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平之戰後,奄奄一息的趙國,為何還能夠把燕國打得無還手之力?

戰國中後期,秦國和趙國是兩個軍事實力最強的國家,雙方也在長平展開激戰。最終實戰經驗更加豐富的白起戰勝了紙上談兵的趙括,獲得了勝利,趙國也因此元氣大傷。

在這之後,趙國的鄰國燕國趁機入侵趙國,但卻被看似奄奄一息的趙國打得大敗而歸。究其原因,是因為趙國雖敗,但實力仍然強於燕國,而且趙國名將李牧的登場對於這場戰爭的勝負也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一)燕趙之戰的背景:雙方樂毅伐齊和長平之戰的雙雙落敗

燕國的大將軍樂毅征伐齊國,連下七十城,立下了大功,但齊國使用離間之計,使樂毅在後期受到了燕王的猜疑,被燕王召回。樂毅害怕被害,只能逃亡到了趙國。反觀燕國換將之後,齊國人迅速掀起了反撲,將燕國擊敗,失地全部收回。

長平之戰後,奄奄一息的趙國,為何還能夠把燕國打得無還手之力?

正巧這時燕國的鄰國趙國也剛剛經歷了長平之戰的大敗,四十萬生力軍盡毀,整體國力大幅下降。於是燕王為了轉移因為兵敗而產生的國內矛盾,偏偏趙國剛剛打了敗仗,燕王認為趙國更好對付,於是,燕王以趙國收留樂毅為由,起兵討伐趙國。

(二)燕國窮兵贖武,實力與趙國差距明顯

趙國經歷了趙武靈王胡服騎射的勵精圖治之後,軍事實力飛速提升,擁有了十分強大的鐵騎,一度與秦國並立成為戰國軍事實力最強的國家。雖然長平之戰敗於秦國,但趙國仍然是百足之蟲,死而不僵,在軍事實力上仍然領先燕國。

長平之戰後,奄奄一息的趙國,為何還能夠把燕國打得無還手之力?

而且趙國在軍事上剛剛遭遇慘敗,舉國上下都處於悲痛之中,趙國的軍隊實屬是哀兵,符合哀兵必勝的鐵律,這時候如果有外敵落井下石,那麼他們必將同仇敵愾,激發更大的戰鬥力。而燕國的軍事實力本來就弱,征伐趙國屬於窮兵贖武,在這種情況下,燕國想要獲勝無疑非常困難。

(三)廉頗舉薦名將李牧,成功擊敗燕國

戰鬥打響之後,趙國的名將廉頗仍然健在,但廉頗年事已高,已經很難獨當一面了,於是他向趙王舉薦了名將李牧。李牧也是軍事上的奇才,戰國四大名將之一,他與廉頗遙相呼應,二者分別引兵據守在鎬邑和代邑,憑藉著出色的統兵能力擊敗了燕國的來犯之敵。

長平之戰後,奄奄一息的趙國,為何還能夠把燕國打得無還手之力?

隨後廉頗與李牧合兵一處,乘勝利之威打進了燕國本土,兵鋒直指燕國的國都。無奈之下,燕王只好選擇割地求和。自己選擇發起的戰爭,最後落得這樣一個結果,這也是非常令人意外的。

長平之戰後,奄奄一息的趙國,為何還能夠把燕國打得無還手之力?

綜上所述,一場戰鬥的成敗,既取決於整體的軍事實力,也取決於統兵之將的軍事能力。雖然趙國在與秦國的長平之戰中遭遇到了慘敗,但是上述兩點實力上還要領先於燕國。燕王自不量力主動侵略趙國,最後也只能夠以兵敗的結局收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