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盡得蘇定方真傳,成了突厥剋星,被唐高宗稱讚為文武雙全

大唐初期的功業是很厲害的,向北統治了蒙古高原,向西統治整個西域。這些功業的建立,離不開大唐持續不斷的人才。裴行儉就是在唐太宗時期嶄露頭角,在唐高宗時期建功立業的名將,唐高宗曾親口誇讚裴行儉文武雙全。今天我們來看看裴行儉的故事。

名門之後,天資過人,盡得蘇定方真傳

裴行儉(619年-682年)出自著名的世家大族河東裴氏,其曾祖父、祖父都仕於北周;父親裴仁基,在隋朝官至左光祿大夫,身陷王世充之後謀劃歸唐,但不幸被殺。

裴行儉憑藉先輩的功績在唐朝被任為弘文生。到了唐太宗貞觀年間中期,科考中選,被任命為左屯衛倉曹參軍。

當時,大將蘇定方說:“我用兵的謀略,世上沒有可傳授的人,現在你很合適。”於是裴行儉盡得蘇定方的真傳。貞觀年間的中期,大約就是公元638年前後,此時裴行儉不過20歲左右,能得到蘇定方如此評價,看來真是天資過人。

他盡得蘇定方真傳,成了突厥剋星,被唐高宗稱讚為文武雙全

私議反對立武后,被貶至西域都護府

到唐高宗時期,當唐高宗李治準備立武則天為皇后時,裴行儉私下認為這是國家的禍患即將開始的標誌。為此,裴行儉與長孫無忌、褚遂良等秘密商議對策。結果被人告密。裴行儉資歷淺,不像長孫無忌和褚遂良那麼位高權重,因此,他被貶為西州都督府長史。

但是,是金子到哪都發光,到了665年,裴行儉被升為安西都護,西域各國大多仰慕他的仁義,歸附唐朝。

後來,朝廷把裴行儉召回任司文少卿。後改任吏部侍郎,和李敬玄、馬載一同主持選才任官的工作,人們都稱讚他有才幹,稱為“裴馬”。裴行儉創設長名榜、銓注等法規,還規定了州守縣令的升降、衡量資歷的高低作為制度。

他盡得蘇定方真傳,成了突厥剋星,被唐高宗稱讚為文武雙全

掃平突厥叛亂之一:智擒阿史那都支

此時,突厥汗國已經被唐朝消滅,剩下的突厥部族要麼西遷,要麼歸附大唐。但是,公元676年,西突厥的十姓可汗阿史那都支聯合吐蕃造反,開始進逼大唐安西都護府。大唐於是打算髮兵討伐阿史那都支。

此時裴行儉提出了不同意見。他認為朝廷剛與吐蕃交戰失利,損失18萬大軍。原來,儀鳳三年(公元678年)九月,大唐命李敬玄率領劉審禮、王孝傑、李謹行、契苾明、韋待價、王杲、曹懷舜、黑齒常之、婁師德等將領以及18萬唐軍攻打吐蕃。結果大敗。劉審禮身死,王孝傑被擒。

因此,裴行儉建議:波斯王死了,我們以送他兒子泥洹師回國為理由,在途經阿史那都支統治區時,見機行事襲取他們,可以不經激戰而將他們擒獲。唐高宗很高興,採納了裴行儉的意見,裴行儉點名要了肅州刺史王方翼為自己的副手,並充任檢校安西都護。

唐高宗於是命令裴行儉帶上詔書護送波斯王,並任安撫大使。

一行人在穿越莫賀延磧沙漠時,當時大概趕上了沙塵暴,飛沙走石,白天如同夜晚,嚮導也迷了路,將士們飢餓疲勞。裴行儉卻不慌不忙地告訴大家說:“水泉不遠。”將士們才稍微安心,很快就雲散風靜。唐軍向前走了幾百步,果然發現了一處綠洲,水泉豐沛草木繁茂。大家都對此感到驚異,好像是到了西漢李廣利將軍取馬的大宛貳師城。

到了西州之後,因為他當過西域都護,人望高,各屬國權貴和子弟都來迎接。裴行儉就從中招集了一千多人跟著自己向西走。並對外宣稱天氣太熱,不能前進,等秋天再出發。結果這個訊息把阿史那都支給迷惑了,不加防備。

他盡得蘇定方真傳,成了突厥剋星,被唐高宗稱讚為文武雙全

裴行儉召見安西四鎮的酋長,假裝約他們打獵,結果願意跟隨的當地年輕人有上萬名。裴行儉就帶著隊伍悄悄出發了,暗中加速前進,幾天以後到了離阿史那都支的營帳十多里的地方。

裴行儉先派人去問候阿史那都支,然後又召他來見。

阿史那都支倉促之間想不出對策,就來見裴行儉了,於是他被捉拿。然後用阿史那都支的令箭招撫了他的部屬。

最後阿史那都支被押送到了長安。軍官們在碎葉城為裴行儉鐫刻石碑來記述功勞。

唐高宗親自設宴慰問,說:“裴行儉率領孤立無援的軍隊,深入到萬里以外,不用作戰就捉拿了叛黨,平息了叛亂,可以說是文韜武略集於一身了,可得同時授予文臣武將兩種官職。”當即任命他為禮部尚書,兼檢校右衛大將軍。

掃平突厥叛亂之二:斬突厥偽單于

公元679年,阿史那都支被擒之後,突厥的阿史德溫傅、阿史那奉職二部落又相繼反唐,單于都護府所轄的二十四州都造反響應他,叛軍有幾十萬人眾。都護蕭嗣業奉命征討沒有成功。唐高宗於是任命裴行儉為定襄道行軍大總管,率軍討伐。

裴行儉率領大軍30多萬人出征,《舊唐書》稱“唐世出師之盛,未之有也”。

有一天,唐軍到達了單于的北邊,天快黑了,已經安營紮寨完畢,戰壕也挖好了。但是,裴行儉卻忽然命令:立刻遷移到高岡上紮營。

軍官們很奇怪啊,就說:“將士們這已經安頓下來了,不能擾亂他們吧。”裴行儉不聽,命令迅速遷移紮營地。到了夜裡,天颳起了狂風,下起了暴雨。很快,大軍原來紮營的地方,積水達到一丈多深!

將士們沒有誰不驚歎佩服的,紛紛詢問裴行儉是怎麼知道會有暴風雨的。裴行儉說:“從今以後你們只按我的指揮辦事就行了,別問我怎麼知道的。”

大唐軍隊進攻突厥,敵軍在黑山抵禦。突厥人連敗了好幾仗。

最終,不願意跟著送死的突厥人,把那位未經大唐冊封的偽單于阿史那泥熟匐的腦袋砍下來,前來裴行儉軍營投降。突厥的殘餘部隊逃往狼山。

他盡得蘇定方真傳,成了突厥剋星,被唐高宗稱讚為文武雙全

掃平突厥叛亂之三:離間計消滅突厥殘部

裴行儉回朝以後,突厥的阿史那伏念又自稱可汗,同阿史德溫傅的殘餘力量合流。

於是,公元680年,裴行儉重新統率各路軍隊,駐紮在代州(今山西省代縣),派出間諜大搞離間活動,使阿史那伏念與阿史德溫傅互相猜疑。

阿史那伏念最終害怕了,就秘密向裴行儉送來降書,並請求讓他親自捆來阿史德溫傅表示誠意。裴行儉保守秘密沒有公開,而呈遞密封奏表報告了朝廷。

幾天之後,代州軍營外塵土沖天向南滾來,哨兵們驚恐,裴行儉說“:這是阿史那伏念押送阿史德溫傅來投降,沒有別的情況。不過接受投降如同接受挑戰。”於是命令嚴加防備,派遣一名使者前去慰問,結果事情果然如此。

到這時,突厥殘部全被消滅。高宗十分高興,派使臣慰勞部隊。

裴行儉在接受阿史那伏念歸降時,曾經許諾不殺他們,但侍中裴炎妒忌裴行儉。他進讒言讓高宗在都城的大街上斬殺了阿史那伏念和阿史德溫傅,裴行儉的功勞也不予記載。只是封他為聞喜縣公。

裴行儉嘆息說:“西晉的王渾忌妒王浚平定吳國功勞的事,從古至今人們認為可恥。只怕殺掉降將以後就沒有再願歸順的人了!”於是藉口生病不再露面。

永淳元年(682年),十姓突厥的車薄叛亂,朝廷任命裴行儉為金牙道行軍大總管,讓他出徵。結果還沒有出發裴行儉就去世了,享年六十四歲。

他盡得蘇定方真傳,成了突厥剋星,被唐高宗稱讚為文武雙全

一生征戰絕學寫成書,無奈被武承嗣拿走,從此失傳

裴行儉是完全符合唐高宗對他文武雙全的評價的。他除了擅長行軍打仗之外,還擅長草書隸書,是位書法名家。

唐高宗曾經給他白絹命令書寫《昭明文選》,觀賞之後,珍愛他的法度,賞賜豐厚。裴行儉自己也得意於自己的書法,他常常說:“褚遂良如果不是精美的筆和墨,還不曾叫寫就寫,不選擇筆和墨的好壞而能寫得機靈敏捷的,只有我和虞世南而已。”他撰寫《選譜》、《草字雜體》好幾萬字。

裴行儉還把他一生的軍事指揮藝術總結了出來,就安置軍營、陣勢擺列、預料勝負、識別人才等問題編寫了四十六條經驗訣竅。但是,這些智慧的結晶被武后命令武承嗣上門拿走了,沒有流傳。

他盡得蘇定方真傳,成了突厥剋星,被唐高宗稱讚為文武雙全

武承嗣那種卑鄙無識的人物,怎麼配得上裴行儉的絕學呢?真是可惜!由此可知,武則天如果不把天下交還李唐,她武家恐怕再挺一代都難。

裴行儉還特別有識人之才,為大唐推薦了一大批高階將領,如程務挺、張虔勖、崔智聅、王方翼、蠶金毗、劉敬同、郭待封、李多祚、黑齒常之等人,大都成為當世名將,由副官升為刺史將軍的達到幾十人。

結束語

在大唐初期,正是由於不斷有像裴行儉這樣的人才,大唐才能成就其強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