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封號僅3字, 誰封誰死, 但劉邦被封時因一字之差, 反成就帝業!

(說歷史的女人——第480期)說起封號,在歷史上倒是可以追溯到十分久遠的年代周朝。不過不管是中國歷史,還是在西方歷史上,封號這個概念基本都是產生於封建制度之後。不過中國的封建王朝伴隨著清朝的滅亡已經結束,所以至今也不會有什麼封號了,但是在西方的一些君主立憲制國家,仍然有封號的存在。封號的目的,主要是根據某人的功勞或特點進行命名,對其功勞或表現進行肯定,是一種至高的榮譽,當然也是一種地位的象徵。不過在中國古代史上,最具傳奇性的封號當屬今天我們要談的這個,此封號雖然僅僅只有3個字而已,可是令人抑或的是,它如同被詛咒了一樣,誰封誰死,但劉邦也被封過一個類似的封號,不過他被封時卻因一字之差,不僅沒有慘死,反而事業盤越做越大,最終還成就了蓋世帝業。那麼此封號到底是什麼封號?又有誰被封過?劉邦被封的一字之差的封號又是什麼呢?我們接下來看一下。

此封號就是武安君。看此3字,顧名思義,大致意思為依靠武功安定或平定戰亂使得國家取得安定的有功之君,說白了就是對一個人武功或軍事成就的一種肯定。根據歷史記載來看,從西周時期,就開始對有傑出軍功的人,皆封以“武安”之號,以表嘉獎或榮譽。到了戰國時期,“君”成為一種新的爵號之稱,封“君”制度開始流行,方開始在獎勵傑出軍事成就者以“武安”的同時,在其後又綴一字“君”,合起來為“武安君”。

在中國古代史上,前後獲得此封號的人有5人,不過準確來說,只有前四個是準確的“武安君”,而劉邦被封的封號略有差異。前4人,分別如下:

此封號僅3字, 誰封誰死, 但劉邦被封時因一字之差, 反成就帝業!

其一是公孫起。公孫起即白起,不過在《戰國策》的記載中,為公孫起。公孫起生於戰國末期,陝西人,其祖為白公勝,楚國皇族之後。公孫起出生的年代,秦國已經不是很早以前那個偏縮一隅的窮弱小國,而已經在秦穆公之後歷經數代之主的經營日漸強大,成為當時實力最強大的霸主。秦昭王更是野心勃勃,要圖霸天下,所以他不拘一格招募人才,公孫起則應時而出。公孫起從秦昭王十三年,到秦昭王四十八年,前後數十年,為秦國的大業立下了名震千古的功勞,尤其是其長平之戰對趙國的打擊,可謂功勞巨大。

公孫起之武安君的封號,受封的時間大約是在秦昭王二十九年,公孫起帶兵伐楚,攻破楚都郢城,楚國從此元氣大傷,一蹶不振。如此,秦國便除去了一個最強勁的大敵,秦昭王非常高興,憑其戰功,特封公孫起為武安君。可是武安君能夠憑藉武力征伐四方,卻無法以武功自保性命,最終因與范雎的不和,導致秦昭王誤聽范雎之言,賜死了公孫起。也因此,公孫起之死被視為一段歷史冤案!

其二是趙國李牧,李牧被後世看作是趙國唯一能夠挽救危局的良將,其統帥治兵的水平應在廉頗之上,而且也是最讓秦國頭疼的猛將。比如廉頗做主帥時,單以死守為主,雖然短時間效果明顯,但是長期固守,並不是長遠之計。可是等換了李牧之後,情況就不同了,李牧攻守兼備,不僅守住了趙國的疆域,還把秦兵擊潰慘敗。在一些列的戰鬥中,李牧還創造了一些史無前例的戰術,比如以步兵戰術殲滅騎兵軍團等。李牧也被稱為軍事指揮最有藝術特色的軍事家。

李牧被封武安君,則是因圍殲秦將桓齮大軍。公元前234年,桓齮斬殺十萬趙軍,然後趁著勝利之氣勢,繼續進攻,到了公元前233年,桓齮連戰連勝,直逼邯鄲。趙國國君非常驚慌,立即啟用李牧為大將軍,統帥三軍迎敵。一開始,李牧採取的戰術如同廉頗,乃築壘固守,因為桓齮的大軍士氣正高漲。桓齮所統秦軍屬於遠征軍,加上糧草運輸線比較長,和敵方是玩不起消耗戰的,故而桓齮想了一個引敵出洞之計,帶主力軍去攻打合肥。可是桓齮的對手是李牧,不是趙括,所以結果李牧看破了桓齮的計謀,不但沒有率兵去援救合肥,反而直撲秦軍大營,結果大營守兵較少,很快被攻破,大營輜重物資悉數為李牧所獲。接著李牧又判斷桓齮一定會帶重兵回救,於是就兵分三路,一路作為正面迎敵的部隊,另外兩路則埋伏於兩側,等桓齮大軍一到,三路夾擊,桓齮慘敗。李牧此戰不僅順利解除了邯鄲之危,還打壓了秦軍的氣勢。趙國國君因此戰之功,封李牧為武安君。

李牧之死,李牧和白起不同,白起乃是因將相不和間接引發的慘劇,而李牧則是因王翦之謀,導致趙王自斷手足。李牧為趙王冤殺後,趙國唯一的支柱傾倒,趙國之滅成為無法挽救的定數。

此封號僅3字, 誰封誰死, 但劉邦被封時因一字之差, 反成就帝業!

其三項羽的祖上項燕,項燕的後代在歷史上鬧出的動靜都很大,比如項梁、項羽,甚至連那個項伯,也因在鴻門宴上一個令人備受爭議的舉動改變了歷史的走向。而項燕本人,作為楚國的武將,他也曾經有過極其重要的作用,並且還因功曾被封為武安君。在公元前225年,秦國曾經派遣名將李信率領大軍20萬之眾來攻打楚國,結果被項燕率軍擊破。可是到了第二年,秦國又派大軍來攻打楚國,不過這一次項燕遇見了自己的剋星,此人就是王翦,項燕的結局是戰死。不過項燕在死前又留下一個傳奇,那就是他在戰死前用盡胸中之憤怒說了一句詛咒,即:“楚雖三戶、亡秦必楚!”後來的歷史走向,不知道是巧合還是詛咒應驗,秦果然被項羽所滅。

其四是縱橫家蘇秦。蘇秦跟前面三位不同,他的功勞不在沙場征戰,而是外交、謀略。蘇秦的出身不好,乃是農家子弟,但是蘇秦的人生能夠得到轉折,是跟了一位好老師,即鬼谷子。可是他能夠得到榮華富貴則是因為一本叫做《周書陰符》之書,他花費了很長時間仔細鑽研此書,從中悟到合縱連橫之術。於是開啟了自己華麗的人生篇章,先從燕國開始,然後出使趙國、齊國、魏國、楚國、韓國,並且憑藉自己那張三寸不爛之舌,成功說服六國國君,實現了共同抗秦的合縱之策,被趙國的趙肅侯封為武安君。

後來蘇秦因助燕國,來到齊國,齊宣王時期,蘇秦在齊國還比較安全,可是到了齊湣王時,蘇秦遭到齊國大臣的記恨,於是有人刺殺蘇秦。可是蘇秦命大,沒有死掉,蘇秦就請求齊王把自己車裂而死,然後重賞刺客,等刺客出現將其殺掉。後來果然如蘇秦所料,刺客被殺。蘇秦這一招,可謂很高明。

其五是劉邦。前面四位被封為武安君的,結局都不好,要麼冤死,要麼慘死。不過劉邦卻是例外,在項梁死後,秦國大將章邯率領虎狼之師一路高歌猛進,諸侯都不能抵擋,直到把趙軍圍困在鉅鹿。在此之時,楚國方面的楚懷王也把楚國都城遷都彭城,他分封諸將,封項羽為長安侯,封劉邦為武安侯。

此封號僅3字, 誰封誰死, 但劉邦被封時因一字之差, 反成就帝業!

劉邦這“武安侯”跟前面四位所受封的“武安君”不過是一字之差而已。可是結局卻有著天壤之別,劉邦最終不但沒有死,還擊敗了一代霸王項羽,成就了一代帝業,建立了古代史上最重要的一個王朝——大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