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世異聞:“抱朴子”葛洪、“扶搖子”陳摶,“一瓢子”是誰?

俗世異聞:“抱朴子”葛洪、“扶搖子”陳摶,“一瓢子”是誰?

“抱朴子”葛洪、“扶搖子”陳摶,而“一瓢子”,誰也不知道他的真實姓名。“一瓢子”又稱“一瓢道人”。

一瓢子穿戴破舊、披髮赤足, 渾身又臭又髒,在集市上以乞討為生,每天討一瓢酒,風雨天也總是醉倒在路上。他肩上扛著筇竹手杖,上面掛個水瓢,常在湘江、洞庭湖一帶遊歷,一邊行走一邊唱歌叫罵,還能模仿百鳥的叫聲,又時常和小孩們一起笑罵取樂。

據說他長得相貌不凡,骨骼清奇,聲如洪鐘。有時候,他穿著嶄新的紅色衣服,從別人那兒借來車馬,華蓋簇擁,在集市上招搖來往,很多人聚集過來觀看。他曾經喝醉後,高聲說: “我擅長畫龍。”人們就給他紙張讓他一試,他把墨磨好,裝滿瓢中,用嘴噴在紙上,又用沾滿汙漬的破衣袖在紙上塗抹,完畢後把紙在空中展開,等墨汁幹了之後,只見畫上煙雲吞吐,飛龍鱗甲生動,有破壁騰飛而出的架勢。得到畫的人至今也很珍視它。

俗世異聞:“抱朴子”葛洪、“扶搖子”陳摶,“一瓢子”是誰?

也有傳言說: 一瓢子年輕時曾讀過書,但沒有考取功名,於是離家到了海上,因為入伍征討倭寇有功,升至副將。後來觸犯軍令,藏身在盜匪之中,出沒於吳楚一帶。後來他又出資購買了十多名歌妓,在淮安、揚州一帶依靠妓女賣笑賺錢,賺來的錢,全部用於自己揮霍。他這樣瀟灑了十多年,才離開淮揚。

明朝隆慶年間, 一瓢子游歷澧陽,當時已經七十歲了。一天,一瓢子在龔舉人的園子裡喝酒,喝到酩酊大醉時,他眼睛直勾勾地注視著前方,自言自語了很長時間。座上的其他人說: “這是一瓢道人準備要畫畫的前兆啊! ”一瓢子的身體很奇特,就像蛟龍一樣,他脫下衣衫,光著身子跳舞,對座上的客人說: “為我高歌《入塞》 《出塞》兩首曲子。”又讓小孩和他一起跳舞歡呼,從四面圍繞著他嬉戲。過了一會兒, 一瓢子隨手塗抹,但見紙上煙霧繚繞,座中凜凜有寒氣,一條飛龍隨勢就畫成了。畫的末尾署名是: “牛舜耕”。別人問他這個署名的意思,他卻笑而不答。有人邀請一瓢子喝酒,一年多也得不到他的畫作;時間一長,他畫了一個人,不戴帽子光著腳,蹲在地上,骨瘦如柴,努力要站起來的樣子,畫完後贈給他。他就這樣喜歡開玩笑!他隨口就能作詩,中間夾雜一些高深莫測的話,而且往往都能應驗。澧陽人慢慢地開始敬重他,爭著送東西給他,他都收下後再扔掉。

華陽王偶然路過集市,開道的人無論怎麼呵斥一瓢道人,他就是不起來。華陽王說:“這個人能在醉酒中渾然忘我,就是渾然天成的人,絕不是凡俗之人。”華陽王想請一瓢子到他的府里居住,一瓢道人不肯去,他居住的地方不固定。有一天,他在文昌廟中留宿,並在文昌像前禮拜,書寫焚咒;文昌像突然砸下來壓在他的頭上,於是他給華陽王留下書信說: “請您趕快為我準備棺材,我快要死了。”華陽王依照他說的,為他置辦了棺木。棺木準備好後, 一瓢子坐在裡面,不蓋棺蓋,讓人把他抬到集市上,他拱手大喊與眾人道別,大街小巷都走了一遍。隨後,他讓人把他抬到郊外的普賢庵,和眾人說: “現在可以蓋上棺蓋了。”

眾人不敢蓋,再看他時,他已經死了,於是眾人蓋上棺蓋把他埋葬了,棺木抬起來非常輕,就像空棺一樣。澧陽人在澧水橋頭,為他築墓立碑,寫著”畫龍道人一瓢子之墓“ 。

半年後,有人從京城來,曾在京都見過一瓢子,一瓢子還給華陽王寄來一封信,信中果然是一瓢子的字跡。華陽王感到詫異,把埋葬他的墳墓挖開,一看,裡面空空如也,於是感嘆一瓢子真是仙人啊。

故事源自清代張潮《虞初新志》

俗世異聞:“抱朴子”葛洪、“扶搖子”陳摶,“一瓢子”是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