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山招安後打了四次大仗,為何前三次沒有一個好漢戰死

梁山招安後打了四次大仗,為何前三次沒有一個好漢戰死

辛辛苦苦十多年,一夜回到解放前。

宋江根本就沒想到,小小的方臘竟然能讓他損失如此慘重,七十多個兄弟戰死的戰死、病死的病死,光死掉的還不算什麼,最重要的是,活下來的人似乎都被打蒙了,真正體會到了戰爭的殘酷,或者說透過這場戰爭,讓他們看到了朝廷的用心險惡。所以他們毅然決然地離開梁山軍,哪怕是榮華富貴即將到手,也完全不為所動。

一支隊伍,最害怕的不是犧牲了多少人,不是遇到了多麼強大的敵人,而是這支隊伍喪失了士氣,沒有了軍心,人心散了,人再多又有什麼用呢?

所以說,宋江這支梁山軍在和方臘交手之後,雖然表面上是勝利了,但是事實上他們也是失敗者,他們的隊伍和方臘一樣都垮了,方臘是被消滅,是被屠戮,而梁山軍是潰散,是精神上的崩潰。看起來不同,其實是殊途同歸,朝廷利用宋江來攻擊方臘,確實是做了一次成功的策劃,朝廷才是最大的受益者。

梁山招安後打了四次大仗,為何前三次沒有一個好漢戰死

那麼問題來了,有人說,為何在遇到方臘之前,宋江率領梁山軍分別打了三次大的戰役,為何在這三次戰爭中,梁山並沒有多少損失,甚至連一個主將或者骨幹都沒有失去,這個原因是什麼。是因為對手不行,還是因為梁山軍的戰術得當?

確實,在宋江帶領梁山軍招安朝廷之後,朝廷給他們下達命令,分別去徵田虎、徵王慶和徵大遼。三次戰爭,三次勝利,沒有一員大將死亡甚至受傷,全軍凱旋並齊裝滿員,簡直就是神話一般。

但是真實戰爭中有這麼神奇的事情發生嗎?肯定沒有。

要知道水滸有幾個版本,分別是七十回合的、一百回合以及一百二十回合的,老實講,更多人都認為七十回合的最好看,寫得最精彩,寫得越長就感覺有點邏輯混亂,特別是那些武將的交手,完全就是一塌糊塗,和前面的都接不上。按照一個朋友的說法就是,純粹是為了增加篇幅而寫。

梁山招安後打了四次大仗,為何前三次沒有一個好漢戰死

所以正是在這種背景下,無論是徵田虎也好還是徵王慶也罷,其實都是強加進去的,完全經不起推敲。特別是徵遼,大家都知道其實北方的大遼當時實力是非常雄厚的,尤其是他們的騎兵很厲害,加上對方是主動進攻大宋,肯定是有精心準備,但是到了水滸中卻變成了梁山軍主動進攻,大遼部隊坐以待斃,這不是扯淡嗎。

最離譜的是,當梁山軍和大遼部隊進行對峙的時候,梁山軍的首領宋江同學竟然還抽空去拜見了羅真人,順便旅遊了一次,見證了祖國的大好河山,這到底想說明什麼,說明宋江腦袋有問題嗎?

所以,梁山軍前三次大的戰役沒有死一個人,其實就是瞎扯,經不起任何推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