次戰爭。

周景王八年,楚國率越國及東夷諸侯伐吳,從此拉開了吳、越之戰的序幕。公元前506年,吳王闔閭親自掛帥,以孫武、伍子胥為大將,傾全國之力攻入楚國郢都。越國便乘吳國國內兵力空虛之機,興兵伐吳。吳軍回擊,越國這才退兵。

越王勾踐打敗吳王夫差,臥薪嚐膽之外,還有更重要原因

越國趁虛而入的行為,自然更加激怒了吳國。公元前496年,越王允常剛剛去世,吳王闔廬便乘喪起兵伐越,越王勾踐率兵抵禦。在戰爭中,吳王闔廬身受重傷,在敗退途中,死在陘地。

闔廬臨終前囑咐兒子夫差:一定不要忘記越國的仇恨。夫差發誓要為父報仇,加緊練兵備戰。越王勾踐聽說後,便想先下手為強,出兵伐吳,把吳王夫差扼殺在搖籃之中。范蠡勸諫,勾踐也不聽。

吳王夫差聞訊,徵調全國兵力迎戰。雙方在今江蘇蘇州市西南太湖中的椒山展開激戰,結果越軍大敗。吳軍乘勝直搗越都會稽,攻破會稽城。越王勾踐率殘兵五千人退保會稽山,被吳軍團團圍住。

越王勾踐無奈,只好聽從范蠡的建議,向吳國投降,並忍辱負重侍候了吳王夫差三年,終於得以回國。

回國後,越王勾踐立志發憤圖強,復仇吳國。他怕自己貪圖舒適的生活而消磨了報仇的志氣,晚上就頭枕兵器睡在雜草堆上;他還在自己的臥室裡掛一隻苦膽,每天早起,必定先嚐一下苦膽,以提醒自己不要忘了在吳國的三年恥辱。這就是歷史上十分著名的越王勾踐“臥薪嚐膽”的故事。

經過臥薪嚐膽,越國的國力得到恢復,兵力轉強。公元前482年,勾踐趁吳王夫差與晉在黃池爭盟之機,再次出兵伐吳,攻入吳都,焚燬姑蘇臺,盡獲吳國大舟,並俘虜了吳國太子友、王孫彌庸、壽於姚等人。

吳王夫差聽到國內敗訊,趕緊回兵,但因都城已失,士卒疲憊,無力再戰,就派太宰嚭向越國求和。勾踐見吳軍主力尚存,勝負難料,遂於吳國媾和後班師。

公元前478年,吳國遭受旱災,”大荒荐饑,市無赤米,而囷鹿空虛“,老百姓只能移往東海之濱以就蒲蠃之食。越大夫文種乘機獻伐吳之計。勾踐接受文種之計,有一次起兵伐吳。結果吳軍三戰三敗,退保吳都,大片領土落入越人之手。

兩年後,即公元前476年,越王勾踐假裝發兵攻打楚國,令吳國不做戰爭準備,然後迅速撤回,於公元前475年十一月包圍了吳國。吳軍不戰自潰,吳王夫差僅率親近衛士與大臣突圍西到姑蘇臺。

夫差派王孫雒向勾踐請和,勾踐不忍心滅吳,準備答應。范蠡趕走吳國使者,並諫阻越王勾踐說:”今君王不斷,其忘會稽之事乎?“勾踐醒悟,拒絕與吳國媾和。之後,范蠡擅自率兵攻下姑蘇臺,俘獲吳王夫差。勾踐想把夫差送到甬東頤養天年,夫差嘆息說:”孤老矣,焉能事君?“隨即自殺,吳國至此滅亡。

越王勾踐打敗吳王夫差,臥薪嚐膽之外,還有更重要原因

在歷史上,由於臥薪嚐膽的故事太出名,以至於許多人誤認為,越王勾踐戰勝吳王夫差,靠的僅僅是臥薪嚐膽。實際上,越王勾踐之所以能夠戰勝吳王夫差,除了臥薪嚐膽,還有許多更加重要的原因。

在內政方面,越王勾踐從吳國回國後,採納了范蠡、文種等人的建議,採取了以下幾項措施:

其一,”十年不收於國,民俱有三年之食“,減免賦稅,獎勵生產,充實國力,為越國打敗吳國奠定了堅實的經濟基礎。

其二,鼓勵人口生育,懲罰不婚不育者,”令壯者無娶老婦,老者無娶壯妻。女子十七不嫁,其父母有罪;丈夫二十不娶,其父母有罪。“有生多胎者,國家撫養。正是在這樣的政策下,越國的人口才得以快速恢復和繁衍,為後來越國打敗吳國提供了充足的兵源。

其三,收攬民心,國家發給廩食,教育其子弟,照顧陣亡將士的孤子、寡婦和有疾病、貧困者的家庭,使老百姓樂於為國死戰而無後顧之憂。

其四,尊賢禮士,延攬人才。對於四方之來士,必告先君之廟,以禮招待;對於”達士,潔其居,美其服,飽其食“。

越王勾踐打敗吳王夫差,臥薪嚐膽之外,還有更重要原因

在外交方面,越王勾踐也做了不少事情。

首先,花重金收買吳國的太宰嚭,令其成為越國在吳國的超級臥底,暗中幫助越國,並向夫差進讒言,殺大夫伍子胥。

其次,勾踐很好地遮掩了越國的實力,令吳王夫差對越國掉以輕心。

再次,勾踐不斷讓人慫恿吳國出兵北上伐陳、伐魯、伐齊,與齊、晉、楚等國爭霸中原,從而使吳國同時與齊、晉、楚三個大國結怨。而越國則趁機”結齊、親楚、附晉“,聯合三國以制吳。

越王勾踐打敗吳王夫差,臥薪嚐膽之外,還有更重要原因

最後,在滅吳的過程中,勾踐採取了正確的軍事策略。

1、出擊時機的選擇準確。勾踐“臥薪嚐膽”之後的三次伐吳,第一次是趁夫差在黃池與晉國爭盟之機,第二次是趁吳國遭受旱災之機,第三次是以假裝伐楚令吳國毫無準備,可見勾踐雖然對吳國有極大的仇恨,但並不頭腦發熱、盲目出兵,而是像一匹老辣的野狼一樣,十分耐心地等待最佳的出擊時機。

2、削弱吳國實力,見好就收。在第一次伐吳和第二次伐吳中,越軍雖然都攻佔了吳國的都城,但當勾踐看到吳軍實力尚存時,並不與吳軍硬扛,而是在撈取足夠好處、削弱吳國實力後便見好就收,答應與吳國議和。

3、軍事動員有力。在第二次伐吳前,勾踐聽取范蠡的建議,簡選精兵,命一家兄弟四、五人在軍中者返回一人,命將患疾病者、老弱者、智力不足以聽命者遣返歸家。同時斬殺畏縮不前者,並號令軍中說:有”歸而不歸,處而不處,進而不進,退而不退,左而不左,右而不右“者,”身斬,妻子鬻“,從而統一越軍號令,使全軍皆有致死戰鬥之心。

4、戰術靈活。我們還是以第二次伐吳為例,當時,越王勾踐率軍至笠澤江南岸,吳王夫差率軍在笠澤江北岸抵禦。入夜後,勾踐抽出部分兵力組成左、右兩隊,令左隊銜枚溯江而上五里,就地待命;令右隊銜枚順江而下五里,就地待命。夜半,令左、右兩隊鳴鼓渡江,在水中央待命。吳軍獲訊,也將軍隊分為二部,以抵禦越軍。等吳軍分散後,勾踐則以六千私卒君子為中軍主力,偷渡過江,不鼓不噪,突襲吳中軍。結果吳中軍大亂,於是潰敗。

越王勾踐打敗吳王夫差,臥薪嚐膽之外,還有更重要原因

反觀吳王夫差,他在越國之後,便變得驕傲自大起來,不聽伍子胥等人正確意見,反而聽信已經被越國收買的太宰嚭的讒言,殺害伍子胥,好大喜功、窮兵黷武,不斷出兵征伐他國,爭霸中原,結怨大國,消耗國力,喪失民心。

總之,越王勾踐之所以能夠打敗吳王夫差,是雙方在政治、經濟、外交、軍事等方面此消彼長的結果,而不僅僅是勾踐的“臥薪嚐膽”。如果勾踐未能在內政、外交上採取正確的措施,或者夫差沒有在內政、外交上出現一系列的錯誤,任憑勾踐睡再多的雜草,嘗再多的苦膽,要滅掉吳國,恐怕也沒那麼容易。

”“。slice(6, -6), groupId: ”6837019519395824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