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戰國時期,周天子為何不能透過改革恢復對諸侯的統治?

傳說周文王姬昌被殷紂王囚禁三年釋放歸國後,他意識到了自己的失敗是人才不足的緣故。文王就透過占卜的方式來尋找這位能幫他成就霸王之業的輔臣,卦象顯示這位奇人在渭水之濱,於是周文王便藉著打獵的名義前往渭河一帶尋找這位奇人。

周文王到達渭河北岸的時候,果然發現有一位拿著沒放魚餌的魚鉤,在離水三尺高的地方垂釣的奇人,周文王便上前試探到:“早已聽聞先君說,‘當有聖人適周,周以興‘,聖人說的就是先生您吧?先君盼望您已經很久了,只是遲遲無緣相見,今天我終於得見先生,還請先生助我興周。”

姜太公為了考驗周文王的誠意,他提了一個條件:“輔助您可以,不過要您親自為我拉車才行。”

求賢若渴的周文王一看有門,連忙答應道:“沒問題,沒問題,只要先生您答應助我就好!”

第二天,周文王便拉著車前來請姜太公上車。待到姜太公上車後,周文王先是拉著太公朝西邊走了301步,就突然頭暈目眩跌倒在地,等到他爬起來之後,姜太公才說道:“錯了,錯了,方向錯了!”

周文王一看怎麼往西跑了呢?他連忙拉著姜太公又往東走了507步,才體力不支,癱倒在地上。

姜太公一看周文王再也沒有力氣前行,他就說道:“西伯侯啊,你一共走了808步,這就是周朝要存在808年的天數!”

這個故事就是“文王拉車八百步,周朝天下八百年”的典故,在《三國演義》的電視劇版本中,也提到了這個故事。

春秋戰國時期,周天子為何不能透過改革恢復對諸侯的統治?

不過故事終究是故事,哪怕講得再浪漫,它也還是後人總結西周滅亡的原因時,提出的一種神化後的版本,其用意無非就是說明:“周朝的滅亡是一種天數,非人力所致。”

但西周共傳11代12王,大約歷經275年,東周共傳25王,歷經515年,兩者加起來也不過790年,僅憑這一點天數之說就站不住腳。

那麼,究竟是什麼原因導致了周朝的衰弱呢?為何從春秋時期開始,周天子就大權旁落,一步步喪失了對諸侯的掌控力,淪為了吉祥物?

一、西周的覆滅,斷掉了周天子的政治根基,由諸侯們擁立建立起來的東周先天上就受制於諸侯們,這注定周天子無法恢復西周時的權勢;

咳咳,言歸正傳,不過周幽王對於周朝的衰弱,確實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在周幽王繼位的時候,周朝雖然就已經開始走下坡路了,但至少天下共主的地位還是穩固的,君王和諸侯之間的矛盾遠沒有到滅國的地步。結果周幽王先是重用“佞巧善諛好利(奸佞乖巧,善於奉承,貪圖財利)”的虢石父來掌管政事,惹得“國人皆怨”。後來周幽王又廢掉了正統的王后申後和太子姬宜臼,以寵妃褒姒為後。庶子伯服為太子。

如果說民怨在貴族眼裡還可以忽視,那周幽王後面的操作可就徹底捅了馬蜂窩了。

申後的父親申侯首先不服:“周幽王你不講武德!”

畢竟嫡長子繼承製可是周朝統治天下三板斧之中宗法制的核心要素,在那個講究血緣等級的年代裡,正妻、嫡長子所代表的可不僅僅是一個名分,它還以為著財富的繼承權、宗族的延續。

換言之,周幽王無故廢立王后和太子的行為已經不是家庭糾紛的問題,這已經是涉及到宗族倫理、國家興衰的大事情了。

在當時那種環境下,天子選老婆可不是出於愛情,“利益”才是王室優先考慮的條件,古人講究門當戶對,要做天子的王后,家世哪怕比不上天子的家族,但也肯定是對周天子統治天下有所幫助的。

拿申侯舉例,他的爵位為侯爵,據《孟子·萬章》雲,周朝的爵位分五等,侯爵屬於僅次於天子和公爵的高階爵位:“天子一位,公一位,侯一位,伯一位,子男同一位,凡五等也。”

春秋戰國時期,周天子為何不能透過改革恢復對諸侯的統治?

而在分封制的標準下,“公侯皆方百里”,也就是說申侯的實際地盤理論上是僅次於天子“千里”的檔次。

顯然,周天子一開始娶申侯的女兒,就有看重她家族背景的因素,而褒姒的出身和申侯顯然沒法比,她只是褒國為了避免遭受周幽王兵禍,獻出來贖罪用的“童妾所棄女子”,周幽王為了褒姒打破了祖先定律的行為可想而知在當時造成了多大的影響力。這件事對王室內部的權力交接,影響最大。

原本那些交好太子姬宜臼的諸侯們,一看自己的政治投資打水漂了,他們怎麼高興得起來呢?申侯的反應最直接,他一怒之下,就聯合繒國、西夷犬戎一起去攻打周幽王,想要出一口惡氣。

恐怕申侯也沒有想到,這一下他用力過猛,犬戎竟然直接就把西周給滅國了……

等到諸侯們反應過來,把敵人趕跑的時候,繼位的周平王姬宜臼就尷尬了啊:“基地水晶爆了,國庫錢錢沒了,手下沒軍隊了,這地獄開局怎麼破呢?線上等,挺急的。”

這個問題,別說周平王沒法解決,他的鐵桿支持者申侯也解決不了,因為諸侯們也不傻啊,他們看到申侯前腳和犬戎勾結滅了周幽王,後腳就跳出來想佔便宜,這可能嗎?

西周亡了,東周的建立被諸侯們提上了議程,畢竟國不可一日無君,只有周天子坐在那個位置上,天下才能穩定下來。

但諸侯們都是無利不起早的人,他們幫助周天子建國當然都是要分好處的,加上國庫都被洗劫了,周朝的財政體系已經崩潰了,周天子哪裡還拿得出錢來搞建設?不管周平王樂不樂意,他還是得依靠諸侯們來重建國家。

以前周天子讓諸侯們做事情,那叫做“義務”,等到周平王開始,周天子再也沒有實力壓服諸侯們了,這個時候周天子和諸侯們之間的關係就發生變化了:要讓我做事?可以啊,周天子你看我這職位是不是變動一下,我的孩子想封爵,是不是通融一下呢?

您瞧,這就是諸侯們扶持周天子上位之後,周天子面臨的尷尬局面,以前他是靠著祖先留下來的基業,號令天下,而現在他是靠著諸侯們上位,做什麼事情都必須看著這些大諸侯的臉色行事才行。

春秋戰國時期,周天子為何不能透過改革恢復對諸侯的統治?

二、周平王的東遷,進一步縮小了自己的管轄範圍,加上秦國在西方的擴張壯大,嚴重限制了周天子的發展;

在談及周朝的衰弱原因時,平王東遷一定是不容忽視的原因。

當初諸侯們捧起了落難的前任太子姬宜臼(周平王)繼承周幽王的職位,才使得東周得以在廢墟中重生,新生的東周王朝也因此從一開始就捆綁到了諸侯們的戰車上,東周天子此後行事不得不考慮大諸侯們的意見。

用一句話來概括東周的面臨的局面就是:“先天不足,後天畸形。”

先天不足,指的是周天子受制於諸侯們,後天畸形指的就是“平王東遷”這件事。

周朝推行的是兩京制,鎬京(今陝西西安)和洛邑(今河南洛陽)都是西周的都城,西周時期,圍繞著這兩座都城方圓千里的土地,是周天子直轄的領地,叫做王畿之地。

在分封制度的影響下,周天子名義上是天下共主,但實際上週天子的影響力真正能直接管轄的地區也就是這兩座都城附近的王畿之地了。除了政治上的意義外,王畿之地還是周朝的經濟、文化中心。

王畿之地上推行的土地制度就是我們所熟知的井田制,在井田制下,農官以900畝田地為一井,其中中間的一百畝是周天子的公田,剩下的八百畝是給附近居民養家的“私田”(農戶只有使用權,周朝土地所有權在國家手中),當時以八戶居民為單位,他們需要承擔在公田上給周天子種植糧食的義務,這筆錢就成了周王室養軍隊、養大臣、養宮人等等一應開支的主要收入來源。

西周後期的時候,由於諸侯們不聽話,他們仗著自己實力強,就不把周天子放在眼裡,開始不繳納賦稅。周天子一看這情況怎麼行呢,假如一個人帶頭不交稅,其他諸侯都學他不交稅了,那周天子靠什麼去管理天下、建設美好社會呢?

於是乎吧,周天子想出了兩個辦法來挽回“變心”的諸侯們:封賞和武力。

我們把周朝想象成一家公司,諸侯們想象成各個部門,如果部門業績下降了,那麼如何調動員工工作積極性呢?封賞就是周天子想出的最簡單卻並不一定合理的策略。

周天子透過分封的手段給功臣、親信和支援自己的諸侯們發福利,短時間來看確實可以起到給諸侯們樹立“正面”典型的作用,提高周天子的支援率。但這種操作方式也有一個很大的弊端,那就在於周天子一共有方圓兩千裡的領地,這個數字是固定的,周天子一旦分封出去一塊土地,也就意味著周天子名下的財產減少了一部分,相應的周天子本人的實力被削弱了一部分。

比如西周時期,周天子分封的諸侯就多達800個,我們可以想象當西周有限的土地都被早期分封的大諸侯們瓜分乾淨的時候,周天子又是從何處去取得土地來分封給諸侯們呢?

答案很明顯:自己的王畿之地。

春秋戰國時期,周天子為何不能透過改革恢復對諸侯的統治?

對於周天子而言,封賞土地這種手段來培植勢力長期來看是弊大於利的,所以周天子實在忍不下的時候,也會採取武力的手段去壓服諸侯們。

那些負隅頑抗的諸侯,周天子會派出軍隊去打服對方,如果對方一看局勢不對,立刻繳稅稱臣的話,周天子為了彰顯君王的仁義,便會走走過場,以示寬恕了對方的不敬。

但隨著周天子實力的衰弱,動用武力這條策略越來越顯得不靠譜,西周後期的周天子如同垂暮的老者,他們對於諸侯們的管控力越來越弱。

當週天子無法有效約束諸侯的時候,天下的局勢越來越朝著周天子不希望看到的方向發展,建國之初,周天子分封諸侯是希望他們去開疆擴土,拱衛王室。

但他們沒有料到,隨著諸侯們實力的增強、周王室勢力的衰弱,諸侯之間開疆擴土的方向已經不僅僅是向外擴張,諸侯之間的戰爭也變得格外殘酷,西周時期的八百諸侯,到了春秋初年,只剩下了170多個……

在這樣殘酷的環境下,周天子實力的削弱和諸侯們實力的增強形成了強烈反差,周天子即便有心也無力再去幹涉諸侯們。

春秋戰國時期,周天子為何不能透過改革恢復對諸侯的統治?

“武力和封賞”這兩種手段,其實在周平王東遷的時候,差不多周天子就只剩下封賞這一種手段還好用,武力,就實在有點強人所難了。

周平王擔憂犬戎的襲擊,做出的遷都洛邑的決定,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因為沒有足夠的軍事實力帶給他安全感了,他不得不採取避退的方式躲避敵人的威脅。

在周平王東遷之時,他彷彿不解氣一般,還將秦襄公一族人分封到了周文化的發祥地岐山、豐水一帶,允許其在當地建國,並許諾:“只要秦襄公能夠從犬戎手中打下土地,那這些土地就歸屬秦國所有。”

周天子恐怕想不到,經過百年的發展,他所畏懼的犬戎在秦國面前竟然潰不成軍,從秦襄公算起,秦國以岐山以西的土地為起點,到秦穆公的時代,秦國向西“益國十二,開地千里,遂霸西戎!”,當時秦國已經獲取了關中平原大部分領土,成為了西戎之中的霸主。

秦國、齊國、晉國、楚國、吳國、越國……春秋時期的太精彩了,一個個諸侯國的崛起之路充滿了傳奇的色彩,與他們相比,周天子的行為就顯得有些黯淡無光了。

諸侯們的領地越來越廣,而周天子的領地反倒縮水到只有幾百裡土地了,此時的周天子當真已經被手下的員工們所超越,原來的天下共主周天子在春秋戰國時期大部分時間都只能無奈地打打醬油為生了。

三、“宗周六師”和“成周八師”兩支王牌部隊的覆滅,使得周天子傷筋動骨,再也無力建立起能約束諸侯們的軍隊了;

古語云:“天子六師,凡萬有五千人。”這句話是說周天子手下有六師,共一萬五千人,他們是周王室的常備軍,負責駐守京師鎬京,所以又被稱作“宗周六師”。

除了鎬京有宗周六師外,西周的另一個首都洛陽同樣也駐紮了一批強大的軍事力量:“成周八師”。

“成周八師”的人數在兩萬人,他們的組建除了保護王室外,還有鎮壓殷商遺民的目的,因而成周八師又名殷八師。

根據“禹鼎”上的銘文記載,六師和殷八師就是周天子能夠統治天下的真正依靠了:王乃命西六師、殷八師曰:“撲伐噩侯御方,勿遺壽幼!”。

春秋戰國時期,周天子為何不能透過改革恢復對諸侯的統治?

雖然週六師和殷八師對周天子而言有著極為重要的意義,但是歷史上週六師和殷八師的覆滅都頗為戲劇性:周穆王的父親周昭王時期,周昭王率六師南征,結果大軍在渡河時都落水喪命了;殷八師的覆滅則是由於周幽王率軍討伐申侯,結果不敵申侯、繒國和西夷犬戎的聯軍,在驪山下被擊敗殺死了。

當時軍隊的組建是一件耗費頗多的事情,光是每年消耗的糧草、武器和盔甲在當時的生產力情況下就是個天文數字,以西周全盛時期的實力,尚且只能供養14師,周平王望著自己的小窩只能發出無奈的嘆息:真有心無力!

春秋戰國時期,周天子為何不能透過改革恢復對諸侯的統治?

總結

周朝建國雖名義上聲稱有八百年,但實際上週天子真正有話語權的時期,只有西周中前期,到了東周時,受制於諸侯們的周天子早已喪失了對諸侯們的威懾力。

加上諸侯實力增強、周天子財政崩潰、東周被困在了諸侯國的夾縫之間等等多方面的因素,使得周王朝無法透過改革的手段主動擴大自己的勢力,周朝便在這種矛盾的環境下度過了春秋戰國時期,直到最後秦朝兼併天下、統一六國,完成了數代周天子都無法完成的理想。

文/腦洞趣味歷史

不知道您有什麼看法,歡迎留言討論。

如果喜歡,歡迎點個關注支援一下,每天都將為您帶來有趣的文章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