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是如何轉變為農耕文明的?與忽必烈的改革不無關係

忽必烈剛剛登基,就設立了勸農官,後來又設立了勸農司,派遣勸農使去各地考察農業發展的情況。至元七年(公元1270年),忽必烈設立司農司,專門負責農田水利事業的管理。

蒙古是如何轉變為農耕文明的?與忽必烈的改革不無關係

除了設定機構以外,忽必烈還派人總結農業生產經驗,將其編纂成一本《農桑輯要》,頒行全國,用以指導農民生產。

為了更好地解決農業發展的問題,這一天,忽必烈又召集了一些大臣們進行商議。

忽必烈說:“眾位愛卿,朕深知,國家要以農為本。前一段時間朕還告誡過王公貴胄們,讓他們不要踐踏農田,不可以隨便拿農田做牧場。而且朕剛剛下令減免苛捐雜稅,經過這麼多年的戰亂,老百姓的確需要休養生息。”

一位大臣說,“微臣以為,眼下的王公貴胄們,不僅經常亂佔耕地,而且還佔有大量的奴婢。眼下國家人口稀少,這麼多奴婢不能參加生產,實在可惜。微臣懇請陛下能夠下旨釋放奴婢,解決勞力不足的問題。”忽必烈點點頭。

蒙古是如何轉變為農耕文明的?與忽必烈的改革不無關係

另一位大臣說:“眼下荒地甚多,建議陛下鼓勵民間開荒。據臣所知,有很多逃亡到外地的人之所以不願意回到家鄉,是因為擔心自己回去以後,自己原先的土地被別人佔據,拿不回來了。微臣建議,陛下可以下令,如果逃亡到外地的人回到原籍,其原先的土地不管現在何人在租種,一律仍歸他本人所238有。他回鄉重操舊業以後,第一年賦役全免,第二年免除一半。”

蒙古是如何轉變為農耕文明的?與忽必烈的改革不無關係

忽必烈想了一想,說:“就照愛卿的意思辦。此外,朕還要下令鼓勵軍民大量開荒屯田,尤其是在西北和西南一帶,尤其是沒有田地的農民,一定要讓他們有田可耕。”

除了上面的政策外,忽必烈還大力興修水利,疏通河道。經過種種努力,元朝的農業生產很快得到了恢復與發展,人口大量增加。

蒙古是如何轉變為農耕文明的?與忽必烈的改革不無關係

剛剛統一的時候,全國人口只有一千一百萬戶,而經過十幾年的努力,全國人口已經達到了一千四百萬戶。這一切,也離不開忽必烈在經濟方面的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