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初年,鄭國就強盛一時震驚天下,為何在戰國初年就被滅掉

鄭國在春秋初年的時候,就表現得極為強勢,先後出現了鄭桓公、鄭武公、鄭莊公三代叱吒風雲的君王。但是可惜的是,鄭國最終並沒有發展壯大,地盤沒有變大,君王也沒人入選春秋霸主的行列。說起來,連宋襄公這樣的人,都能入選春秋五霸,但是鄭國卻沒有國君入選。而且鄭國最終還被韓國給滅掉了。韓國可是在戰國時期,也沒有過良好的表現,卻敢於直接滅掉鄭國。鄭國的結局,也是實在有些可憐。

那麼,鄭國為什麼會混到這一步呢?

我認為,鄭國之所以起了一個大早,趕了一個晚集,沒能把自己發展起來,主要有以下幾方面的原因。

春秋初年,鄭國就強盛一時震驚天下,為何在戰國初年就被滅掉

一、鄭國爭霸的思想觀念不對。

春秋時期,諸侯爭霸之所以能夠做大,首先就是他們的爭霸思想非常明確,能夠獲得大家的認可。

齊桓公和晉文公,是最早被公認的諸侯國的盟主。他們為什麼會被諸侯們認可呢?就是因為他們有一個很好的爭霸口號。這個口號就是,他們爭霸的目的,是為了維護周禮這種制度的權威,同時也是為了維護周天子作為天下共主的地位。

這個宣傳口號,是一個高逼格的口號。儘管當時很多人都不聽周天子的話,不維護周禮,但是大家依然認可這種價值觀。儘管後來,孔子認為齊桓公和晉文公的所謂維護周禮,維護周天子,是不純粹的,是表面文章,是“王道”的皮,“霸道”的心。但只要他們這麼提,就是一種極高的認識。

鄭國早期的爭霸恰好相反,它不是維護周禮,而是破壞周禮,不是擁護周天子的統治,而是傷害周天子的統治。比如“周鄭交質”的事件。你一個小諸侯,居然敢和周天子叫板,想要和周天子平起平坐,和周天子交換人質,這不是犯上作亂嗎?這樣的亂臣賊子,人人得而誅之。所以,當時幾乎沒人認同鄭國,鄭國自然不可能做大了。

春秋初年,鄭國就強盛一時震驚天下,為何在戰國初年就被滅掉

二、鄭國家族文化很糟糕。

鄭莊公算是鄭國早期最厲害的君王,也正是因為鄭莊公的南征北戰,甚至和周天子的硬剛,鄭國才被稱為春秋早期的小霸王。可是這個鄭莊公,我們熟悉他,其實是他和他的兄弟共叔段發生矛盾的事情。古代的倫理,是強調兄友弟恭的。兄弟之間驚天動地的互相殘殺,對於家族文化的建設,顯然是極為不利的。

事實上,鄭國的沒落,也是從鄭莊公死後開始的。鄭莊公一死,他的兒子們就開始互相殘殺,內亂不已,這正是鄭莊公給他們開了一個很壞的頭。

統治,整個鄭國的前三代,不尊重周天子,也使得鄭家人,缺乏了敬畏之心,讓他們不懂得,應該按規矩辦事,應該懂得上下尊卑的道理。沒有了敬畏,所以內部才會為了利益互相殘殺。這就是悲劇。

三、鄭國缺乏國際盟友。

鄭國沒和別的國家,建立過良好的盟友關係,所以並沒有人真心地幫助他們。

當然了,事實上當時的諸侯國們,都不可能有真心的盟友關係,都是一種利益關係。所謂的合縱連橫,其實就是一種利益之間的連線與分散。

不過,鄭國卻很少參與到合縱連橫之中去,仗著自己在春秋早期曾經有過那麼一陣小輝煌,不思進取,不積極地尋找做大的機會。

歷史上有個很有代表性的事例可以說明。當初晉國的公子重耳往各國逃遁躲避的時候,到了鄭國。可是鄭文公卻並沒有認真接待,反而把他攆走了。這一方面說明鄭文公缺乏眼光,另一方面也說明鄭文公的故步自封。最終,重耳回到國內,奪取權力,變成晉文公的時候,他就出兵攻打鄭國,搞得鄭國相當狼狽。

春秋初年,鄭國就強盛一時震驚天下,為何在戰國初年就被滅掉

四、鄭國不重視吸納人才。

鄭國因為處在周天子的邊上,是皇親國戚,所以他們那種貴族的意識極為濃烈,不重視吸納人才。歷史上從來沒有鄭國招攬人才的記載。

沒有人才幫助鄭國,鄭國就沒有視野,只能走向沒落。

五、鄭國夾在大國之間成了火藥桶。

鄭國居於中原核心區域,這使得它成為了晉國、楚國、秦國爭奪的焦點。

歷史上曾發生過弦高巧退秦國軍隊的故事。當他趕著一群牛去周天子的轄地做生意的時候,發現秦國的軍隊要來攻打鄭國,於是送了12頭牛給秦國軍隊,表示對他們的犒勞。從而使秦國誤以為鄭國已經做好了準備,所以班師回朝。

但是這樣的事情,只能是取巧,也不可能做第二次,改變不了鄭國作為火藥桶的地位。尤其是在晉楚爭霸中,它長期是主戰場。

後來,晉國分裂成了韓趙魏三國。但是這三個國家,鄭國依然惹不起。最終剛到戰國初年,鄭國被韓國所滅。

沒有好的理念,沒有明確的目標,沒有前進的方向,鄭國最終成了笑柄。

(參考資料:《史記》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