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奪門之變時,于謙是朝中頭號重臣,為何他不出手製止這種事

在明朝歷史上,于謙是首位讓大明王朝脫離苦海的忠臣,他是明宣宗時期的進士,憑藉才能進入仕途,無論擔任什麼官職都是個乾乾淨淨的官員,為大明朝三位皇帝都做過貢獻,最終成為明朝兵部尚書,就等於是他是明朝軍事事務的主要負責人。

于謙一生最有名的功績,莫過於北京保衛戰,瓦剌大軍將明朝俘虜後就對北京城發動了大規模進攻,很多大臣都主張南遷到金陵,而於謙是堅決反對,認為這樣做就是逃亡,而沉著冷靜的于謙進行了一番運籌帷幄後,最終在北京城外將瓦剌擊退。

由於北京保衛戰而名聲大噪的于謙,個人聲望、權勢都達到了頂峰,他不光在京城保衛戰中將草原部落打敗,而且在此之前由於明英宗御駕親征被俘虜,於是于謙就將其弟弟朱祁鈺扶上了皇位。

在奪門之變時,于謙是朝中頭號重臣,為何他不出手製止這種事

畢竟明英宗的弟弟也只有朱祁鈺自己,而且地位相當於太子,在那種危急時刻,只有他站出來才能拯救危難,因為朱祁鎮的長子朱見深當時也只有3歲。當時看到群臣上書請求立朱祁鈺為帝時,孫太后是堅決不答應的,畢竟朱祁鎮是自己親生的兒子,而朱祁鈺也就相當於自己的繼子,誰也不會將自己孩子的皇位讓給他人。

然而為了大局,孫太后只得同意朱祁鈺繼位,然而也就是有條件的,那就是皇太子之位必須是自己親孫子朱見深的。因此朱祁鈺就成為了明朝的景泰皇帝,而朱見深成了太子,這種結合在明朝是很奇怪的。

實際上,孫太后這樣做也就是將朱祁鈺看成是備胎罷了,畢竟當時瓦剌人不會輕易將明英宗給放回來,而為了對付瓦剌的進攻,明朝只得讓一位成人繼位,而不是三歲的小孩,因此孫太后讓朱祁鈺當皇帝,先把眼前的危機解決了,反正以後還會有明英宗的兒子朱見深繼位,將來皇位還會傳給明英宗。

在奪門之變時,于謙是朝中頭號重臣,為何他不出手製止這種事

朱祁鈺當上老大後可不願意將自己的哥哥接回來,畢竟皇帝的誘惑太大,因此就想著自己的皇位,而且想讓自己的兒子朱見濟當太子,於是景泰帝朱祁鈺費盡周折,終於在自己繼位後的第三年將朱見深給廢除了,將太子之位給了自己的兒子朱見濟。

從那開始,朱見濟本以為能夠萬事大吉了,不曾想在立為太子的第二年就因病夭折了,而朱祁鈺除了他以外就沒有兒子了,因此朱祁鈺非常的頭疼。

在奪門之變時,于謙是朝中頭號重臣,為何他不出手製止這種事

再看一下成為獵物的明英宗吧,由於明朝換主子的訊息昭告天下了,而且對邊防軍說:不能再聽明英宗的命令了,導致明英宗在瓦剌人手中沒多少作用了。同時,孫太后一直設法想將明英宗給救回來,而且在京城保衛戰中,瓦剌敗給了明朝,因此瓦剌人答應將明英宗歸還明朝。

這則訊息傳到明代宗朱祁鈺的耳朵裡就有麻煩了,畢竟明英宗回來後,他就害怕自己位置不穩了?因此朱祁鈺就告訴瓦剌人,不用將明英宗放回來了,最後還是于謙上了一道勸諫的奏摺:

現在你是皇帝了,就算是朱祁鎮回來也不過就是當太上皇罷了,這是不會改變的,倘若要出什麼意外,我肯定會出手製止。

在奪門之變時,于謙是朝中頭號重臣,為何他不出手製止這種事

景泰帝朱祁鈺是十分敬重於謙的,既然于謙都開口了,自己也不好意思拒絕,因此讓使者將明英宗接了回來,明英宗回到北京和朱祁鈺見面以後,就讓人軟禁在南宮之中七年。

朱祁鈺當老大期間對明英宗防範嚴格,還派人嚴加看管,誰都不許和明英宗見面,居然還將南宮大門的鎖給鎖死,誰也打不開,都是為了防備明英宗復辟,或有什麼陰謀。而孫太后在這七年中也沒和朱祁鈺發生過什麼衝突,畢竟自己兒子的性命最重要,只能偷偷讓人用繩子給自己的兒子朱祁鎮送些生活必需品,于謙也是默默地看著這一切,沒有做任何事情。

這種事情延續了8年,到1457年朱祁鈺病重而即將駕鶴西歸的時候,奪門之變就爆發了,這就導致大明王朝再次捲入到危機之中,畢竟此時的朱祁鎮即將要東山再起,畢竟即將駕崩的朱祁鈺膝下無子,而原來的皇太子朱見深還被鎖在籠子裡,於是在這種情況下就爆發了奪門之變。

我們看到這裡肯定要問了,當時身為朝中重臣的于謙為何坐視不理呢,為何任由朱祁鎮復位,當時的他到底都在幹什麼呢?

在奪門之變時,于謙是朝中頭號重臣,為何他不出手製止這種事

那我們就要來說一下於謙的立場吧

本來在朱見深死了以後,朱祁鈺就沒有確立繼承人,而他在自己繼位後的第八年就得了重病,眼看就要一命嗚呼了,於是群臣都要求立儲。當時的群臣分為兩派,一部分主張讓朱祁鈺的叔叔襄王成為接班人,而兵部尚書于謙和內閣大學士商輅為首的另一部分人提出了,讓明英宗朱祁鎮的兒子朱見深再次登上太子之位,聽上去好像是有道理的。畢竟商輅說了這樣一番話:聖上是宣宗章帝的兒子,應該讓其孫子繼位,畢竟明宣宗生前只留下了朱祁鈺和朱祁鎮這兩個兒子,而朱祁鈺已經是個絕戶了,只能讓朱祁鎮的兒子來繼位了。後來于謙得知此事後,就在景泰八年正月十七這一天想上一道同樣的奏摺,倘若朱祁鈺答應也就罷了,如果他不同意的話,那就等朱祁鈺圓寂後讓孫太后出面,讓朱見深再次成為太子。於是奪門之變就在正月十六的夜晚爆發了。

即使于謙只是個兵部尚書,然而他卻是朝中第一重臣,京城的禁軍都掌握在其手中,連武清侯石亨手下都掌握的禁軍也都在於謙的掌控之下,於是石亨謀逆時才沒有動用禁軍。畢竟於謙在禁軍中有非常高的影響力,倘若東窗事發了,那到時候禁軍肯定是不支援自己的。那麼于謙到底有多大權力呢?徐有貞在奪門之變爆發後就緊急召見了群臣,當時景泰皇帝朱祁鈺驚慌失措:難道是于謙謀逆了?出了這種事後,朱祁鈺首先想到的謀反之人是于謙,畢竟當時有謀逆資本的也只有于謙一人而已。

假如,奪門之變過於突然,那麼,在奪門之變之後,掌權的于謙為何不組織一場平叛呢?回答在於謙堅持的這句話:“陛下是宣宗章皇帝的兒子,是復立章皇帝的兒子”。這次雖是石亨等人的實際主導政變,但其名義上是朱祁鎮本人的復位。于謙特別明白,只要自己平叛了,那朱祁鎮就是叛徒,就算朱祁鎮和皇帝朱祁鈺是兄弟也不行,還是會被殺掉;那樣朱祁鎮的兒子也無法繼承皇位了,而朱祁鎮的兒子是明宣宗僅有的親孫子了。在宣宗皇帝在位的時候,于謙深受寵幸,於是不想看到其斷後,既然朱祁鎮復位了也就算了。而且於謙是個非常正直且以大局為重之人,也認為朱祁鎮不會秋後算賬。

然而朱祁鎮復位後,第一件事就是將於謙殺掉。

于謙得知訊息為時已晚

于謙也沒有想到這種事居然會發生,當他知道的時候已經晚了;本來於謙從群臣口中得知,皇帝下旨要將藩王接進京城,因此他只等待第二天的早朝。

然而奪門之變不等天亮就發生了,這有什麼辦法?如果於謙要動用武力的話,肯定會造成內亂,而於大人做不出這種事、

到底是怎麼回事?有人在奪門之變的前一天晚上就將此事告訴了于謙,當時手握兵權的于謙,當時他將石亨和徐有貞等滅掉是輕而易舉的事,然而他選擇了沉默,就是錯過了時機才沒有出手,不然的話面對朱祁鎮又是一場血戰。

可以說是于謙晚了一步,正是因為這樣,才會有奪門之變。

在奪門之變時,于謙是朝中頭號重臣,為何他不出手製止這種事

太后對於此事還是非常支援的

當時朱祁鈺已經病入膏肓,而且他只有一個兒子還沒了。

而朱祁鎮是孫太后的親兒子,因此她不會反對自己的兒子重掌皇位,昔日就反對自己的繼子繼承皇位。

因此在這種情況下,太后看到自己兒子發動奪門之變就特別支援。

因此于謙對於太后的立場是特別瞭解的,這樣來看的話,即使他手握兵權又如何?也是沒有辦法出手鎮壓的?

如果出手鎮壓的話,那就等於將太后和朱祁鎮這兩位大佬都得罪了。

無論是太后還是朱祁鎮,于謙都不敢對他們下殺手的,如果第二天早上,太后逼迫朱祁鈺將於謙殺掉的話,那麼他會這麼樣?

於是,于謙對於太后支援復辟也是無能為力的。

在奪門之變時,于謙是朝中頭號重臣,為何他不出手製止這種事

而當時景泰帝已經奄奄一息了,而且沒有孩子,倘若於謙出來制止這場兵變,明英宗和其後代都會成為罪人而滿門抄斬,那樣宣宗一脈就等於斷了。如果出現了這種現象,那隻能讓其他藩王來繼承皇位,那些藩王之間始終都有矛盾,肯定會讓天下大亂,於是于謙那天晚上什麼也沒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