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陽洛寧張清華:「下峪軼事」之三十六——載入史冊的下峪往事

洛陽洛寧張清華:「下峪軼事」之三十六——載入史冊的下峪往事

【下峪軼事】之三十六:載入史冊的下峪往事

下峪,山清水秀,人傑地靈,自古以來人才輩出。僅民國六年的《洛寧縣誌》卷四《人物》就收錄下峪人事25人次,包含方技、孝善、文學、鄉耆、列女等多個方面的奇人異事,現列舉於後:

一、方技

所謂方技,舊時醫學、卜卦、星佔、相面等技術的總稱。據民國六年的《洛寧縣誌》記載,下峪地區具有此類奇能的人士有三人,分別是尚義、尚其象、王來芳。

尚義,乾隆時底前裡下峪人,素精歧黃,著手成春,活人無算,不可列舉。

尚其象,底前裡下峪人,精於卜筮,占驗悉中。(335)

王來芳,磨溝人,善筮。於同治元年預知有捻匪之亂,來共嘗謂其鄉人,使速逃往象車山,曰“賊必至此”。眾以為誕,明日果然。

譯文

尚義,清朝乾隆時期的下峪人,精通中華醫術,妙手回春,善於救死扶傷,起死回生的人不計其數,經常免費施藥,救人以危難,這樣的情況舉不勝舉。另,《河南省衛生志》亦有“下峪尚義,乾隆御醫,素精歧黃”的記載。

尚其象,下峪人,精通占卜之術,每次占卜,全部說對,特別靈驗。

王來芳,下峪鄉東山村磨溝人,善於占卜。在清朝同治元年,曾預測下峪一帶將有捻匪之亂,並曾經告訴他的鄉鄰說:“捻匪一定會來到這裡”,讓他們趕快跑到象君山裡避難。眾鄉親都認為他說得太玄乎荒誕,根本不相信他。第二天,捻匪果然來襲。

(底前裡:“裡”是明清時期的社會基層組織,相當於現在的鄉鎮,110戶為一里。底前裡下轄崇陽以西至故縣嶺南、皇城的全部村落)。

二、孝善

民國六年《洛寧縣誌》卷四記載:尚宗堯,底前裡下峪鎮人。天性至孝,父嗜酒,終身未使瓶罄。一日為父沽酒,冒雨歸,乘舟渡洛,中流水暴漲,浪洶湧危甚。忽見彼岸一婦人援之,既登岸,婦亦不見,人以孝感神之。素尚節儉,屏奢華,鄉里稱曰“樸齋先生”。民國五年四月卒。

譯文

尚宗堯,底前裡下峪鎮人。生來特別孝順。其父嗜酒如命,他從來沒有讓父親的酒瓶喝乾過。有一天,他去故縣街為父親買酒,冒雨回家,乘船渡洛河,到河中間,洛水暴漲,浪濤洶湧,危險得很。忽然看見洛河對岸有一婦人前來救他,他上岸後,那婦人卻已不見蹤影,人們認為是他的孝心感動了神靈,才派神仙救他於危難。宗堯平常崇尚節儉,擯棄奢華,鄉里人稱他為“樸齋先生”。尚宗堯卒於民國五年四月。

苗潔,崇陽鎮人。同治元年,在本鎮辦理鄉團乃率子侄及鄉勇四百餘人拒捻匪,死於難,獎給世襲武略騎尉。(民國六年《洛寧縣誌》305頁)。

王潤身,底前裡上莊人。嘉慶庚辰年,獨出己資,在盧氏叫河鎮建利水石橋,費資甚巨,居人立石以志。(民國六年《洛寧縣誌》307頁)

郭天錫,底前裡茅草凹人。居心慈善,曉醫術,遇疾苦診視舍藥,寒暑風雨,不憚勞瘁。光緒十九年,邑人刊“慷慨樂施”碑。(民國六年《洛寧縣誌》311頁)

張文典妻王氏,下峪寨陽坡人。常於夏月在崇陽榆樹嶺施茶,又在門前施粥以便行旅。冬月又每僱人支石渡口,人無病涉,每歲頗費巨金,不之靳惜。生女一,適段氏,父病,女割股以進,遐邇稱孝焉。

譯文

張文典之妻王氏,下峪鄉崇陽下河寨陽坡人。每年夏天,她經常在崇陽榆樹嶺免費為過路行人提供茶水,並在自家門前免費提供粥飯,為來往旅客提供方便。每到冬天,又僱人在河口上支列石為渡河的人提供方便,使行人不再承受寒冬蹚水之苦,每年花費很多資金,也從不吝惜。她生育一女,許配給了段氏,父親患病,茶飯不思,女兒把大腿上的肉割下來讓父親吃,遠近鄉人都稱她為大孝之人。

三、文學

李超然,字柳堂,下峪上莊人。醇謹寬和,好學不倦,壯年入庠,膺光緒戊子科鄉薦。以啟迪後進為志,設教裡塾,請業者眾。喜賦詩,自鳴天籟,不假雕琢,積久成帙,名曰《暢懷集》。己丑禮闈報罷,僦輿歸,途中與輿夫意忤,值驅車渡黃河,汊流渡半,車覆,幾遭滅頂,觀者大噪,鹹咎輿人,先生從容登岸,無怒容惡語,人皆稱其雅量。

譯文

李超然,字柳堂,下峪鄉上莊村人。生性淳厚謹慎,為人寬厚謙和。壯年時經考試取得進入府、州、縣學生員資格,在光緒戊子年間被推薦參加鄉試科考(鄉試是明、清時在各省省城和京城舉行的科舉考試。照例每三年舉行一次,逢子午卯酉年為正科,由皇帝欽命正副主考官主持,凡獲秀才身份的府、州、縣學生員、監生、貢生均可參加。鄉試合格的秀才稱為舉人)。李超然把開導、啟發晚輩進步當做自己的志向,在鄉鎮上開辦私塾,請他傳道授業的人很多。他還喜歡寫詩作賦,其詩皆是情不自禁地自詠自吟,彷彿出自天然,均無刻意雕琢之痕。積累的時間長了就編成了一本書,書名叫《暢懷集》。

己丑年,李超然舉人赴京參加朝廷舉行的會試(禮闈,即會試,是由各省舉人參加的在京城每三年舉行一次的科舉考試)。會試報名後,李超然租車返鄉,中途與車伕發生衝突,正趕上驅車過黃河,車伕惱羞成怒,狠鞭抽馬,剛過汊河一半,車就翻了,李超然幾乎要遭受滅頂之災,岸邊觀看的人大聲呼喊,議論紛紛,都在數落車伕的不對,只見李先生從容不迫地上岸,卻沒有一點惱怒的表情和言語,人們都說他儒雅有度,寬宏大量。

四、鄉耆

所謂“鄉耆”,就是指鄉里中年高德勳的人。在民國六年的《洛寧縣誌》記載了8位下峪鄉耆,分別是:

苗豐,底后里崇陽河東村人,忠厚好善,耕讀傳家,年八十五歲卒。(卷四人物紳耆)。

李德,字惟一,底前裡雞爪凹村人,素慷慨,享年八十一歲,同治元年卒。

範芝蘭,底前裡茅草凹人,忠厚端方,家世儒醫,卒於光緒二十九年,壽八十歲。

王振川,底前裡碓臼峪人,年八十二歲,光緒十年卒。

王秉道,底前裡磨溝村人,年七十一歲,道光二十一年卒。

尚金魁,底前裡下峪人,年八十四歲,卒於咸豐時。

尚元昌,底前裡下峪人,年八十一歲,卒於咸豐時。

尚殿鰲,底前裡下峪人,年八十六歲,卒於咸豐時。

五、列女

列女,顧名思義,就是列記一些婦女的事蹟。 也指烈女,一般指重義輕生﹑有節操的女子。民國六年的《洛寧縣誌》記載了7位下峪籍列女,分別是:

張紀妻任氏,下峪街人,年二十八夫故,守節四十年。(卷五列女399頁)

王潤邦妻陳氏,下峪鎮上莊人,年二十七夫故,撫諸孤成立,守節四十二年。道光二十九年秋旌表建坊。(卷五列女402頁)

苗子凝妻蘇氏,崇陽河東村人,年十九夫故。撫兩月孤,家極貧困,愈勵貞操。守節五十四年。

雷德妻程氏,莊頭村人,年二十九夫故,織紡度日,守節歷四十四年。

王炳南妻史氏,上莊人,年三十夫故,守節歷五十年。

王絆固妻駱氏,上莊人,年十九夫故。以侄承嗣,孝事翁姑。守節歷三十四年。

郭風岡妻徐氏,段莊村人,年二十六夫故,遺孤甫週歲,事親育子,守節歷五十一年。

六、奇事

光緒十年,底前裡碓臼峪,楊青娃妻衛氏,一產三男。

洛陽洛寧張清華:「下峪軼事」之三十六——載入史冊的下峪往事

作者簡介:張清華,網名曉青,洛寧縣下峪鎮人。洛寧縣作協會員、洛寧縣姓氏文化研究會理事;從教40餘年,愛好寫作,作品曾發表於《教育時報》、《中學生學習報》等報刊。著有《百年下峪》一書。近年詩文散見於《洛寧文友》、《洛寧城事》、《永懷河洛間》、《搜狐網》及《今日頭條》等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