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金帝國的政治家,耶律楚材,堅持儒家治國反被誤

至儒教誕生以來,其倡導的仁義禮智信就一直是後世人與人之間相處乃至朝政治理的良方,無數儒生為這一理念前赴後繼,更不乏殉道者,耶律楚材就是其中一位。聽名字我們不難猜想其少數民族身份,其實他可是我國古代北方赫赫有名的遊牧民族契丹,但其對儒家治國的理念卻深信不疑,甚至為此遭受厄運也在所不惜,十分難能可貴,接下來就讓我們走進其波瀾壯闊的政治生涯吧。

耶律楚材

他是蒙古帝國傑出政治家,一身奉行儒家的治國理念,身負契丹皇族血脈,其父在金朝也曾官至尚書,可惜出生時父親年邁,三歲時就離他們母子遠去了,母親把他拉扯成才十分不易,不過其自幼勤奮好學,在家學淵源的薰陶下,他習漢文,熟漢典,天文地理、術法醫道也能觸類旁通,且頗受傳統儒家思想的影響,年少成名。

成吉思汗攻破金大都時,聽聞他盛名在外,便破例召見,遂被其真知卓識折服。此後,他便被召入蒙古帝國賬下,官至中書令,相當於今天的最高秘書官。其掌權時行儒道,施仁政,為蒙元帝國的崛起立下了不世之功。可惜政治生涯後期,由於政見與外族身份,飽經排擠,抑鬱而終,雖後世對其讚賞有加,但仍是歷史一大憾事。

耶律楚材的貢獻

蒙古民族由於所處環境惡劣,資源有限,互相攻伐已成常態,久而久之便養成了他們好戰嗜殺的特性,後來大軍團作戰時亦是如此,激烈的戰事結束後常有屠城洩憤的事情發生,致使當時中國的北方人口損失嚴重,資源被嚴重浪費,看出這一弊端的耶律楚材對這種濫殺行為就十分反感。窩闊臺汗攻破南京意欲屠城時,耶律楚材立即上書大汗叫停,說明這一做法毫無益處,避免了當時南京城內百萬民眾被屠戮殆盡。之後蒙古統治者在其諫言下有所警醒,儘量避免屠城,保全了當時中原大地上不可計數的百姓。

大金帝國的政治家,耶律楚材,堅持儒家治國反被誤

蒙古民族逐漸控制中國北方後,對其它民族十分輕視,當街誅殺他族民眾的事時有發生,且無人問責,加劇了本已嚴峻的民族矛盾,耶律楚材知道這一情況後,煞費苦心地向當局說明這種行為的危害性,大汗在明白此類事件取亂禍根的屬性後,對作奸犯科的蒙古人採取一視同仁的政策,並誅殺了多名嗜血成性的蒙古暴徒,穩定的人心,鞏固了治安,減緩了當時包括漢人在內的多民族民眾的生存壓力。

此外,蒙古人馬上得天下的經歷,讓他們深陷重武輕文的迷信中,只有耶律楚材旁觀者清,缺乏文治的蒙古統治入主中原後嚴重水土不服,朝局混亂,在他的組織下,一群具有真才實學的文官被破格提幹,這時蒙古帝國的統治區域才得到真正的有效治理。而且他力促當局重開科舉,為帝國的統治輸送了不可計數的新鮮血液。

大金帝國的政治家,耶律楚材,堅持儒家治國反被誤

耶律楚材的悲慘結局

他雖學富五車,能力出眾,但在眾多尚武的蒙古壯漢身影中畢竟是異類,而且他出身異族,蒙古的最高統治者們可以說從未真正信任過他,縱使他極大的提振了蒙古帝國的朝綱,卻終究難逃被秋後算賬的厄運。

大金帝國的政治家,耶律楚材,堅持儒家治國反被誤

他掌權時釐清了蒙古帝國盤根錯節的貴族利益,給其他民族、貧門才子開闢了難得的上升通道,而且他提倡民族平等的做法也削弱了蒙古貴族的既得利益。飛鳥盡良弓藏,乃馬真後稱制時,他倍受排擠,報國無門,悲憤落寞地渡過了最後的日子。

縱觀其一生,額挽狂瀾,撥亂反正,終身奉行儒道,仁義待人,拋除民族、身份偏見。“達則兼濟天下”的人格品質,使其成為儒生楷模,難怪國學大師王國維也對他讚賞道,“蒙古入主華夏,武人專橫,其又絕不知有治民之術,若此時無楚材,人之類正有不知其何如者”,其身雖殞,但他信奉的儒道終將萬世長存。

大金帝國的政治家,耶律楚材,堅持儒家治國反被誤

參考資料:《元史·耶律楚材傳》

【以上圖片,均來源於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