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龍水22|蔣易春“絮箸堂”傳美名(外四篇)

走進龍水22|蔣易春“絮箸堂”傳美名(外四篇)

總顧問:釋懷善 總策劃、主編:蔣欽揮書名題詞:蔣濟雄文字助理:夏巖、劉祖斌 顧問:蔣志農、蔣德星、龍安明、蔣曉林、伍明桂、蔣進軍、文中芳贊助名單:南寧全州商會龍水分會、董凌志、唐華、李勇、蔣勇、倪旭輝、蔣華兵、鄧詩輝、蔣黎明、謝金玉

龍水村全景 唐國輝 攝蔣易春:“絮箸堂”傳美名蔣易春(1599—1650),龍水村人,字維新,明崇禎十五年壬午科舉第 36名舉人,過了一年就改朝換代了,於是不再做官,在鄉間教書終老一生。蔣易春家居極其簡樸,常常只吃蔬菜,炒菜時,將一團棉絮綁在筷子上,蘸上油在鍋底劃一圓圈,有客人來時,就在圈中加劃一個十字,節儉到如此地步。收到的學費,則用來賙濟鄉族裡黨,因而“日坐寒氈”教書所得,使得家族中十多戶人家有了依靠。他們靠著蔣易春的賙濟獲得最基本的生存。不僅僅蔣易春不仕二朝的高風亮節(這是舊時讀書人特別講究和看重的氣節),就是他的自勤以濟物的精神,也是後人難以企及的。蔣易春先生的舊居“積厚草堂”,其後人將其命名為“絮箸堂”,以紀念先輩勤儉自助、助人的美德。(撰寫:蔣椆媛)蔣貞坤:善有善報,終究有報蔣貞坤(1631—1684),龍水村人,字含章,蔣易春三子, 行十五,廩膳生員食祿三十餘年,數奇不偶,科場中得而復失數次。因子貴,清朝敕贈文林郎陝西安定縣知縣。蔣貞坤宅心仁厚,善待他人,終獲善報。一日,正值除夕,有一賣油的經過他家門口,失足跌倒,將油灑滿一地,這是鄉俗很忌諱的事情。家奴圍著那賣油的叫罵著準備毆打他。蔣貞坤出來看到了,心有不忍,很是同情地說:“倉促間摔倒不是他的本意,而且窮人家靠著小本生意以度日,血本所在,他自己已經痛不欲生,這又怎麼可以怪罪呢?”還好言好語勸慰那賣油的。那賣油的感動得流下眼淚稱謝而去。十多年後,遇上兵匪大亂,四處搶劫。蔣貞坤會拳腳功夫,有些自恃,走避稍遲,被兵匪抓住。兵匪搜尋金銀錢財沒得到,於是將筲箕挖一個洞,套在蔣貞坤的脖子上,準備點火焚燒。這時,一個匪首來到,仔細審視一番,驚訝地說:“這不是蔣十六太爺嗎?這是我的恩人,你們想幹什麼?”親自上前為他鬆綁,請他上坐,倒身便拜:“先生還認得我嗎?我就是以前那個賣油的人啊。承蒙先生的大恩大德,無日敢忘,部下無知,對先生犯下死罪,還望先生寬恕。”擺上好酒好菜招待,並親自送回家,鄭重道別而去。世間仍有有心人,那賣油的固然有知恩圖報的美德,但蔣貞坤若不是仁厚善良,又怎麼會有這樣的結果?真是善有善報,終會有報。(撰寫:蔣椆媛)蔣尚翊:小小細節彰顯家風蔣尚翊(1663—1736),龍水村人,字左憑,號灝亭,蔣貞坤之子。蔣尚翊在平武當縣令,常常和太守徐某一起用飯,面對滿桌的菜餚,從來沒有連著下箸,一餐飯吃完,湯、飯沒有潑撒半點,肉還有剩。徐太守多次與之共餐,都是如此,於是感嘆道:“這雖然是小節,但這是裝不出來的。這是自幼養成的,從這裡我知道您家風的良好。”(撰寫:蔣椆媛)蔣頲秀:知縣惹不起丫鬟蔣頲秀(1696—1764),蔣尚翊次子,字友張,號曉泉,曾任山西臨晉知縣,人稱臨晉公。老話說“善治家者,閨門肅若朝廷”。十餘代在朝為官的龍水村蔣家家規很嚴。蔣尚翊原配夫人曹太孺人,年高80,有一名丫鬟名叫荷花,老太太很是鍾愛,家人沒有敢不好好待她的。蔣頲秀早起開門,荷花已先在門外,問她話不搭理,便一氣將她訓斥了一頓。荷花哭著進去告訴老太太。老太太一聽生氣了,不肯起床,弄得全家惶恐,全都跪在榻前候著,而老太太並不知道。快到中午了,劉氏老姑回家省親在家,於是掀開帳幃請求道:“他們知道錯了,都跪在這裡,時間已不早了,請求阿母原諒他們吧。”老太太於是說:“都在這啊,那就都走吧。”眾人屏息不敢離去。老太太這才慢慢起來,責備說:“父母常用的東西,孝子看到了都還面容改色,何況是個丫頭?使女不好,應該先告訴我,為什麼急急忙忙就責備她?”眾人都叩頭認錯,過了很久老太太才得以開解,不再為這件事生氣。(撰寫:蔣椆媛)蔣頎秀:武藝高強退無賴蔣頎秀(1711—1770),字雯修,號竹圃,行二十二,蔣尚翊第四子。蔣頎秀體貌魁梧,腰帶十圍,膂力過人。年少時與外兄弟中應武試的一起遊玩,看見他們在習武,就笑他們。他們惱怒地說:“你試試看,就知道難了。”蔣頎秀上前演練一番,眾人自嘆不如,於是開玩笑地為他在州縣報名,慫恿蔣頎秀去應考,沒想到考了第一名。蔣頎秀考完後顧慮重重猶猶豫豫不敢回家,因為家中從來沒有應武試的,而且事先也沒有稟明父親。親友為他將應試一事告訴他的父親,父親想了許久才答應了,於是接著參加後面的武試應考,並在雍正癸丑年中武進士。蔣頎秀生性恬淡謙讓,而且參加武試應考原非父親的本意,所以,蔣頎秀中武進士後,不肯出來做官,而是在家孝養父母。蔣頎秀身材高大,食量也大得驚人,能飲酒數鬥,吃完 10 斤肉。有族人跟他開玩笑:“聽說你很能吃,能吃完100個鴨蛋嗎?”蔣頎秀笑著點頭。那人不相信,立即煮了給他吃,一下子都吃完了。問“還能吃嗎?”笑著回答說:“再吃,就把你變成乞丐賣到集市上了。” 蔣頎秀雖然有如此食量,但平日裡每餐只一個肉,或蒸一碗芙蓉蛋,用筷子從中間分開,一半給自己和兩個兒子吃,一半給妻子和兩個兒媳吃。蔣頎秀的節儉又是如此。蔣頎秀曾經路遇挑著一擔穀子的人,玩笑著接過擔子放到路邊的石頭上,石頭高五尺多,那人圍著石頭繞一圈,也沒辦法將擔子取下來,先生再為他取下,穀子一點也沒有灑落。鄉中有一無賴登門漫罵挑釁,蔣頎秀告誡家人,不要與他計較。那無賴得寸進尺,接著推門而入,直闖廳堂,蔣頎秀不得已,從東廂沿臺階而上,準備與之理論,好好勸導他。那無賴跳躍著一拳打過來,蔣頎秀從容而上。無賴拳頭打到蔣頎秀的腹部,一個反彈跌坐在臺階下,見此,眾人大笑。無賴羞愧氣餒,快步奔跑而出,蔣頎秀竟然沒能跟他搭上話。蔣頎秀的這類逸事在鄉中父老的口中多有傳揚,但真正值得傳揚的不是蔣頎秀膂力、食量過人,這些並沒有驚人之處、特別之處,值得頌揚的是蔣頎秀節儉、孝親、大量、講理、不恃強凌弱的美德。(撰寫:蔣椆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