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情英雄,被遺忘的英雄于謙

在中國古代人們尊崇的英雄都比較有氣節的英雄。比如說關羽、岳飛、文天祥等歷史名人,我們後世評價都是不以成敗論英雄。而是有民族氣節的人、不畏強權的人、不為利誘就喪失自己本性的人。

悲情英雄,被遺忘的英雄于謙

清朝有位詩人叫袁枚,他曾寫過兩句詩“賴有嶽於雙少保,人間始覺重西湖”。其中的嶽指的就是岳飛,於指的就是于謙,因為岳飛和于謙都是安葬在西湖邊。然而岳飛是民族英雄,而於謙本人的事蹟就很少人知道了。位於杭州西湖三臺山的於忠肅公祠的對聯寫著“兩袖清風昭萬世,一輪明月耀三臺”。兩袖清風就是于謙說,而且他自己也做到了兩袖清風,是個不折不扣的大清官。

于謙出生於杭州府錢塘縣,二十三歲時,進士及第。做過巡撫,最高官職是兵部尚書。我記得小學六年級的時候學過於謙著名的石灰吟。“千錘萬擊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閒。粉身碎骨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雖然這首詩沒有用很文雅的詞,但是非常的有氣魄。

悲情英雄,被遺忘的英雄于謙

正統年間宦官王振專權,王振算是開啟明朝第一個專權的大宦官。因為明英宗朱祁鎮從小是被王振帶大的,所以明英宗特別信任他。王振專權,一些官僚為了保官升官,都去搜括民脂民膏去孝敬他。只有于謙他每次進京什麼都不帶,所以有人就跟他說,你帶點家鄉的特產不也行嘛。結果於謙就說,我只有兩袖清風,我帶特產給他,特產也是老百姓所需,也會給老百姓造成負擔。我寧可得罪這個大宦官,我絕不讓老百姓戳我脊樑骨。

所以這需要很大的勇氣,于謙幾百年來他能夠在家鄉千秋享廟。被後人記住,除了他一生的豐功偉績之外,就他這個人的人品。他的這種氣節也是非常令人敬仰的。他最大的功業就是在國難的時候顯示了他的忠良本色,拯救了大明王朝。挽狂瀾於既倒,扶社稷於將傾。

悲情英雄,被遺忘的英雄于謙

瓦剌首領也先屢次率軍侵擾明朝邊境。在太監王振的挑唆下,明英宗不顧大臣的反對決定御駕親征。明朝號稱有五十萬兵力,瓦剌也就兩到三萬人。瓦剌攻破內外長城過來了,如果明朝大軍直接走直線距離到土木堡抵抗很近的。土木堡位於河北省張家口市懷來縣境內,可是王振要讓明英宗到他的家鄉去兜一圈。向父老鄉親顯示一下自己今天的成就,你看我也有今天吧。但這對戰爭來說是致命。

更可氣的是,快到他家鄉的時候他想起不行,這幾十萬人上我們家鄉把我們家鄉麥子踩壞了怎麼辦?還是別去了,然後掉頭後隊改前隊,所以這幾十萬人就來回折騰。所以後勤供應不上,什麼兵器、水源、糧草。走到土木堡這個地方大軍斷水,瓦剌兵佔據河流的上游,人家就把這河的水源給切斷了,然後明朝軍隊沒有水源,自己就亂套了。這個時候瓦剌兵就四面高喊棄甲投刀者不殺。所以這一下明軍就喪失了鬥志,然後瓦剌兵又發動了猛烈進攻。

悲情英雄,被遺忘的英雄于謙

在騎兵對步兵的情況下,結果可想而知,明朝軍隊幾乎全軍覆滅。所以到最後明英宗眼看大勢已去,就盤腿而坐聽天由命,明英宗被瓦剌兵俘虜。王振被亂軍殺死,得到他應有的報應。這時瓦剌集結了十萬大軍,帶著明英宗進攻明朝首都北京。所以這個時候等於不僅僅是關於大明王朝亡國問題了,而是中華文明存亡續命的問題。這個關鍵時刻於謙挺身而出。

所以于謙怕瓦剌有明英宗在手,士兵守城投鼠忌器,於是擁立了明英宗的弟弟朱祁鈺為皇帝。領導北京的保衛戰,然後瓦剌是從北邊打過來的,於是于謙與瓦剌在德勝門決戰。因為明軍精銳基本喪失了,于謙動員了北京城所有的百姓守城,然後也請來了外地的支援。明軍火器比較先進,明軍就當時已經裝備了火炮。瓦剌是騎兵,不利於巷戰。瓦剌首領也先的弟弟被擊斃,也先覺得北京城不是那麼容易打下來的,於是就撤軍了。

悲情英雄,被遺忘的英雄于謙

也先抓了明英宗一年,然後就把他放回來了。然後也先想把自己的妹妹嫁給他,他拒絕了說我國內是有皇后的,我家裡有老婆,這事不能幹。說這樣也對不起你妹妹,所以也沒同意。明英宗被放回來,反而鑄成了于謙他後來人生的悲劇,為什麼會造成他人生的悲劇,明英宗覺得自己在蒙古受苦,都是由於謙引起的。等到朱祁鎮做了皇上,明英宗成了太上皇,而且被囚禁於宮內,就跟坐牢一樣的。

結果過了六年時間,明代宗朱祁鎮病重。彌留之際,一些大臣擁立明英宗復辟。因為明代宗的兒子年紀較小,年長才能夠更好的領導這個國家。所以明英宗就復辟了,明英宗一復辟之後,他就想起來了。我這七年的悲慘日子是誰給我造成的,所以就把于謙殺了,從而蓋世忠良反而落了這麼一個下場。

悲情英雄,被遺忘的英雄于謙

也許明英宗生氣就是一時的,加上受到其他幾個奸臣的矇蔽,所以等英宗死了之後。他的兒子明憲宗一繼位,就給於謙平反了,所有說人的一生很難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