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空穴來風還是有其根源呢?解密民國武林第一人孫祿堂各種綽號

民國時代的武林可以說是群星璀璨,而孫祿堂就是這眾星當中最為亮眼的那一顆。他被人們盛讚為“虎頭少保”、“天下第一手”、“賽活猴”、“萬能手”等等。震驚於孫祿堂卓越的武藝,當時以及後來的武林人士便喜聞樂見的用這些充滿褒揚與讚譽的綽號,來表達自己的敬仰之情。而在民國時代,孫祿堂的綽號可以說是最多的。

是空穴來風還是有其根源呢?解密民國武林第一人孫祿堂各種綽號

孫祿堂

那麼孫祿堂這些綽號是空穴來風還是有其根源呢?我們這篇文章就來深入解析一下孫祿堂這些綽號的內涵與來源!

一、虎頭少保

這個綽號來源於清代末年由朝廷在京效舉行的一次“天下英雄會”。在這一次的演武大會當中,很多來自南北各派的武林高手都參加了比試,孫祿堂技冠群雄,於是便有了“虎頭少保”之譽。

這次武林大會的舉辦時間大概是1902~1907年之間。此時的孫祿堂正在創辦蒲陽拳社。

少保,是官職。明清時代,少保都是從一品,隸屬東宮,輔佐太子。太保負責保護太子的安全,而少保是太保的副職。歷來能夠保護下一任君主繼承者的,武藝一定是高出同儕。以“少保”的綽號來盛讚孫祿堂,充分說明了孫祿堂卓越的武藝,以及武術同仁對孫祿堂的仰慕。在“少保”的前面再加了“虎頭”二字,又在卓越武藝之上加了勇猛的意思。

“虎頭少保”,充分表達了當時人及後來人對孫露堂的讚譽。

二、天下第一手

這個綽號的來源也是清代末年舉行的那一次“天下英雄會”。在這一次英雄大會結束之後,時人給予的綽號是“虎頭少保,天下第一手”。將“虎頭少保”和“天下第一手”並列。之後便由於孫祿堂在多次對戰過程當中,少有敗績,便被很多當時的武林高手共稱為“天下第一手”。

例如,在1930年出版的《北派國術家掌故》一書中就記載了這樣的一段話:

光緒時,有蒲陽孫氏祿堂,以拳勇獨步一時,舉世無敵……旁參外家各派,融會貫通,純以神行……江湖人稱天下第一手。

“天下第一手”的稱號,不僅僅是由於孫祿堂武功卓越,還由於他著書立說,廣傳弟子,將很多的武術絕學流傳了下來。這在傳統的武術師傅當中是很少見的。被人們稱為“天下第一手”,也是當時人對孫祿堂在武術傳承方面卓越貢獻的一種讚譽。

是空穴來風還是有其根源呢?解密民國武林第一人孫祿堂各種綽號

(孫祿堂拳照)

三、賽活猴

這個綽號源於孫祿堂的身形特點和靈巧身手。

孫祿堂的的身材非常的瘦小,據有關記載,孫祿堂的身高不滿五尺,也就是1米66左右,骨瘦如柴。有人透過計算,少年、中年、老年的孫祿堂,平均體重也就60公斤左右。

1923年,楊明漪先生撰寫的《近今北方健者傳》中描述孫祿堂:

“是年孫已六十一歲,體不及五尺,貌清癯,骨如柴,腹如餓狀,無努張之致,而力無窮也。”

同時,賽活猴也是從他靈巧敏捷的身手上來讚譽孫祿堂。猴子在動物界當中以靈巧著稱,在中國曆來的詩歌當中,多以靈巧敏捷來形容猴子。例如,在曹植的《白馬篇》中就有過這樣的描述,

“狡捷過猴猿,勇剽若豹螭!”

孫祿堂身手敏捷,靈巧賽過了猴子,因此被世人稱為賽活猴。他的弟子支燮堂也記載了一件事情,充分說明了孫祿堂靈巧敏捷的身手:

一日午時夫子於院中歇息,躺於椅上,閉目入眠。餘一時念起,看準夫子身體以石子擲而擊之。石子擲去,忽而不見夫子,石子洞穿夫子所臥椅背帆布,而夫子早立於餘之身後,夫子手指已經抵住餘後頸。

餘深服祿堂夫子靈敏如神,功臻至誠至虛至空之境矣。

四、萬能手

這個綽號是當時的武藝人盛讚孫祿堂精通各種武術和器械。我們現在很多朋友知道孫祿堂是因為他是孫氏太極拳的創始人,都知道他精通太極拳、形意拳、八卦掌三大內家拳。但很多朋友不知道的是孫祿堂在少年時代還學習過其他的外家拳法。河北省完縣,當時練武術的人還是比較多的。少年時代的孫祿堂,就跟隨當地的吳姓拳師等學習過各種外家拳法。12歲以後才跟隨保定的名拳師李魁元學習形意拳。成年後的孫祿堂,可以說是武痴,不管多遠,只要聽到有名的拳術家就過去學習。

1885年之後,孫祿堂開始雲遊,輾轉11個省份,拜訪過少林,武當,峨眉,以及民間各種武藝,不論內家外家,只要是行家,便兼而習之。。因此孫祿堂的功夫可以說是精通內外家各種拳法。

是空穴來風還是有其根源呢?解密民國武林第一人孫祿堂各種綽號

民國時代的中央國術館編審處處長姜容樵在他的著作《當代武俠奇人傳》當中這樣記載孫祿堂,

孫福全,字祿堂,直隸保定府完縣人。七八歲就酷嗜武道。除去跟先生唸書,就央告他父母就本鄉拳師練習武技。到十來歲,他的武藝文藝居然並駕齊驅,嶄然露頭角,卻是他學技既湛,心裡便有些不滿意少林拳。過了兩年,便又投拜河北李魁元門下。

……這人也真奇怪,本領越是高強,求學的心越是真切,凡是同門的武師,不管是師爺、師叔、師伯、師兄,不管千里萬里山州川縣,問著訊,就要去拜訪,有一手專長,他也不肯放鬆。同輩師兄弟中就數他年紀最大,也就算他的能耐出類拔萃。

而“萬能手”這個稱呼,在當時可以說是家喻戶曉。據孫祿堂的女兒孫劍雲先生回憶的一件事,就可見一般。

先父從上海到南京不久,李烈鈞、張之江、鈕永建、李景林等設宴歡迎先父,席間張之江講:“都知道老先生是萬能手,我不敢讓您留下千手萬手,每期留下個百八十手就行了。”先父講:“一年下來能把三手學明白就不錯啦。”張之江問:“哪三手?”先父講:“無極式、三體式和劈拳。”

五、武痴

這個綽號來源於孫祿堂對武術執著的追求。過去練習武術,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情。而找到一位能夠全副身心將自己的功夫毫不保留傳給自己弟子師傅也是非常難的。

孫祿堂的家庭並不富裕,非常貧困,7歲的時候,父親就去世了,在他12歲的時候,由於家庭太過貧困,吃喝困難,他的母親在病餓交加之下,差點過世。

在這樣的環境之下,孫祿堂根本沒有辦法給他的師傅們束脩,或者其他的教拳報酬。因此在尋找師父上便特別的執著,在找到了好的師傅之後,在學習上又特別的刻苦,特別珍惜遇到的每一個師傅。正因為如此執著,學到了很多的武藝,因此便被時人稱之為“武痴”。

他對武術痴迷到什麼程度呢?只要是武術,不論是內家外家,還是長拳短打,不論是近在咫尺的師傅,還是遠隔千里之外的教頭,只要他知道了,便不遺餘力的去尋找去學習。

姜容樵在他的著作《當代武俠奇人傳》當中這樣記載孫祿堂的執著:

“不管千里萬里山州川縣,問著訊,就要去拜訪,有一手專長,他也不肯放鬆。”

民國著名的武術家平江不肖生向愷然在《晚清武林高手》中描寫的更加細緻,

從來拳術家肯下功夫的,大概要推孫祿堂為最。孫住的地方,離他的師父家中有兩百里旱路,孫在家用功,每遇到疑難之處,自己思索不得立時動身到他師父家去,決不因路遠躊躇,他家清貧,總是帶一點乾糧在路上充飢,二百里路一氣走到,不在路上停歇,見著師父把疑難之處解釋明白了,又立時欣然歸家,也不在師父家停歇。在他心目中看這四百里路直如平常人看三四里路一般容易。他做功夫並不限時間地點,隨時隨地都在用功,所以孫祿堂的武藝純熟自然到了絕境。

後來又輾轉11個省份,學到了武當、少林、峨眉等各家拳法。

六、武聖

這個綽號來源於當時人對孫祿堂武術功底和對武術傳承上卓越貢獻來說的。

中國歷史上很少有人被稱之為武聖。國外的武術家,也只有日本的宮本武藏被稱之為劍聖。稱聖,並不僅僅只是因為武藝的登峰造極,更在於他在這一門技術之上,對後世有著莫大的影響力。

日本的宮本武藏是日本戰國時代末期到江戶時代的劍術家,他不僅劍術高強,而且還給後世留下了著名的著作

《五輪書》、《五方之太刀道序》

等。對日本武學乃至世界習武人都有很大的影響力。

孫祿堂不僅武藝高強,被當時的人稱之為“天下第一手”,他的武學思想完全匯聚在他的武學著作

《太極拳學》、《八卦拳學》、《形意拳學》

等之中。

民國時代著書立說的武人並不少,但很多的書籍僅限於武術招式的講解,在理論的深度上,沒有太多的建立。但孫祿堂的這三本著作在武學理論上獨樹一幟,而且非常深刻。這是孫祿堂高出當時人的地方。

是空穴來風還是有其根源呢?解密民國武林第一人孫祿堂各種綽號

孫祿堂太極拳照

而且孫祿堂根據自己的所學和悟出的理論,最終形成了獨樹一幟的孫式太極拳,直到現在,傳習者眾多,與陳式太極拳等並列為五大派太極拳之一。可以說他對武術的貢獻是非常大的。

由於它的卓越貢獻,被很多的習武人讚譽為“武聖”或者“武神”。

縱觀民國時代的武林人士,孫祿堂的綽號是最多的。雖然這些綽號有誇大之嫌,但也在很大程度上說明了當時的武人對孫祿堂武藝以及貢獻的認可。我們不會平白無故給一個人冠之以“武聖”,冠之以“天下第一手”。我們需要知道的事情是,綽號是對一個人的讚譽,而並不是真正的認為他就是如此。他的綽號是“活猴”,難道他真的就是猴子嗎?他的綽號是“虎頭少保”,難道他真的就擔任過少保的官職嗎?顯然不是的。

有很多朋友戴著有色眼鏡去認識這種綽號,這樣來看待顯然是有失偏頗的。我們要透過這種綽號來看清事情的本質,就要首先摒棄自己的成見,否則就會一葉暲目。

大家如何看待和認識孫祿堂的這些綽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