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雖可花錢買官, 可有一個官職很特殊, 花再多的錢也買不到!

清朝從乾隆皇帝開始,就已經逐漸走向沒落,當時的朝中已經腐敗不堪,其中最為顯著的特點就算公開可以賣官鬻爵,其實朝廷賣官是從康熙帝時期就開始了,當時朝廷為了平定三藩之亂,還要征討葛爾丹,每一項都需要巨大開支,為了緩解壓力,只能賣官撈點錢了,那些買官的一半是紈絝子弟,沒什麼真才實學,但是想要一個頭銜了炫耀。

清朝雖可花錢買官, 可有一個官職很特殊, 花再多的錢也買不到!

所以清朝的賣官基本是貫穿了整個朝代,到康熙晚年,為了給災民賑災,康熙還特意賣了一批官,不過康熙畢竟開了一個頭,到雍正和乾隆時期,賣官就變得更急堂而皇之了,不過那些買官的人,畢竟沒本事,為了找個好聽的理由,朝廷以“補科目所不及”的藉口來施行,表示彌補科舉考試中的不足。

儘管這個藉口很牽強,但還是越來越多的人買官,而朝廷也靠賣官得了不少錢,在康乾盛世時期的,當時清朝還比較強盛,所以那些買官的人,基本沒有正式工作,只是給他們掛了個頭銜,可是到了道光年間,這事情就變味了,因為當時鴉片戰爭需要賠款,朝廷的開支大大增加了,清朝變得拮据起來。

清朝雖可花錢買官, 可有一個官職很特殊, 花再多的錢也買不到!

於是清朝特意重新制定出許多官職,就是為了賣給那些有錢人,為的就是籌集錢財當做賠款,學過市場調節的都知道,一旦供過於求就會降價,所以到了咸豐時期,朝廷許多官職都可以打折購買,有點甚至打了三折出售,為了吸引跟多人買官,清朝還做了宣傳,表示如果買完之後不滿意,還可以退還部分款項,形成了“消費者保護”制度。

然而,花錢買來的官,跟真正透過科舉考試得來的官職是不一樣的,至少當官你的人素質就不一樣,所以清朝為了防止大規模的動盪,在賣官鬻爵方面,也做了不少規定,有些職位的官是不賣的,就算你有錢也買不到的,比如吏部、戶部的官職,這些人員就散管理銷售官職的,也就是說,你是花錢買的話,日後不可在這裡管理銷售官職的事情了。

清朝雖可花錢買官, 可有一個官職很特殊, 花再多的錢也買不到!

還有就是買官的人,不能當任責任重大的工作,因為這些工作需要足夠的專業知識,而且還需要管理手下,假如讓這寫花錢買官的人管理透過科舉考試上來的人,肯定會出問題的,一般的知識分子都有骨氣,誰願意被他們管呢?

儘管清朝賣官鬻爵有一些相關規定,但這種做法還是會引起整個朝廷噹噹,對治理國家是非常不利的,所以後來清朝慢慢衰敗,形成了一個惡性迴圈,而康熙皇帝作為始作俑者,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清朝雖可花錢買官, 可有一個官職很特殊, 花再多的錢也買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