臘月二十七,宰雞趕大集,滿洲人的年貨

臘月二十七,宰雞趕大集,滿洲人的年貨

我們繼續說一下滿洲人的過年習俗,接昨天發的文章《臘月二十六去割肉,滿洲人到了殺年豬的日子》,今天說臘月二十七的習俗。

正如昨天說的,因為存在過年民俗順口溜的不同版本,二十七這天,也有所不同,但基本分三類,

一類是為家裡打掃準備的,如二十七,洗福祿,也有說:臘月二十七,髒衣洗一洗。主要指洗衣服洗被子等。

臘月二十七,宰雞趕大集,滿洲人的年貨

作者富察寶仁 方誌吉

另一類是殺家養雞。二十七,宰只雞,有的順口溜明確為宰公雞,還有說宰年雞。可能是過去母雞一般都留著下蛋,所以要吃肉,一般都是吃公雞。要平時宰殺雞,都屬於小雞。滿洲民間有句俗語:姑老爺進門,小雞斷魂。”一般新婚的女兒攜女婿回門時,孃家都要殺只雞,做小雞燉蘑菇。

第三類,說的是二十七去集市買年貨。所以有的順口溜,就把這兩件事情合二為一,說成:臘月二十七,宰雞趕大集。還有更乾脆,那上邊說的三類都放一起說:二十七,洗浴、宰雞、趕大集。

其實洗衣服、宰雞和去集市這些並不矛盾,都是為了準備過年。二十六殺豬可以算大事,各種收拾要一天。而到二十七,殺雞,就不算大事。而且家裡人一起忙活,可以分工,有的洗衣服,有的在殺雞,有的可以去買年貨。所以這一天,可以籠統地說,家裡家外一起忙活過年。

臘月二十七,宰雞趕大集,滿洲人的年貨

要說忙活過年,有很多事情,我看,可以大致分幾大類,

一、是為過節全家吃準備的,因為初一到初五上午,有很多禁忌,如不動刀剪,不炒菜。所以要多準備一些吃的。如昨天說的殺豬今天殺雞,主要說肉菜,還有很多是半成品菜,如多做餃子、粘豆包、饅頭等,凍起來。還有做酸菜(酸菜是滿洲人一大特色菜,不僅滿洲本土的人做,過去北京旗人家裡也做。)和做豆醬(類似肉皮凍)、醃製鹹菜等,還有炸貨,有素丸子、肉丸子、排叉等。

二、為營造新年氣氛準備的年貨,年畫、對聯、門神、紅紙、掛籤、檯曆、畫冊、香蠟、鞭炮等。

三、個人準備的,年前一般講究要出外邊洗澡,因過去沒現在條件好,家裡就能洗澡。還有理髮,老北京人叫剃頭。這搞個人衛生。

四、還要為家裡的人送新年禮物,類似西方要送聖誕禮物。北京有句個人要禮物的順口溜,姑娘要花,小子要炮,老頭要頂新氈帽。姑娘要花,指旗人女性梳旗頭,過年都要買新的頭花,梳旗頭時候插頭上。小子就是男孩,給鞭炮,讓他們放炮竹。給老年人要賣一頂帽子。

過去老北京旗人非常講頭上戴的和腳上穿的。所以北京有句順口溜:帥不帥頭上戴,爺不爺腳下鞋。所以過節,要給老人買帽子或鞋,因為鞋和邪同音,所以過年順口溜裡就不提了。

這些過年需要的東西,都要去年,去集市,滿洲人最早叫馬市,因為滿洲人賣給中原商人的馬匹居多,所以被稱馬市。在滿洲民間故事,還把去集市說成去馬市。老北京則有說去廟會的。

臘月二十七,宰雞趕大集,滿洲人的年貨

滿洲民俗專家富察晨楓先生把準備年貨這些事,叫備年,下邊是他寫的關於備年的文字:

“備年”

臘月卅這天稱做“年三十兒”,在新裱糊的牆上貼年畫,西屋南炕是家中輩分最高或年歲最大的人住臥的炕。因滿洲人有“以西為大,以南為尊”的傳統習俗,所以長輩或年歲大的人都要住西屋南炕。在西屋南炕的間壁牆上,都喜歡貼“松鶴萬年”或“麻姑獻壽”等祝福老年人的年畫。室內門兩側的瓜柱位置上貼四言、五言或七言豎寫的“春條”。房門兩側貼有“一夜連雙歲,五更分二年”或“喜看紅梅多結子,笑看綠竹多生孫”等傳統對聯。房間正對屋門的牆上貼“臺頭見喜”的豎寫條幅,大門外對面的雪堆上插有“出門見喜”的豎寫條幅。雞架對聯是“金雞常滿架,鵝鴨永成群”,豬圈對聯“大豬年年長,小豕永平安”對聯。碾房、磨房以及“哈什(倉房)”第建築都有相應的對聯。

滿洲人早先寫對聯用白紙,因滿洲人崇白尚白。到了後金時期採用黃色紙寫對聯。挺進中原以後由於滿漢的融合改成用紅紙寫對聯了。

“福”字是家家戶戶必備吉福單字字塊,小大由之。在福字和橫批下貼上“掛籤”,也叫“掛錢”。把“福”字倒貼,稱作“福倒(到)了”,滿洲格格心靈手巧,剪出各式各樣的窗花貼在窗戶上或“玻璃鏡子”上,給新年增加和諧喜慶的氣氛。

家中供有祖爺和家譜的人家,要先貼祖爺對聯,然後貼譜匣對聯。多數滿族人家年三十兒晚上亮譜,供拜祖人瞻觀。一般亮譜到“破五(正月初五)”,初五這天晚飯後才可收譜撤供。

挺進中原,滿漢風俗開始通融,也促使滿洲人有貼門神的習俗。在貼大門的對聯時也將“門神爺”貼在門芯板上。兩員門六中都是唐朝開國的大將。唐朝開國皇帝唐太宗李世民登基後,有一年突然得了邪病。躺在病榻之上的李世民,閉上眼睛就看見寢宮到處都是鬼祟,許多武官都哄趕不走。後來啟用殿前大將軍秦瓊秦叔寶和尉遲恭尉遲敬德把守宮門,這些幽靈鬼怪懼怕二位大將的神威,都不敢進入宮門。後來人們把秦瓊和尉遲敬德崇尊為門神,後來人將秦瓊和尉遲恭畫成影圖貼在門上,使嫵魔鬼怪以及幽靈等拒之大門之外無法進門,保護家人平安無恙。

作者富察晨楓、富察春兵

滿族文化網原創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