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唐亡國後,小周後曾大罵過李煜無能?他的死與趙光義又有何關聯

小周後是否與趙光義發生這樣的事情其實並沒有可靠實據,不過她擁有國色之姿卻是真的,而且因為她與李煜在一起,還讓親姐姐非常生氣,甚至在病重期間都不願意回頭再看她一眼。

至於小周後與李煜在北宋時,李煜死後,小周後也不願意獨活,因為小周後對李煜的感情非常真摯,這也沒有枉費李煜對小周後一生寵愛。

宗娶繼室生二女,皆國色,繼為國後。

南唐司徒周宗有兩女,大女兒周娥皇,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大周后,她入宮為妃時,小周後才5歲,所以小周後憑藉姐姐的關係,經常會在後宮走動,當時鐘太後很喜歡她,“聖尊後甚愛之”。

南唐亡國後,小周後曾大罵過李煜無能?他的死與趙光義又有何關聯

小周後比自己的姐姐整整小了14歲,她5歲時,姐姐19歲,大周后病逝時年紀也僅僅才29歲,當時的小周後年紀15歲。

小周後幼年時就經常出入後宮,當時她年紀尚小,自然沒什麼大礙,後來她姐姐生病,她經常以探病為由入宮,當時的小周後也早已不是孩子,而是十三四歲的大姑娘了,當李煜再次見到妻妹時,便有了不一樣的感覺。

李煜既是地位尊貴的皇帝,不僅年少多金,而且文采飛揚,面對如此優秀的男性,小周後這樣的情竇初開的少女自然難以拒絕。

反觀李煜所作的《菩薩蠻·花明月暗籠輕霧》,便是一首描寫青年男女約會情景的詞,可謂惟妙惟肖,讀罷彷彿身臨其境,尤其是那句“剗襪步香階,手提金繡鞋”,讓人不禁腦海中浮現小周後偷偷去見李煜時的場景。

只不過小周後畢竟年紀還小,沒有那麼多心思,在意外被姐姐發現後,面對姐姐的質問“汝何日來?”,只得慌慌張張的答道“既數日矣”。

大周后雖然賢良,卻也明白事理,小周後的突然出現代表什麼,她自然心知肚明,盛怒之下,面壁而臥,再也不願意回頭看小周後一眼了。

南唐亡國後,小周後曾大罵過李煜無能?他的死與趙光義又有何關聯

大周后很快就病逝了,或許其中也有因此事的抑鬱之因吧,不過她的小妹卻沒受到太大影響,在第二年便與李煜成婚,這對男才女貌的璧人得償所願,只是不知道他們在甜蜜之時,會不會想到曾經也有一個國色親人,在這裡香消玉殞呢?

南唐在 975 年被北宋滅亡,才華橫溢的李煜卻不是一個剛烈的男人,殉國對他來說太難,他選擇“肉袒出降”,甘心承受羞辱去北宋的東京為囚,揹負著“違命侯”的羞辱頭銜,苟且於人世,偶然寫一首詞,抒發自己的不順。

李煜與小周後在北宋時期,因為李煜的特殊身份,再加上小周後的傾城姿色,很快便有緋聞傳出來。

小周後到達北宋以後,經常被趙光義叫到宮中,而且每次入宮的時間都不斷,幾日後才會出來,回去見到李煜後,還會又哭又鬧,有時甚至對其大罵。

這種事情被傳的惟妙惟肖,最早記載此事者又是宋人王銍,而且此人並非普通的讀書人,他是宋朝的官員,其出身也是書香門第,父親王萃師從歐陽修,祖上又有王昭素這樣宋初的著名學者。

南唐亡國後,小周後曾大罵過李煜無能?他的死與趙光義又有何關聯

所以,王銍在其作品《默記》當中記載的關於小周後與趙光義的事情,便增添了幾分可靠性,畢竟他生活的時代與事件發生時間相對來說比較近,而且其本身又是官員,出身也不錯。

李國主小周後隨後主歸朝,封鄭國夫人,例隨命婦入宮。每一入輒數日而出,必大泣罵後主,聲聞於外,多宛轉避之。

這段記載便是《默記》當中的一段,王銍聲稱,這段摘自龍袞所著的《江南錄》,並且是刪減版。

只不過王銍的記載站不住腳,因為《江南錄》不僅不是龍袞所著,而且這本《江南錄》早就失傳了,引摘一本失傳的作品,自然就沒什麼可信度可言了。

最重要的是,這本《江南錄》的作者是徐鉉和湯悅,而且最初決定編修此書的人不是別人,正是趙光義本人。

趙光義或許不是什麼正人君子,但是他也絕不會命人寫一本抹黑自己的史書吧?所以,《江南錄》中根本不可能記錄這件事情。

南唐亡國後,小周後曾大罵過李煜無能?他的死與趙光義又有何關聯

而且當時的主筆徐鉉和湯悅,那可都是南唐的舊臣,尤其是徐鉉,絕對是李煜的鐵桿粉絲,讓他寫李煜如此丟人的事情,趙光義同意,徐鉉也得思量思量吧,他做出這樣的事情,不怕遺臭萬年嗎?

小周後與趙光義之間的事情其實根本沒法斷定,空穴來風的可能性更大,只不過這樣的事情在古代經常有發生,所以給人一種“肯定是這樣”的錯覺。

至於後人所偽作的那幅《熙陵幸小周後圖》,則更是不值一提,錯漏百出。

李煜的死,也有一個比較特別的說法,那就是因為他作了一首詞,導致趙光義的憤怒,派趙廷美送去鴆酒給毒死了。

這種說法也是很快得到了廣泛傳播,畢竟這樣的歷史事件彷彿才更加有趣,試想,一部傳世的佳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

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創作這首詞的時候,身為皇囚的李後主已經在北宋京師近三年時間,這三年時間,“日夕以淚洗面”,不過自己選擇的路,即便是跪著也要走完,既然畏懼殉國的短痛,自然也就無法逃出這日日煎熬的長痛。

南唐亡國後,小周後曾大罵過李煜無能?他的死與趙光義又有何關聯

好在李後主是一位詞人,他滿心的委屈反而激發了他的創作靈感,留下了許多著名作品給後世賞析,卻只能給自己留下一首最後的絕唱——《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

李煜死的那天正好是七夕佳節,然而卻沒有史料證明他的死於趙光義有關,有人認為趙光義其實早想處死李煜,只是礙於沒有藉口,才拖延至今;也有人認為他之所以能夠活那麼久,是因為小周後委身趙光義,為他換來的生機。

這些故事看似悽美且合理,卻在正史當中沒有任何的蛛絲馬跡,即便是在野史當中的記載,也同樣經不起推敲。

那麼,李煜之死並非善終,而且言之鑿鑿是被鴆酒毒死的說法又是來自何處呢?經過查閱不得了,原來這種說法與小周後、趙光義有其他關係的說法出自同出,便是宋人王銍的《默記》。

後主七夕在賜第命故妓作樂,聲聞於外。太宗聞之,大怒。又傳小樓昨夜又東風、及一江春水向東流之句、並坐之,遂被禍雲。——《默記》

從這一段記載來看,李煜之死的直接原因並非正常死亡,而是因為作《虞美人》惹怒趙光義,因此被趙光義派人以毒酒鴆殺。並且對其毒有明確記載,為“牽機藥”。

相傳服用此藥會對中樞神經進行破壞,死者頭部與腳部相連,狀似牽機,因此得名。

只不過除《默記》外,其他同時期的史料當中卻鮮有記載此事,加之《默記》當中記載的小周後一事並不可靠,鴆殺李後主的記載自然可信度也就不高了。

南唐亡國後,小周後曾大罵過李煜無能?他的死與趙光義又有何關聯

趙光義並非正人君子,但是他也曾希望做一個像趙匡胤那樣的君王,而且其上位頗有周折,做出無禮小周後、鴆殺李後主這種意義不大的事情,反而因此落人口實的可能性並不大。

至於小周後在李後主死後不久也隨之而去,在史料的記載中,原因是“後主殂,後悲哀不自勝,亦卒”,可以認為小周後與李後主的情感深厚,在其死後悲傷過度,隨之而去,鑑於這對夫妻亡國之前的恩愛情況,這樣的結局合情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