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十三舉火"祭蟲王",願新的一年無災無患,風調雨順國泰民安

正月十三,離元宵節更近了。這天晚上,要在廚房下點燈,稱為“點灶燈”,一連點五夜,到元宵節的高潮結束為止。十三日這天也稱為“試燈”,就是先試點元宵燈的意思。

正月十三點燈之俗始於南宋。南宋理宗淳祐三年,“請預放元宵,自十三日起,巷陌橋道,皆編竹張燈”。

廣東東莞,俗信正月十三是“燈頭生日”所以要大肆點燈相慶;而新娘若歸寧者,也必須回到男家去,說這是到孃家“接子”回夫家。

在江蘇蘇州、河南、開封等地,正月十三日還有祭劉猛將軍的習俗。相傳劉猛將軍生前能驅蝗蟲,死後成神,成了蟲王;而正月十三是他的生日,在這一天祭祀是想請他保佑在新的一年裡不會發生蝗蟲災害。

說起農業蟲害,最嚴重的莫過於蝗災。據歷史文獻記載,我國主要蝗災區華北平原,平均每六七年就發生一次大蝗災。人們御災無術,只好寄希望於神靈,於是,請出一位專司驅蝗的劉猛將軍。

正月十三舉火"祭蟲王",願新的一年無災無患,風調雨順國泰民安

劉猛並不是這位蟲王爺的姓名,而是指一位姓劉的猛將軍。那麼,這位將軍究竟是何許人也?有人說他是南宋抗金名將、四大元帥之一的劉錡,也有人說他是劉錡的弟弟劉銳,還有人說他是南宋紹興年間主張輔祭的劉宰;更有人說他是元代人劉承忠。

總之,蟲王是一位善驅蝗蟲的猛將。這裡,且說說劉錡。劉錡,甘肅靜寧人,為著名的“八字軍”(全車將士臉上皆刺有“赤心報國,誓殺金賊”八個字,故名)的統帥。在《說岳全傳》中,劉將軍曾大破金兀朮的金龍陣和“鐵浮陀”立下赫赫戰功。

正月十三舉火"祭蟲王",願新的一年無災無患,風調雨順國泰民安

劉錡後來受奸相秦檜排擠,被革去軍權,做了地方官。他為官一任,造福萬民,在任時整頓田畝,治理水患,為老百姓幹了不少好事。後來因為驅蝗有功,宋理宗封他為“揚威侯天曹猛將”。

古人認為劉將軍“生則敵愾效忠,死而捍災御患,其世祀也固宜”。說他死後做了蟲王爺,是當之無愧的。無錫有座劉猛將軍廟,廟聯這樣讚頌道:臥雲保巖疆,狂寇不教匹馬返;驅蝗成稔歲,將軍合號百蟲來。

正月十三舉火"祭蟲王",願新的一年無災無患,風調雨順國泰民安

劉猛將軍為國為民如此盡忠,人們慶賀他的誕辰日也就隆重。官方要進行祭祀,民間還要舉行熱鬧的迎神賽會,抬著他的神像遊行。

《河南文史資料》第五輯中的《開封春節鉤沉》一文,對人們供奉劉猛將軍的情形作了如下描述,據此,農家祭祀蟲神的隆重可見一斑

正月十三日為劉猛將軍誕辰。開封有劉猛將軍廟,供有木牌位,上刻“敕封揚威侯天曹猛將之神位”。開封郊外鄉民,每至神誕日夜晚,結對鳴鑼擊鼓,集於廟前,架木柴成井字形,舉火焚之,煙焰燭天,名之曰:“燒蝗”,以為可以避螳災。然後人們手持火炬,呼嘯而去。

正月十三舉火"祭蟲王",願新的一年無災無患,風調雨順國泰民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