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力:新鄉貢磚有500年曆史,應儘快申遺

千里衛河漕運 ,十里窯匠貢磚。

能不能再現十里窯埸的風光,能不能恢復數百年前的衛河美景,渴不渴望增加新鄉又一個文化亮點?國學大講堂顧問、新鄉籍歷史文化學者郭力教授說:500年前遺留的磚現已成為文物,一塊皇磚的價值就是新鄉的一件瑰寶,是值得新鄉人民驕傲的老故事。這個專案要馬上立項,抓緊申報非遺保護。

郭力:新鄉貢磚有500年曆史,應儘快申遺

郭力

在我市歷史文化街國學大講堂上,來自牧野區王村鎮窯埸村老支書劉樹生,講述了《新鄉瑰寶,故宮皇磚___千里衛河漕運十里窯埸貢磚始末》,展示了新鄉曾經的歷史印記。

新鄉臺魯強報道:

郭力:新鄉貢磚有500年曆史,應儘快申遺

劉樹生

在座談討論會上,專家學者研討了十里窯場源於600年前明永樂年建造北京皇城宮殿需用大量優質磚瓦,新鄉窯場村衛河岸的土質曾為蓮花土,衛河水質清徹甘甜,燒磚最優,加上衛河是大運河的一段,水路運輸方便,於是官建一溜十里、十八窯燒製貢磚。窯埸村老支書劉樹生:大運河文化瑰寶展現勞動人民智慧,窯場村在明永樂年間為皇宮燒造貢磚的村落,我們這裡的土好、水好。我作為窯工的後代,我們要提升文化自信,我們已經上報,準備建窯廠遺址文化園、博物館,以及衛河碼頭,讓大家熱愛家鄉,提高家鄉的知名度,促進鄉村振興。

從明永樂年間到嘉靖年間,這150年是窯埸燒製貢磚最繁華的時期,也是衛河行水航運最興盛的時期。貢磚大都有銘文,以現在窯場村遺留的成化十七年、十八年、十九年及弘治八年、十四年等磚上的銘文與北京銘文目錄中城磚圖版記載的年代相符,印證了新鄉窯場的貢磚的確為皇城宮殿所用,與民間坊傳一致。新鄉學院陳泓教授:探討新鄉瑰寶——漕運十里窯廠貢磚始末,我們在三百年前到六百年之間,我們十里窯場,是專門給皇家生產的是官窯,一溜十里地十八口窯,還念我們新鄉先人,那時候除了勞動很艱苦以外,當時勞動人民智慧是很高的,你看著是磚,實際上是我們新鄉的瑰寶。

原新鄉日報總編輯高國新:由這一塊磚,傳遞了很多歷史資訊,挖掘了不同的文化走向和文化內涵,認識到了勞動人民勤勞、智慧和開拓創新精神。他們把這磚燒的“敲之有聲,斷之無孔,堅硬茁實,不鹼不蝕”它壘多少年不會壞,在現在仍有研究的意義,應該把這些技術挖掘出來,用到現代化建設上。古為今用,透過挖掘我們新鄉文化,彰顯我們新鄉豐厚的歷史基因。

貢磚燒製過程需大量人力、物力、技術、智慧,貢磚的寬度長度厚度稜角要求很嚴,一塊磚足足25公斤重。船上搬運中分塊包裝,細心保護,不能磕碰。現在的世界文化遺產——故宮的一磚一瓦浸透著500年前新鄉先民的辛勤勞作和聰明才智。

郭力:新鄉貢磚有500年曆史,應儘快申遺

文物專家賀惠祿

明嘉靖五年之後,貢磚燒造調整到臨清衛河沿岸,窯工遷走不少。到了清嘉慶年間,窯埸燒窯多以民用磚為主,窯工漸少。堅持到1980年,窯場燒磚徹底終止,窯工只好轉為務農和其它行業。

郭力:新鄉貢磚有500年曆史,應儘快申遺

國學大講堂顧問、新鄉籍歷史文化學者郭力教授說:500年前遺留的磚現已成為文物,它記錄了一段新鄉歷史,記錄了一段衛河文化,記錄了新鄉先民的創造智慧,記錄下先民為建故宮所立下的汗馬功勞。現在看,一塊皇磚的價值就是新鄉的一件瑰寶,是值得新鄉人民驕傲的老故事。這個專案要馬上立項,抓緊申報非遺保護。

“,”content_hash“:”a41d1d20作者/來源:口述河南

郭力:新鄉貢磚有500年曆史,應儘快申遺

宣告:版權歸原創所有,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資訊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與本網聯絡,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