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入主奠基之地兗州,幕後推手究竟是誰?

作者:瀛洲海客

兗州,乃曹操定鼎北方的奠基之地。在荀彧口中,它堪比“高祖之關中,光武之河內”,重要程度不言而喻。可就是這麼一個地方,曹操佔據它,卻沒花費太大力氣。因為東郡太守與兗州刺史劉岱的“離奇”殞命,曹操得以成功“撿漏”,成了兗州之主。

不過,世上哪有這麼多巧合?若以關東各諸侯為視角,縱觀全域性,便不難發現:曹操入主兗州的背後,其實有一隻“黑色大手”在背後默默推動。那麼,誰才是曹操入主兗州的幕後推手呢?

曹操入主奠基之地兗州,幕後推手究竟是誰?

跳板一:東郡太守

曹操剛出道時,一腔熱血,主動追擊董卓。不料滎陽一役,五千兵馬輸了個精光,全靠堂弟曹洪讓出自己的戰馬,曹操才得以脫身。事後,曹操無力爭霸中原,只好尋求“老大哥”袁紹的庇佑。

據《三國志集解》引《世說新語·假譎》記載,曹操少時與袁紹相交莫逆,二人好遊俠,還做過“搶新娘”這樣的荒唐事。又據《世說新語·識鑑》注引《續漢書》記載:“初,魏武帝為諸生,未知名也,玄甚異之。”

所謂“諸生”,即“太學生”,東漢帝王好研經學,曾詔令“自大將軍至六百石皆遣子受業”。曹操老父曹嵩,花錢捐過太尉,可見曹操能入太學,憑的是家世門第。這就意味著:身為公卿子弟的曹操,是有資格跟袁紹廝混的。而袁曹二人的年少交情,也大抵是從此時開始的。

在求學期間,“世人未之奇也”的曹操,竟得到了太尉橋玄的盛讚:“天下將亂,非命世之才不能濟也,能安之者,其在君乎!”言罷,橋玄還打算以家人託付曹操,以表明自己的“投資”。而在橋玄的家人中,就有後來的東郡太守橋瑁。

按裴松之注引王粲《英雄記》載,曾擔任過兗州刺史、後遷為東郡太守的橋瑁,正是橋玄族子。可見橋瑁非但也是公卿子弟出身,還與曹操、袁紹有較為親近的關係。袁紹組建關東聯軍時,正是橋瑁“詐作三公移書,傳驛州郡”,才讓關東諸侯“師出有名”。因此,此時的袁紹、曹操、橋瑁,還是統一陣線的。

曹操入主奠基之地兗州,幕後推手究竟是誰?

討董之戰後,袁紹逼迫韓馥(袁氏故吏)讓出冀州牧,自己居於魏郡。彼時,兗州境內的東郡太守橋瑁、陳留太守張邈、山陽太守袁遺、泰山太守應劭、濟北國相鮑信等,皆是關東聯盟中的一員,且與袁紹之間的關係,都非常不錯。

可見袁紹對於兗州,是有一定掌控力的。然而,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橋瑁還是死在了兗州刺史劉岱手中。據《三國志·武帝紀》記載:“劉岱與橋瑁相惡,岱殺瑁,以王肱領東郡太守。”

又據《後漢書·五行志》注引應劭語:“關東義兵先起於宋、衛之郊,東郡太守橋瑁負眾怙亂,陵蔑同盟,忿嫉同類,以殞厥命。陳留、濟陰迎助,謂為離德,棄好即戎,吏民殲之。”

泰山太守應劭,乃袁紹的“鐵桿”支持者。在他的口中,橋瑁竟然成了背離同盟之人。再看後面的“陳留、濟陰迎助”,陳留太守即是張邈,這位也是讓曹操願意託付家人的“老大哥”;只是,他與濟陰太守吳資後來還是背叛了曹操,選擇迎奉呂布入主兗州。

那麼,應劭把橋瑁、張邈等人放在一起類比,只有兩個原因。一者,橋瑁的確背叛了袁曹聯盟,所以袁紹才會默許劉岱殺掉橋瑁;二者,袁紹、曹操故意坐視橋瑁被劉岱所殺,但應劭為了維護故主袁紹的名聲,遂對橋瑁進行汙衊。

不管真相如何,橋瑁之死,的確讓曹操受益匪淺。

何以見得?就在橋瑁死後不久,袁紹便動用“盟主”之權,擅自表奏曹操為東郡太守,讓他頂替了橋瑁的位置。而曹操霸業,即始於東郡。

曹操入主奠基之地兗州,幕後推手究竟是誰?

跳板二:兗州刺史

據《三國志·武帝紀》記載:“黑山賊於毒、白繞、眭固等十餘萬眾略魏郡、東郡,王肱不能御,太祖引兵入東郡,擊白繞於濮陽,破之。袁紹因表太祖為東郡太守,治東武陽。”

黑山賊,前身是黃巾軍餘部,是一支以劫掠為主的流民兵。於毒等人領黑山軍寇東郡時,劉岱任命的東郡太守王肱不能敵,於是曹操便趁勢入東郡,趕跑了這些黑山賊。事後,曹操成為新任東郡太守。

又過了一段時間,兗州刺史劉岱也死於青、徐黃巾軍的入侵。鮑信、陳宮等人見賊勢不可擋,遂擁戴曹操為兗州牧,令其出手,收服了這支流民兵。於是,曹操得以“受降卒三十餘萬,男女百餘萬口,收其精銳者,號為青州兵”。得青州兵之助,曹操威勢大盛。

值得一提的是,曹操期間也當過兗州刺史,這同樣是袁紹表奏。在袁曹官渡對峙前夕,此事才被陳琳《為袁紹檄豫州文》所披露:“(袁紹)表(曹操)行東郡太守、兗州刺史。”

言至於此,似乎只能說明:曹操領東郡太守、兗州刺史之職,是袁紹推動的。但如果再聯絡同時期臧洪、公孫瓚、黑山軍、青徐黃巾軍的動向來看,袁紹“幕後黑手”的嫌疑,的確是最大的。

曹操入主奠基之地兗州,幕後推手究竟是誰?

黑手現:又是袁紹

據《三國志·公孫瓚傳》記載:“紹懼,以所佩勃海太守印綬授瓚從弟範,遣之郡,欲以結援。範遂以勃海兵助瓚,破青、徐黃巾,兵益盛。”

初平年間,公孫瓚奉袁術之命,令堂弟公孫越幫助孫堅攻打九江太守周昂(袁紹任命)。結果公孫越不幸身死,公孫瓚得知後,竟強行賴上袁紹。

見公孫瓚來勢洶洶,袁紹雖知他實為“碰瓷”,卻還是把渤海郡讓給公孫瓚的另一位堂弟公孫範;暫時得到滿足的公孫瓚,轉而去攻打青徐黃巾軍,“大破之,斬首三萬餘級”。

離奇的是,這支青徐軍竟然流竄到了兗州,並殺死了倒黴的兗州刺史劉岱。又是熟悉的巧合,難道這件事真的與袁紹沒關係嗎?

答案是否定的。據《後漢書·公孫瓚列傳》記載:“青、徐黃巾三十萬眾入勃海界,欲與黑山合。”這支青徐兵的主要目的之一,是與黑山軍合兵一處。值得玩味的是,袁紹與黃巾軍之間,似乎有不可告人的勾連。

後來脫離袁曹聯盟的臧洪,在給陳琳的信中,毫不避諱地指出袁紹與黃巾軍的隱秘關係:“足下譏吾恃黑山以為救,獨不念黃巾之合從邪!”

若臧洪所說為真,那青徐黃巾軍很有可能是在袁紹的驅使下,才進入兗州的。而袁紹的目的也很簡單:他打算除掉立場不定的劉岱。

又據《三國志·程昱傳》記載:“瓚擊破紹軍,乃遣使語岱,令遣紹妻子,使與紹絕。岱議連日不決。”劉岱手中有袁紹妻、子,可他卻打算與公孫瓚聯合,雖說在程昱勸解下,劉岱沒有遣送袁紹妻、子,但這又怎麼不會令袁紹多想?

綜合上述推論,便不難大概勾勒出袁紹在兗州易主過程中的作用(此結論僅是猜測,諸君且一笑置之):

曹操入主奠基之地兗州,幕後推手究竟是誰?

①橋瑁與劉岱相爭,袁紹、曹操坐等撿漏;橋瑁被殺後,袁紹隨即令曹操入主東郡,打跑黑山軍,這樣他既安插了自己的心腹,也遏制了劉岱的壯大。

②公孫瓚向袁紹發起進攻、劉岱欲倒向公孫瓚、青徐黃巾軍欲與黑山軍(當時流竄在冀州腹地與兗州一帶)合兵,這三件事令袁紹深以為憚,為此他不惜割讓渤海郡,誘使公孫瓚大敗青徐黃巾軍,並藉此脅迫這支流民兵聽從自己安排進入兗州。

③從地圖上看,青徐黃巾軍從兗州東部而入後,殺死任城國相鄭遂與兗州刺史劉岱,有意思的是,離劉岱比較近的泰山太守應劭(劉岱以北)、東郡太守曹操(劉岱以西)、山陽太守袁遺(劉岱以南),皆毫無動靜,坐視劉岱被殺。

④之後,陳留太守張邈、濟北國相鮑信、濟陰太守吳資等兗州大族,聯合請曹操入主兗州,於是在“幕後黑手”袁紹的推動下,被其視為心腹的“發小”曹操,成了新任兗州牧。

⑤由此也不難解釋:曹操與呂布爭奪兗州時,袁紹為什麼會派人相助了;另外,也正是因為張邈、吳資背叛曹操(以及袁紹)選擇呂布,袁紹“鐵桿”應劭才會痛罵二人背叛同盟。

參考資料:《三國志》《後漢書》《三國志集解》《世說新語箋疏》

圖片來源於網路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