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個隱士有多難,還得冒生命危險?

儒家有“盛世則出,亂世則隱”的古訓,來自《論語》:“天下有道則見,無道則隱。”意思是趕上好的世道,就出來幹一番事業,為百姓謀福利;如果碰上亂世,那就找個地方藏起來保全性命要緊。這和佛家道家都有些區別,道家往往反其道而行之,亂世則出來助有道之人安定天下,一旦戰火平息,則“事了拂衣去,深藏功與名”。而佛家眼裡則無所謂治與亂,只是紅塵中的紛然之相,關起山門,安靜修行。總體來說儒家入世,道家出世,佛家遁世。

當個隱士有多難,還得冒生命危險?

但有時候,身為一個儒家學士,也不是你想出仕就出仕,想隱居就隱居的,尤其是當你有了一個大大的虛名之後,就更加身不由己,這時候才明白“名韁利鎖”是什麼意思,想要徹底打碎這些枷鎖,不得不以命相搏。

西漢末年有個大名士姓李名業,四川廣漢人。從小就有遠大志向,謹慎修身,後來拜了博士許晃為師,學業大進。

當個隱士有多難,還得冒生命危險?

漢平帝元始年間(公元1—5年),由益州刺史舉薦,李業被朝廷任命為郎,官階不高,但是皇上的近臣,備顧問和差遣。

沒過了幾年,王莽奪了皇帝的那頂帽子,“假皇帝”變成了真皇帝,李業看出天下即將大亂,於是託病辭官還家,閉門謝客,連州郡那些官兒也一概不支應,就在家裡過自己的清淨日子。

當個隱士有多難,還得冒生命危險?

但是廣漢郡的太守劉鹹不讓他清淨,有這麼個大賢士在我的治下,不出來做官不是浪費嗎?意思是你也別裝病了,必須出來當官!李業也不想得罪父母官,只能是還拿病當藉口。就這麼推辭了幾次,劉鹹火大了,這不是給臉不要臉嗎?我這太守的臉這麼不值錢?乾脆派人去強“請”,李業也沒辦法,只好帶病前來。

當個隱士有多難,還得冒生命危險?

劉鹹還有一番他的大道理:“我認為賢明的人並不躲避災難。就像我們現在開弓向市裡射一箭,薄命的人先死,躲也沒用!我一直景仰您的大名,想請您出來一起治理這塊地方。這是您的家鄉,您怎麼能一直用有病來當藉口推辭呢?”李業無奈,只能宣告自己確實有病,劉鹹很惱火,既然這樣,你就到我的監獄裡去養病好了!

李業並不懼怕監獄,但劉鹹看他仍然不買賬,一怒之下,連殺他的心都有了。

當個隱士有多難,還得冒生命危險?

這時候幸虧有人出來勸解,“當年,就是因為趙簡子殺害了賢人竇鳴犢,孔子走到黃河邊就決定不入晉國了。自古以來,還沒聽說過哪一個真心求賢的人用坐牢來威脅別人的。”

劉鹹想想也是,這樣對待名士,以後誰還敢來!這才把李業給放了。

劉鹹剛放了他,王莽又惦記上了。此人來位不正,更想找些名士來給自己撐撐門面。

當個隱士有多難,還得冒生命危險?

王莽下詔給了李業一個“酒士”的官兒,這是王莽新朝的發明,每郡都設了一個,“掌督察酒利”。王莽一心想恢復古制,設定這個官可能也是想讓已經被打破的鹽鐵和酒類的專營再重建起來,酒士就是專管酒的生產銷售及稅收的官兒。

但是李業還是不給面子,理由還是病,後來又擔心王莽再使出劉鹹的毒招兒,乾脆躲進了大山裡,跟老百姓同吃同住同勞動,就像黃蝶飛進了菜花裡,確實找也找不出來了,這樣一直到王莽塌鍋倒臺。

當個隱士有多難,還得冒生命危險?

本來以為王莽完了,世道該清平了。沒想到公孫述在成都又當了土皇帝,倒黴的是他也知道李業的大名,還想徵他出來當博士。李業也沒有別的藉口,只能還用老招數,繼續稱病,而且這病是從不見好,根本就沒有出來做官的意思。公孫述請不動他,栽了面子,又羞臊又惱怒,於是派了一個叫尹融的人找到李業的門上。臨行前,公孫述交代說:如果李業答應出山,可以給他封侯,如果不肯從命,那就把這瓶毒藥讓他喝了!

當個隱士有多難,還得冒生命危險?

給毒藥之前,尹融先是曉之以理:“你看現在天下分崩離析,哪裡有什麼是非可言?您現在何必用胳膊擰人家的大腿呢?朝廷仰慕您,高官厚祿給您留著,七年了都等不來。平時有什麼稀罕的好吃食,皇上也記掛著您讓人給送來。您只要輕輕點個頭,出來就職,既對得起皇上的一片殷勤之意,子孫後代都跟著您沾光,多好的事啊!”

見李業不置可否,尹融繼續勸說,話裡就有了些威脅的成分:“先生您不能不出山啦,皇上已經起了疑心,這次如果不應命,天威難測,可能災禍立至,您還是三思而行啊!”說完把毒藥亮出來放在了案幾之上。

當個隱士有多難,還得冒生命危險?

李業長嘆了一聲說:“聖人有言,‘危邦不入,亂邦不居’,現在我為了享受優厚的待遇而去侍奉亂主,不是道義所在。君子重義,可以捨生忘死,不是這些高官厚祿之類的東西所能誘惑的。”

尹融看到李業還是聽不進他的話,只能動之以情,勸他再跟家人好好商量一下,也許他見到妻子兒女就心軟了。

李業搖了搖頭說:“大丈夫當斷則斷,這事我意已決,跟妻子兒女們沒有什麼關係。”

當個隱士有多難,還得冒生命危險?

說罷從容地拿起毒藥一飲而盡。

尹融無奈回成都彙報,公孫述見李業寧死不屈,還是很吃了一驚,接著又想到,這下可是又攤上了一個“殺賢”的惡名,還是需要再演戲糊弄一下,於是派出特使前去弔唁,還送來了一百匹絹。李業的兒子李翬,知道父親正是為此而死,現在受了這些東西怎麼給地下的父親交代?處理了喪事之後,他乾脆逃走了。

後來,漢光武帝劉秀派人滅了公孫述,為表彰李業的高尚節操,下詔在《益部紀》中記載了他的事蹟,還在他的家鄉梓潼建立了墓闕。

當個隱士有多難,還得冒生命危險?

中國古代的闕,至少在西周時代就已出現,是一種體現封建禮制的高規格建築,登臨可以遠觀,所以闕也稱為觀。在中國有確切年代可考的漢闕中,李業闕的時代最早,迄今已經近兩千年了。

在漢代,君子可殺不可辱,不想幹的事請別逼我,否則就死給你看。不光是李業,就在他的同一時期,還有“二王”,故事如出一轍。

當個隱士有多難,還得冒生命危險?

二王一是王皓,一是王嘉。王皓在漢平帝時當過美陽縣令,治所在今天的陝西武功西北;王嘉跟李業是同事,都是平帝的“郎”。

王莽篡位後,這二人都棄官歸隱,回到了蜀中。等到公孫述稱帝的時候,也是屢次派人來“請”,皓嘉二人當然不肯從命,公孫述怒了,先抓了他們的妻子兒女,然後派人來通知他們,如果聽話,妻子兒女的命還可以保全。

當個隱士有多難,還得冒生命危險?

王皓說:“犬馬都知道忠於主人,何況我這樣的漢臣!您帶不走我,倒是可以帶走我的首級!”於是自刎而亡。

公孫述氣急敗壞,誅殺了王皓的全家老小。

當個隱士有多難,還得冒生命危險?

王嘉聽說了王皓一家的遭遇,長嘆一聲:“那就讓我步他們的後塵吧!”“乃對使者伏劍而死”。

二人都以最決絕的方式捍衛了自己的意志和尊嚴。

至此,要對兩位烈士的死表達無限的敬意,但還有一個小小的疑問,王皓是自刎,這個容易理解,就是用劍割頸而亡。但與他不同的是王嘉的“伏劍而死”,這又是一種什麼樣的自殺方式呢?

當個隱士有多難,還得冒生命危險?

春秋戰國到秦漢時代,“伏劍”比“自刎”的人要多得多,似乎是一種更有尊嚴的自殺方式。據唐代孔穎達的《左傳正義》:“謂仰劍刃,身伏其上而取死也。”這個解釋語焉不詳,如果把劍仰起來的話,怎麼固定?把身體對著劍刃倒下去?是對準身體的什麼部位?

歡迎探討留言賜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