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海王”後“老夫少妻”,管住造謠的嘴得來硬的

11月19日,一名叫“飛哥在東莞”的營銷賬號在網路平臺發文稱“73歲東莞清溪鎮企業家豪娶29歲廣西大美女”,還配發了“老夫少妻”的照片。很快就有網路博主發現,這是她和外公幾年前去上海遊玩的照片。

11月10日,北京一高校大四女生的照片被一個短影片賬號移花接木,稱她是“海王中的女霸王”,“戀愛一年花費男友20萬,並在異地與上百位男生開房”(“海王”是網路用語,指曖昧關係眾多者)。

如果換做是你,在網路上無端被人造謠,會是什麼感受?

先“海王”後“老夫少妻”,管住造謠的嘴得來硬的

(所謂“老夫少妻”的謠言帖子 圖源 微博)

在“人人都有麥克風”的時代,也許只用一秒鐘,我們當中的某個人就可能成為下一個受害者。

還記得杭州女子取快遞被造謠出軌案嗎?因為造謠者選擇造謠物件的隨機性,由此引起廣泛恐慌感,此案甚至入選最高檢公佈的2020年度十大法律監督案例。

網路並非法外之地,這個道理很簡單,但一旦遭遇網路謠言、網路暴力,我們這些普通人是否有勇氣、有時間、有精力拿起法律武器維護自己的權益?這事並沒很多人想象的那麼簡單。

被造謠“老夫少妻”的當事人,聯絡律師希望能將造謠者行拘。但律師告知她,讓造謠者被刑拘或行拘的處理辦法幾乎都不可能,而且,過往被造謠受害人的維權費用甚至高達數十萬元,維權之路有的甚至按年計算。

記得杭州女子取快遞被造謠出軌案,事情發生於去年7月7日,當事人於8月7日報案,該案於2021年4月30日一審宣判。即使按報案時間起算,到一審宣判也超過了8個月時間。在此期間,不知道當事人需要忍受多少心理上的煎熬。

正可謂“造謠一張嘴,闢謠跑斷腿”。

有網友建議,“造謠成本太低,應該狠狠懲罰”。

先“海王”後“老夫少妻”,管住造謠的嘴得來硬的

(網友跟帖希望對造謠行為嚴懲 圖源 微博)

事實上,隨著網際網路的普及,網際網路法院也應運而生。

但大多數人只是聽說過網際網路法院,一旦涉及自身的網際網路法律問題,估計不少人還是一臉懵。至於案件中的受理、送達、調解、證據交換、庭前準備、庭審、宣判等諸多訴訟環節,相信普通人要打一起網際網路官司都要經歷艱難而費力的學習過程。

更何況,對網際網路平臺的侵權行為,當事人還要透過司法區塊鏈存證平臺等新型方式及時儲存證據。僅這一步,又會難倒多少人?

面對不時發生的網際網路侵權事件,司法機關很有必要適應網際網路發展的趨勢,積極迴應當事人的司法需求,健全完善訴訟規則,構建網路法律援助平臺,推動網路空間治理法治化。

在“取快遞被造謠出軌”“海王”“老夫少妻”等幾起案件中,謠言都對當事人及其家庭的聲譽造成嚴重困擾,正因此才迫使當事人拿起法律武器維權。但對那些後果不甚嚴重或是不願走司法道路的當事人來說,難道只能選擇忍氣吞聲?

在這種情況下,網路平臺的自淨功能尤其重要。對網路謠言,不管是主管部門,還是後來發現被矇蔽的網友,都呈現出“零容忍”的態勢。

2021年清朗專項行動就提到,要“重點打擊‘軟色情’圖文、影片”。細剖幾起網路造謠案不難發現,謠言背後幾乎都帶有情色的影子,而情色影子的背後則是網際網路平臺或賬號按捺不住的流量和利益衝動。

網際網路時代,有圖都不一定有真相,更不能指望謠言止於智者。重要的是,我們要透過不斷完善的法規、政策,管住那張造謠的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