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蘇富比古代書畫秋拍焦點:龔賢山水通景

明代滅亡以後,各地不願靠攏清廷的遺民,多選擇歸隱山林、不問世事來安身立命,有些把心思放到繪畫創作之中,藝術成就或許更大,如新安地區的弘仁,亡國後出家為僧,潛心佛學及繪畫創作,以簡潔筆墨表現秀逸空寂。金陵地區代表人物則有龔賢,二者皆高風亮節 ,眷懷故國。在這大時代之下,彷佛更能激起藝術創作,帶出截然不同的面貌。

香港蘇富比古代書畫秋拍焦點:龔賢山水通景

水墨絹本 四屏

估價:12,000,000 - 18,000,000 港幣

香港蘇富比古代書畫秋拍焦點:龔賢山水通景

香港蘇富比古代書畫秋拍焦點:龔賢山水通景

(區域性1)

龔賢(1618-1689),字半千,號野遺,又號柴丈人、鐘山野老,江蘇崑山人,流寓金陵。早年曾參加覆社活動,明末戰亂時外出漂泊流離,入清後遯跡山林,買畫課徒,生活清苦,常緬懷故國,典型的遺民畫家寫照。工詩文,善書畫,師從董其昌,講求先師法自然,再取古人意,尤得北苑法,畫風自闢蹊徑,沉雄深厚,對當時畫壇亦有個人見解,著有《香草堂集》、《畫訣》、《柴丈人畫稿》、《半畝園詩》等,是國破家亡下,只好寄情山水的職業畫家。縱然中國畫史上,對「金陵八家」之具體人物有不同說法,張庚《國朝畫徵錄》中將龔賢一舉推為「金陵八家」之首,此說至今已被普遍接納,誠然,放眼金陵畫家,其藝術成就也是不容置疑的。

香港蘇富比古代書畫秋拍焦點:龔賢山水通景

香港蘇富比古代書畫秋拍焦點:龔賢山水通景

(區域性2)

本巨幅四屏取俯視角度,以積墨法筆筆相接,描繪出山脈綿綿,氣勢磅礡之景。樹叢以勁挺雄厚的筆法點寫,坡石連綿差落,點皴出山石肌理,層層積染,沉靜凝重。煙雲間流露著房舍數間,表現出深歸山林間之意。自識:「甲寅嘉平月為錫翁先生畫。江東龔賢。」甲寅為康熙十三年(1674),時年五十七歲,為風格成熟之時,畫幅墨色渾厚潤澤富層次感,是畫史稱之「黑龔」的典型作品,氣勢撼人。另本幅上有袁世凱以及金城鑑藏印,後歸曹仲英先生所有,並於洛杉磯郡立美術館展覽,屬名人珍藏。

香港蘇富比古代書畫秋拍焦點:龔賢山水通景

香港蘇富比古代書畫秋拍焦點:龔賢山水通景

(區域性3)

細看本幅,不難發現第二及三條屏均有直線摺痕,距離一致,推測本幅很大機會本應為同樣寬度之三條屏,後來加以改裱成為四條屏而已。此發現,正與其他博物館藏龔賢類似大型通景製作吻合,可參見故宮博物院藏《為鍚翁作山水圖屏軸》三條屏、中央美術學院藏《天半峨嵋圖》三條屏以及南京博物院藏《岳陽樓圖》 (由三條屏合裱成一屏軸),四者總大小相約,分別為280 x 204。4 公分 (本幅)、278。3 x 238。2 公分 (故宮本)、283 x 242。5 公分 (央美本)及281 x 240。4 公分 (南博本),均為絹本作品,有寫真山水之意,樹石造型相近,筆法一致,帶北宋山水韻味。當中,故宮藏品及中央美院藏品更與本幅同年繪製,而前者亦是同一上款人「鍚翁先生」,唯其身份待考。

香港蘇富比古代書畫秋拍焦點:龔賢山水通景

(款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