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的雍正寵臣李衛,其最終的結局是怎樣的?

看過《雍正王朝》的朋友,對於劇中的李衛想必不會陌生。他那不拘一格的處事方式以及略顯無賴的做事風格,再配上一段專門為他量身定製的背景音樂,使得李衛成為了整部劇中最為討喜的角色。

只不過,這些都只是影視作品的演繹而已,歷史上的李衛絕不是劇中那樣只是一個揚州城裡小叫花子的出身,相反,他的家境非常殷實,是不折不扣的富家子弟。而李衛在官場上的經歷與表現,較之《雍正王朝》中的李衛也是更加的傳奇,在當時堪稱“獨樹一幟”的存在。

然而,伴隨著極為信任和器重李衛的雍正皇帝在雍正十三年(1735年)的時候去世,李衛徹底失去了其最大的靠山,此前積攢的一系列官場矛盾讓李衛就此開始憂心忡忡,這也使得李衛在僅僅三年之後的乾隆三年(1738年),便在病痛與憂鬱中去世,時年51歲。

歷史上的雍正寵臣李衛,其最終的結局是怎樣的?

李衛與田文鏡、鄂爾泰,並稱為雍正朝時期的“三大封疆大吏”。

李衛、田文鏡、鄂爾泰,是雍正最為倚重和信任的三位封疆大吏,並且被雍正樹立為所有地方官員的“標杆”,享有極高的殊榮。

而雍正之所以會選擇將他們三人稱為“三大封疆大吏”,除了因為這三人皆為官清廉、辦事認真、政績卓著外,更為重要的是,李衛、田文鏡、鄂爾泰代表著的是三種不同的入仕方式,將他們確立為“榜樣”,便可以起到很好的激勵效果。

這其中,田文鏡,是監生出身,靠的是祖上的功績入朝為官;鄂爾泰,是考中舉人後進入的官場,也就是我們熟知的透過科舉入仕;而李衛,則是靠著“捐官”的方式進入的仕途。

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蒙古準噶爾部首領策妄阿拉布坦發動叛亂,康熙封十四阿哥胤禵為“大將軍王”,率領大軍前往西北平叛。而李衛家族也就是在這個時候為朝廷捐獻了大筆款項,極大的解決了軍餉短缺的問題,李衛也憑藉此進入到了官僚體系的隊伍之中。

歷史上的雍正寵臣李衛,其最終的結局是怎樣的?

由於李衛“捐款”的數目非常大,再加上確實緩解了康熙的燃眉之急,於是李衛的仕途“起點”也非常的高,他先是擔任兵部員外郎,隨後又在康熙五十八年(1719年)升任戶部郎中,開始協管戶部,比已經在官場摸爬滾打近四十年的田文鏡官階還要高。

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康熙皇帝去世,雍正皇帝繼位,李衛也就此開始“平步青雲”。從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到雍正五年(1727年),這短短不到六年時間,李衛先後歷任雲南鹽驛道、雲南布政使、浙江巡撫,最後做到了浙江總督,成為權勢非常顯赫的封疆大吏。

歷史上的雍正寵臣李衛,其最終的結局是怎樣的?

而李衛除了獲得雍正的高度評價以及極力推崇外,也深得治下百姓的擁護和愛戴,特別是浙江地區的讀書人,更是對李衛“感恩戴德”。

在此之前,江浙地區經常爆發“文字獄案”以及由讀書人帶頭舉行的“反清復明”事件,到了雍正登基之後,更是在短短几年內接連爆發了“汪景祺《西征隨筆》案”和“查嗣庭案”,使得雍正對於浙江的讀書人是恨之入骨,於是下旨宣佈停止浙江的鄉、會試,徹底斷絕了浙江士大夫階層的“上升”通道,頓時引得整個浙江地區是一片譁然。

“似此無恥不法之事,查氏子弟如此,必系浙人習以為常,不但藐視國憲,亦且玷辱科名,應將浙江人鄉、會試停止。”

面對此情此景,李衛是“看在眼裡,急在心裡”,他不斷的奔走疾呼,希望消除雍正對於浙江讀書人的誤解。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李衛等人的不懈努力,在雍正六年(1728年)的時候,雍正終於同意恢復了浙江的科舉考試:

“明年即屆鄉試之期,浙省士子準其照舊鄉、會試。”

之後在第二年舉行的殿試上,狀元、榜眼、探花都被浙人取得。此訊息傳回浙江,一時間上至地主士紳,下至平民百姓,全部都奔走相告,紛紛感念李衛。李衛也就此為全浙江的百姓所敬仰,更是為浙江所有的讀書人所感激。

歷史上的雍正寵臣李衛,其最終的結局是怎樣的?

除此之外,李衛在任期間,積極修築海塘、發展經濟、體恤民情、維護治安,尤其是他成功破獲了“大俠甘鳳池案”,名震全國,使得李衛的名望進一步提升。

只不過,李衛雖然政績卓著,但他並不是一個低調的人,相反,他為人處事的方式極為高調,甚至還有點喜歡炫耀。

李衛在組織修葺了西湖了之後,不僅將自己的辦公地點搬到了西湖中央,更是為了要彰顯自己的功勞,將自己全家的畫像擺在了西湖的花神廟之中,畫上有他本人,還有他的夫人和小妾。

而這也就此為李衛引來了“非議”,“三大封疆大吏”之間的矛盾與衝突也就此展開。

歷史上的雍正寵臣李衛,其最終的結局是怎樣的?

“三大封疆大吏”之間的關係極為不和,也為李衛的憂鬱去世埋下了伏筆。

雍正將李衛、田文鏡、鄂爾泰樹立為地方官員的“標杆”的同時,也在不斷想辦法讓三人和睦相處,但事與願違,這三人非但沒有建立良好的關係,反而是矛盾重重,甚至經常相互彈劾。

首先就是李衛和田文鏡之間,關係已然降入冰點。

田文鏡對於李衛在西湖為自己立像,特別是李衛還為自己的小妾立像的事情是極為不滿,認為他這是有違禮法,再加上李衛將辦公地點搬到西湖中央的事情太過於張揚,於是田文鏡便向雍正上疏彈劾了李衛。李衛得知此事後,大罵田文鏡是“無恥小人”,也隨即上疏彈劾起了田文鏡。

之後,李衛的母親去世,田文鏡本想借此事緩和與李衛的矛盾,於是他派人進行了弔唁,並準備了豐厚的禮品。可誰知,李衛直接將所有前來人員拒之門外,不僅把所有禮品全部扔出府外,更是將禮單丟到了廁所之中,甚至還說道:

“吾母雖餒,不飲小人一勺水!”

李衛與田文鏡的關係就此徹底交惡。

歷史上的雍正寵臣李衛,其最終的結局是怎樣的?

而李衛與鄂爾泰的關係,那更是水火不容。

鄂爾泰也因為西湖立像一事彈劾過李衛,這使得李衛對鄂爾泰一直怨恨在心。

後來到了雍正十一年(1733年),鄂爾泰的弟弟、步軍統領鄂爾奇因為壞法營私,紊制擾民,遭到了李衛的彈劾。雍正看在鄂爾泰的面子上而赦免了鄂爾奇的罪過,並獎勵了李衛,而這也使得兩人之間的矛盾徹底激化。

歷史上的雍正寵臣李衛,其最終的結局是怎樣的?

雍正十三年(1735年),雍正皇帝去世,臨終前將鄂爾泰任命為輔政大臣,並且留下遺言要鄂爾泰死後同張廷玉一起,享受“配享太廟”的榮譽。此時的鄂爾泰位高權重,風光無限。

然而,這無疑也給李衛造成了巨大的“壓力”。

要知道,在此之前,鄂爾泰與田文鏡的關係也非常不好,並且在雍正朝時期就對田文鏡多次進行彈劾,甚至在田文鏡去世之後,鄂爾泰對於田文鏡的批判都從未停止。

而此時的李衛,又恰恰被調任為直隸總督,離著北京城太近了,他非常擔心鄂爾泰會對自己進行打擊報復。況且,李衛因為多年的操勞,身體狀況大不如前,就這樣,李衛在乾隆三年(1738)年的時候,在病痛與擔憂中去世,享年51歲。

歷史上的雍正寵臣李衛,其最終的結局是怎樣的?

李衛畫像,後來也遭到了乾隆的撤銷。

其實,在李衛去世前後,乾隆對於李衛的態度還是非常敬重的。

在李衛病重之時,乾隆皇帝還曾派遣御醫到府診治。等到乾隆三年(1738年),李衛去世,乾隆還命按總督例賜予祭葬,贈諡號“敏達”,後又準其進入祀賢良祠。

而在這之後,乾隆對於李衛的態度便開始有了一些反轉。

他先是在評價雍正時期的“三大封疆大吏”,即李衛、田文鏡、鄂爾泰的時候,刻意的抬高和討好鄂爾泰,“貶低”李衛和田文鏡:

“鄂爾泰、田文鏡、李衛都是先帝的重臣,其實田文鏡不及李衛,李衛又不及鄂爾泰,而他們三人素來不曾謀合。”

在這之後,便是為了進一步消弭李衛在浙江地區的影響力,提升自己的帝王威嚴,將李衛全家在西湖的畫像予以了撤銷。

歷史上的雍正寵臣李衛,其最終的結局是怎樣的?

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的時候,乾隆皇帝第五次南巡,途中臨幸杭州西湖,在西湖花神廟中,看到了李衛的畫像。此時距離李衛去世已經過去了整整42年,即便如此,這幅畫像非但沒有撤出廟堂,如今卻被尊成“湖山神位”,享受著當地百姓的供奉。

於是,乾隆皇帝略感憤怒與不屑,隨即下令:

“李衛仰借皇考恩眷,任性驕縱,初非公正純臣。託名立廟,甚為可異!”

就這樣,這幅被當地百姓供奉了近50年的李衛全家畫像,被予以撤下燒燬,改塑“西湖湖神像”。

歷史上的雍正寵臣李衛,其最終的結局是怎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