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最"丟臉"的一首詩,全篇拍一名將的馬屁,後來那人卻降敵了

李白最丟臉的一首詩,全篇拍一名將的馬屁,結果那人卻降敵了

李白是唐朝著名的愛國主義詩人,寫下過很多讚揚邊疆戰士的英雄氣概,鼓勵他們英勇殺敵的作品,如《塞上曲》、《塞下曲》、《從軍行》等。

在這類詩歌中,有一首詩的名氣雖然不大,到卻可以稱為李白最“丟臉”的一首詩,因為他全篇都在拍一位名將的馬屁,但是這位名將後來卻降敵了,這可真夠打臉的。

李白最"丟臉"的一首詩,全篇拍一名將的馬屁,後來那人卻降敵了

《述德兼陳情上哥舒大夫》:

天為國家育英才,森森矛戟擁靈臺。

浩蕩深謀噴江海,縱橫逸氣走風雷。

丈夫立身有如此,一呼三軍皆披靡。

衛青漫作大將軍,白起真成一豎子。

李白在詩歌中,把哥舒翰吹噓得超過了古代名將衛青、白起,吹得不著邊際。那麼,哥舒翰是誰,為何讓李白感覺如此打臉呢?

李白最"丟臉"的一首詩,全篇拍一名將的馬屁,後來那人卻降敵了

唐朝名將哥舒翰

《舊唐書·哥舒翰傳》:“哥舒翰,突騎施(突厥人的一支)首領哥舒部落之裔也,蕃人多以部落稱姓,因以為氏……世居安西……翰母尉遲氏,于闐之族也……父是突厥,母是胡。”

哥舒翰父親哥舒道元為突厥哥舒部落首領,母親是西域于闐公主,他本人卻在對吐蕃的戰爭中成長為唐朝一代名將。

哥舒翰深受唐王朝重用,成為手握重兵的節度使、元帥,封為平西郡王,官至宰相。

哥舒翰有家奴名叫左車,年齡只有十五六歲,卻是膂力過人。每次出戰,他都緊跟在哥舒翰身邊。

哥舒翰擅於使槍,每當追上敵人時,先用槍搭在敵人的肩膀上,然後大叫一聲。當敵人驚然回頭,便趁機直刺咽喉,順勢挑起敵屍五尺多高,再摔在地上。左車立即下馬,斬敵首級。主僕二人一直如此配合,甚為默契。敵軍見此,無不心驚膽寒。

哥舒翰的馳騁英姿和輝煌戰績,讓大詩人們佩服不已,杜甫、高適等都曾寫詩誇讚這位名將,只不過都沒有李白吹噓的那麼狠罷了。

李白最"丟臉"的一首詩,全篇拍一名將的馬屁,後來那人卻降敵了

安史之亂

755年,安史之亂爆發。

唐玄宗命令在長安養病的河西、隴右節度使哥舒翰為兵馬副元帥,帶病出師迎敵。哥舒翰領兵八萬,連同各道派來的增援部隊,號稱二十萬大軍,進駐潼關。

此時,已經攻下洛陽的安祿山忙於在洛陽稱帝,沒有馬上進攻長安。這時,郭子儀從山西向河北出擊,大敗史思明叛軍,河北諸郡紛紛殺死叛軍頭目歸降唐軍。安祿山叛軍北路已被切斷,潼關有哥舒翰二十萬大軍把守,進退兩難。安祿山感到形勢對他極為不利,甚至開始考慮退守的計劃。

但在此時唐玄宗犯了一個致命的錯誤,讓哥舒翰出關反攻。

李白最"丟臉"的一首詩,全篇拍一名將的馬屁,後來那人卻降敵了

晚節不保

正所謂“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哥舒翰無可奈何只得領命出征。

出征之前,他捶胸慟哭,既是為自己的命運而哀,也是為大唐的安危而痛,全軍上下瀰漫著一種蕭瑟悲情的氣氛。

哥舒翰率領20萬大軍在靈寶山西部平原與叛軍展開激戰。

敵軍早有準備,在險要地方埋伏,唐軍南靠高山,北臨黃河,被阻礙在擁擠狹隘的道路上。

叛軍表面上人數不多,不成陣法。當唐軍攻入叛軍陣地後,叛軍節節敗退。唐軍見狀,拼命追擊,卻中了敵人的埋伏。唐軍頓時亂作一團,相互踐踏,傷亡慘重。

為了扭轉敗局,哥舒翰使出了自己的“撒手鐧”——毯車。

毯車是指用毯子將戰馬全身蒙上,在毯子上畫上龍、虎等兇狠的動物,並在它們的眼睛和爪子上都貼上金銀,看上去十分恐怖。

哥舒翰天真地以為,毯車可以扭轉戰場不利局面。

哪知,安祿山這面早就有所防備,待毯車一進入戰場,叛軍就推出事先準備好的草車,並將它們全部點燃,熊熊烈火將毯車全部點燃,頓時火光沖天,哀嚎遍野,血流成河,死的都是自己人。

在唐軍自我混戰的同時,叛軍繞道唐軍背後偷襲,唐軍沒有防備,全軍潰敗,哥舒翰只得帶領生還士兵逃回潼關。可悲的是,哥舒翰出戰之時20萬人馬,經此一戰,僅剩下8000餘人。

沒過幾日,叛軍乘勝攻城,唐軍雖竭力抵抗,但軍心渙散,且兵力不足,很快潼關陷落了,哥舒翰也因此失身被俘,甚至變節投降。可憐哥舒翰死不逢時,晚節不保,一世英名,化為流水。

李白最"丟臉"的一首詩,全篇拍一名將的馬屁,後來那人卻降敵了

小結:

其實,此時的哥舒翰已經不是年輕氣盛的哥舒翰。他人到暮年,盛氣全無,而且身患頑疾,智力和精力已經被中風完全損壞了,唐玄宗讓他擔任副元帥,本來就是勉為其難。而李白對哥舒翰的期望,也只是李白的一廂情願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