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周星馳的《武狀元蘇乞兒》入手,聊聊真實的清朝乞丐階層

1992年,陳嘉上導演,周星馳、吳孟達、張敏等主演的電影《武狀元蘇乞兒》上映,給觀眾帶來了諸多快樂。今天咱們就從這部電影入手,簡單聊聊清朝的乞丐階層。

從周星馳的《武狀元蘇乞兒》入手,聊聊真實的清朝乞丐階層

《武狀元蘇乞兒》劇照

乞丐,就是靠乞討為生的人。《呂氏春秋》中記載,周代已經有了沿街唱歌乞討的乞丐,可見其歷史之久遠。在一般人的理解中,窮困者無依無靠,只能沿街乞討,或者乾脆坐在街邊等待施捨,誰都可以當乞丐——從乞討這種行為上來說,確實是,但是想要正兒八經的擁有乞丐身份,其實並不容易。

在電影《武狀元蘇乞兒》中,周星馳扮演的蘇燦因為遭人陷害,流落街頭。賣藝不成反被人打斷經脈,只能淪為乞丐。乞丐容易當嗎?當然不容易,因為乞丐是有組織的——不加入丐幫,大機率很快會被餓死。

丐幫並非僅僅存在於電影當中,現實中也有。從事共同職業的人組成幫會團體,在古代很常見。乞丐雖然由來已久,但是因為這個群體的特殊性,直到宋元時期才有丐幫的書面記載。宋元話本小說《金玉奴棒打薄情郎》中,有這樣一段內容:“話說故宋紹興年間,臨安雖然是個建都之地,富庶之鄉,其中乞丐的依然不少。那乞丐中有個為頭的,名曰‘團頭’,管著眾丐。”

從這個話本小說中,我們可以清晰的看到宋朝丐幫的基本形態:一城中的乞丐,被一位“團頭”所管理。平時所有人乞討之物,都要向“團頭”上交一部分。遇到雨雪天氣,團頭就要熬些米粥給所有乞丐,保證他們不餓死。丐頭管理著所有乞丐,能賺很多錢。

在《金玉奴棒打薄情郎》中,團頭金老大“住的有好房子,種的有好田地,穿的有好衣,吃的有好食,囊有餘錢,放債使婢。”《武狀元蘇乞兒》中的如霜,是丐幫幫主的女兒,我們可以看到他們的生活水平,明顯要高於其他乞丐。逢年過節的,還會給乞丐們發發福利,算比較還原歷史的。

在電影中,是如霜“邀請”蘇燦父子加入丐幫。而在實際中,新乞丐沒有選擇,必須主動“申請”加入當地丐幫。

從周星馳的《武狀元蘇乞兒》入手,聊聊真實的清朝乞丐階層

《武狀元蘇乞兒》中的如霜

清朝的丐幫都是以縣為單位,各自獨立,互不干擾。各縣乞丐的首領,稱為“丐頭”,多數都是當地的好勇鬥狠之人或者地痞流氓。更關鍵的是,地方官府為了便於管理,認可了丐頭的地位。

新乞丐想要加入當地丐幫,必須得到丐頭的同意。

1933年,滬江大學社會學系的兩名女大學生蔣思壹和吳元淑,專門調查編寫了《上海七百個乞丐的社會調查》。其中有這麼一段內容:“到了清代,乞丐有了一種丐頭,大抵是豪強有勢的,得到資格,每一地方,由知縣委派,分割槽管理……新來的乞丐,必須先報到丐頭的地方,替他服役,或是每天津貼多少,或是受重打一頓。假使他能夠忍耐,就可以在那區內行乞……”

可見,清朝的丐幫不僅有丐頭管理,而且丐頭本身就是知縣所任命的。像電影中那種不受管理,甚至和朝廷做對的情況,是不存在的。更重要的是,新乞丐的加入,必須付出一定的代價。在清人徐珂的《清稗類鈔》中,也有記載:“新入行之丐,必以三日所入,悉數獻之於丐頭,名曰獻果。”

沒有得到丐頭的認可,是不可以在當地行乞的。所以蘇燦這樣的新乞丐,早就應該去“申請”了。當然,電影中因為他和如霜的特殊關係,肯定能混個不錯的乞討路段。

乞丐想活下來,其實很不容易。

從周星馳的《武狀元蘇乞兒》入手,聊聊真實的清朝乞丐階層

古代乞丐生存很不容易

我們看武俠片,丐幫一大群高手,整天精力充沛神清氣爽。實際上,除了丐頭和少數地位較高的乞丐,大多數丐幫成員都很辛苦。比如,要有行乞的本領。

在《武狀元蘇乞兒》中,漫天大雪中蘇燦的父親生病,他只能獨自出去乞討。要不是遇到如霜,就憑他那細聲細語的乞討,恐怕早就餓死了。歷史上真實的乞丐,其實有很多乞討手段。

蘇燦所採用的手段,是最原始的,伸手乞討型。佔乞丐群體大多數的,都是身無長技孤苦無依之人。他們可能是失去的土地的農民,也可能是遭遇災劫的平民,不是流氓無賴,也不會雜耍賣藝,只能依靠苦苦哀求乞討。

這一類乞丐人數眾多,但是地位最低,常常食不果腹。而且就算在丐幫當中,也屬於受欺負的型別。

第二類乞丐,就是賣藝型。《東周列國志》第七十三回,就是“伍員吹簫乞吳市,專諸進炙刺王僚”。伍子胥被很多乞丐視為祖師爺,也算是賣藝行乞的典型了。此類乞丐,史料記載不少,原因也很簡單:不管是吹簫唱曲,還是打竹板、蓮花落,都是憑藉一定的本事乞討,屬於“自力更生”。

清人吳熾昌《客窗閒話》中有“齊叫化”一篇,講一個齊姓乞丐偶然學會醫術,治病救人,幫助其他乞丐,作者明顯有讚譽之意。而徐珂的《清稗類鈔》中,則專門列舉了“乞丐類”,其中有賣藝乞丐的種種型別。因為較為繁雜,這裡就不一一說明。

總之,賣藝型乞丐雖然也是乞丐,但地位相對較高。《清稗類鈔》中甚至提到鳳陽乞丐的傳奇來歷:“揣其乞食之由,則以明太祖念濠州(即鳳陽府)為發祥之地……徙江南富民十四萬實之……富民欲回鄉省墓,無策,男女扮作丐人,潛歸祭掃……”看吧,作者認為鳳陽乞丐善於打鼓行乞,其來源可能是朱元璋當年遷徙的江南富民,假扮乞丐回鄉掃墓。所以,也算是抬高了此類乞丐的地位。

清朝還有一種乞丐,會出賣勞動力為生。比如在清人顧祿的《清嘉錄》中,就提到了“黃氏火燭何人叫,乞丐沿門打竹梆”。所謂“叫火燭”,就是巡夜打更。在雨雪或者年節之夜,普通百姓不願外出,一些乞丐就受僱打更,賺些錢養活自己。還有就是收殮死屍、在坡橋之處幫人推車等等,都可以賺一些錢。

再說一類乞丐,就是毀傷身體型的。

此類乞丐,有些是自幼殘疾,有些是意外致殘,當然還有很多,是為了乞討專門自傷身體。唐人段成式在《酉陽雜俎》中記載,唐代宗大曆年間,洛陽天津橋上有乞丐,“無雙手,以右足夾筆寫經乞錢”。

當然,更多的乞丐是自傷或者被人毀傷身體,博取同情行乞。《清稗類鈔》中還專門提到了“採生折割”的案例,即乞丐誘拐孩童,採用各種方法讓他們殘疾,然後帶出去行乞。當然,這種行為是官府明令禁止的,一旦抓獲,必然會被處死。

不過,這也讓我們知道,乞丐並非全部是可憐、軟弱之人,也有一些殘忍惡毒者。

最後,我們再聊聊乞丐的“惡行”。

從周星馳的《武狀元蘇乞兒》入手,聊聊真實的清朝乞丐階層

清末乞丐

《武狀元蘇乞兒》中的丐幫,是正義的。其他的武俠小說和影視劇中,丐幫也多為正面形象。但實際上,乞丐乾的壞事也不少。

我們要知道,乞丐這個特殊群體,是依靠別人的“施捨”生存的。所以,他們的溫飽問題,全靠別人的一時心善——在富裕的大城市中,也許乞丐能活的不錯。但大多數的普通城鎮,沒有“特殊手段”是活不下去的。

清朝丐頭之所以要得到知縣的委任,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乞丐不好管理。蘇軾在《雜纂二續》中就說“乞兒突好人”,就是乞丐喜歡衝撞好人,採用耍無賴的方式乞討。如果一群乞丐沿街耍無賴,社會秩序自然維持不了。

所以,各地知縣讓丐頭管理乞丐,透過其他方式滿足乞丐們的生存需求。比如,沿街商鋪為了防止乞丐來鬧事,必須每月給丐頭送錢,換取一張符紙。貼到店門口之後,所有乞丐就不準來鬧事了。《上海七百個乞丐的社會調查》就記錄:“丐頭要禁止乞丐沿路求乞的緣故,每月向商店徵取丐捐。他就給一印就的紅紙,貼在門口,就沒有乞丐去求乞了。”

所以,如果有不願交錢的店鋪,或者交錢不乾脆的,丐頭就會指使乞丐們前去鬧事,官府也無可奈何。當然,乞丐們偷盜、誆騙、搶劫等等情況,也是屢見不鮮。

現代的影視劇美化了乞丐這種底層群體,並沒有真實展示他們的生存狀態。我們要知道,在天災人禍頻發的年代,流民乞丐數不勝數。乞丐群體是特殊的,他們不僅是最底層的人群,也是最複雜的人群,並不能簡單評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