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周青銅牛尊

內容摘要:

關鍵詞:

作者簡介:

西周青銅牛尊

西周青銅牛尊是模仿牛的形象鑄造的一件青銅酒器。雖然鳥、獸等仿生題材的青銅器在西周中期較為常見,但是這件牛尊卻獨具匠心,是其中的代表作品。

牛尊1966年出土於陝西省岐山縣京當鄉賀家村,是當地村民在挖渠時發現的。陝西省考古研究所(今陝西省考古研究院)聞訊後,立即派人前往賀家村,經過做工作,出資13元徵集到這一罕見的“金牛”。後經專家鑑定,“金牛”被定名為青銅牛尊,評定為國家一級文物,存入陝西省考古研究所庫房,三年後移交陝西曆史博物館。

據說,牛尊出土前三天出現了神秘的五彩亮光,約兩米多高,不停地閃爍,持續約半個小時後消失。科學研究表明,這種現象叫“磷銅反應”。在氣候、溫度、溼度等條件適宜的情況下,地下的磷與青銅器會產生反應,就會出現這種彩色的亮光,而且晝夜可見。

牛尊通高24釐米,身長38釐米,腹深10。7釐米,重6。9千克,時代為西周。牛伸頸翹首作吼叫狀,雙眼圓睜,眉額以陰線刻飾。鼻下有流,呈鳥喙下頜狀。張耳抱角,體長渾圓,四腿粗壯,尾巴緊縮臀後。四足挺直,穩定有力。背上開方口置蓋,覆瓦狀蓋面上鑄虎鈕,方向與牛向一致。虎頭大,昂首豎耳揚尾,長脊下壓,四腿發達有力,軀體微微後縮,作準備撲攫勢,生動塑造了這種大型獵食動物搏擊前的瞬間形態。整體造型生動,比例勻稱,莊重大氣。

難得的是,設計者在整體造型不失真的情況下,巧妙利用牛的各個部位,實現了酒器的實用功能,使其既實用又美觀。牛尊的吻部開一小流,可傾酒。而立在牛身上的老虎,實際上是一方蓋,提鈕揭開蓋子,便能注酒於器腹中。倒酒時,只要抬起牛的後腿,前腿著地,使上昂的牛頭前傾,酒水就可流出。

與造型相比,器身的紋飾構圖疏朗,莊重大氣,給人以強烈的藝術美感和容易理解的親切感,與商末周初青銅器上神秘怪誕的裝飾風格截然不同。牛尊的整體紋飾是雲紋和夔龍紋,滿飾於腹背及足部。紋飾線條粗闊,作大塊面佈局,恢宏豪放,十分優美。這種大塊面舒朗的裝飾風格,反映出當時人們的審美情趣發生了變化,即神秘性減弱而理性增強。牛尊基本上屬於寫實的形象,其裝飾卻給人以強烈的藝術美感,使造型上的呆滯轉而為憨厚馴順的情態。

在古代,牛常被用作祭祀天地山川、社稷鬼神的犧牲,即所謂“太牢”,而太牢的使用,又是禮儀中最高等級的禮節。所以,牛尊的製作也應該是具有深刻社會意義的。據《周禮》記載,古時有一種“裸祭”的儀式,是專門為死者進行的灌祭。祭時以酒獻於死者,死者不能飲,便灌注於地。舉行這種儀式時,酒具一般都為特製器,大多作鳥獸形,鑿背納酒,從口吐出,以灌於地。牛尊可能正是這種用途的器物。

楊曙明 文/圖

作者簡介

姓名:

楊曙明

工作單位: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