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農抑商還是官商結合來看中國這個農耕文明中的商賈文化

#重農抑商#中國這片土地,背面是寒冷的西伯利亞平原,西面則是高聳的群山峻林,東面環海而南面則如同原始森林。在這片土地上的人們最終就發展出了一個璀璨的農耕文明,所以從先秦時期以來,農業就是最根本的存在,商人則是階級中最低那檔的。

重農抑商還是官商結合來看中國這個農耕文明中的商賈文化

先秦時期的確出過不少有名的商人,就連范蠡也棄官而成了商賈。呂不韋更是奇貨可居成了宰相,但這些都不妨礙在那個時期商人的地位低下的事實。隨著秦國的建立,商人被編入市籍意味著從這時候開始就如同賤民,無論如何都沒辦法當官了。如果說這是秦朝苛政,那麼漢代商人的環境並沒有好多少。

重農抑商還是官商結合來看中國這個農耕文明中的商賈文化

漢代是中華文化的奠定者,在這一時期無論是晁錯還是賈誼都提出了重農抑商的理論基調,此時的商賈大體上還是從事些小買賣,官本位思想依然嚴重。真正解放商賈發展的是唐朝,武則天的父親武士彠就是商賈起家的,在武則天進宮之前,他們就利用和李淵的關係求得了一官半職。隨著貞觀、開元盛世的到來,商人可以走上廟堂,再加上與周邊國家貿易的頻繁,商賈們總歸獲得了些喘息。

從這時候開始,商人主要還是手工業從業者或是一些地主階級,他們在宋朝時候戴著鐐銬跳舞,在重文抑商的政治環境中,把市井文化經營的井井有條,也利用貨物交易維持了宋朝對外的貿易順差,就這樣還得負擔宋朝沉重的商稅。

重農抑商還是官商結合來看中國這個農耕文明中的商賈文化

其實這種商人在某種程度上是屬於朝廷管控的商人,朝廷需要市井文化和貿易來增加收入維持穩定,但並不會給商人蓬勃發展的機遇,商人的利潤主要來自朝廷的政策方向。就像鄭和七下西洋給商人帶來了海上的商機,但海禁的到來也絕了商人撈金的通道,迫使走私的出現。

明朝後期出現了大量的官商,他們家裡面多有高官在朝,形成保護傘,以便進行貿易活動。他們或是參與鹽政,或是搜刮地皮,是帶有封建色彩、地主階級色彩的大商賈。與此同時,江南手工小作坊模式也更進一步了,有不少說法說是這一時期出現過資本主義萌芽,但依然有爭議,因為其沒有出現資本主義的標誌。

重農抑商還是官商結合來看中國這個農耕文明中的商賈文化

走私在明末清初十分常見,最出名的就是八大晉商倒賣物資給當時的後金。而最終也是由清廷冊封了這八大晉商。

從商人這一行業在中國歷史中的展現來看,他們始終是被壓迫的群體,但在合適的時代有著自己的貢獻。同樣的由於資本的特性,商人在一定程度的膨脹以後就會反噬當時的規則,這是難以避免的。中國是一個農業大國,也是農耕文明,所以在應對商人的時候顯得應變不足,也是導致清末被時代拋棄的一個客觀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