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朝的另一面:寡恩,從武將到文臣,立大功者最終被族滅

漢朝的另一面:寡恩,從武將到文臣,立大功者最終被族滅

中國歷史上每一個朝代都會有許多大臣,對於有功的大臣,皇帝會給他們加官進爵,給予他們諸多獎賞,感激他們為國家做出的諸多貢獻,然而有一個朝代並不是這樣做的。

它是中國歷史上最薄情寡恩的朝代,哪裡都好唯獨對朝中臣子不好,

無論是文臣還是武將,立大功的人都被族滅了,它就是——大漢王朝。

高祖時期殺開國功臣

劉邦是漢高祖,漢朝的開國皇帝,他本是一個小小的沛公,在秦朝滅亡之後,許多人揭竿而起,劉邦也是這些人中的其中之一。

漢朝的另一面:寡恩,從武將到文臣,立大功者最終被族滅

在許多人的幫助下,劉邦建立起了漢朝,他也大封那些開國功臣,

不過後來這些異姓的開國功臣基本上都被他殺了,比如說韓信、彭越等人。

韓信

韓信,出生在泗水郡的淮陰縣,他相貌威武,性格開放不拘小節,後來秦朝滅亡,他帶著自己的寶劍投靠了項梁,項梁戰死後,他又投奔了楚霸王項羽,在兩人的手下,他都是個默默無聞的小士兵,沒有什麼地位,他多次給項羽提建議,項羽也沒有聽取他的意見。

劉邦入蜀之後,他便投靠了劉邦,開始時只是一個小官,並未受到劉邦的重用,後來在蕭何的推薦下,劉邦任命韓信為將軍。

在韓信的幫助下,劉邦起兵收復了三秦之地,

接下來韓信帶兵打仗,立下了赫赫戰功,後來項羽自刎江邊,劉邦稱帝,他收了韓信的兵權,改封韓信為楚王。

成為楚王的韓信便覺得劉邦不重視他了,有人舉報韓信謀反,這讓劉邦對韓信起了疑心,劉邦給韓信降職,韓信也因此和那些反派拉拉扯扯,不過他一直沒有真正的謀反。

劉邦和呂后懷疑韓信,

後來呂后和蕭何聯手抓到了韓信,誅殺了韓信,他的三族呂后也沒有放過,“成也蕭何,敗也蕭何”這句話就是由此而來。

其實韓信真的想要謀反嗎?不見得如此,他想要謀反的話早就謀反了,沒必要等到漢朝建立之後,他沒有那個狼子野心,是高祖不再信任他,收了他的兵權。

“飛鳥盡,良弓藏”,是高祖的不信任讓他心生不滿,才會和那些人拉拉扯扯,不過他最終也沒有謀反卻被誅了三族。

彭越

彭越,碭郡昌邑人,秦朝末年,他在魏地舉兵起義,劉邦從碭北上攻擊昌邑的時候,彭越便派兵援助他,在彭越的手下有很多人,但他們並沒有一個歸屬,思忖過後,他帶著一行人投奔了劉邦,和韓信一樣成為了劉邦手下的一員大將。

他為劉邦征戰沙場,戰功卓越,在劉邦稱帝后,他被封為了梁王,後來劉邦誅殺了異姓王,這讓彭越心有餘悸,部下開始慫恿彭越謀反。

彭越對劉邦非常衷心,並不同意部下的主意,一怒之下,他的部下找到了劉邦,舉報彭越謀反。

劉邦知道這件事後先將他貶為了平民,流放到了蜀地,彭越是個大英雄,呂后為了永無後顧之憂,便慫恿劉邦殺了彭越。

呂后找人舉報彭越謀反,

查明瞭所謂的證據後,劉邦便誅了彭越的九族,將他的首級斬首示眾,呂后更狠,讓人把他的屍體剁成了肉泥。

韓信和彭越都是漢朝時期的開國功臣,為漢王朝的建立立下了汗馬功勞,天下平定之後,劉邦不再需要他們了。

他們能力超群,這樣的優勢導致他們成為了劉邦的眼中釘、肉中刺,當然不止他們,

還有一些漢朝的開國功臣也一樣,他們的結局都成為了被殺,異常悽慘。

景帝時期殺文武功臣

劉邦的子孫們都繼承了他的行事作風,在漢景帝時期也是如此,對待有功的臣子薄情寡義,比如說一代文臣晁錯和一代名將周亞夫都落得了一個慘死的下場。

1、晁錯

晁錯,出生在潁川,年少時期,他師從張恢,學習了法家思想,後來他又學習了儒家思想,兩種思想的融合,讓他成為了一個有雄才大略的人,後來他被任命為太子舍人、門大夫,輔導太子。

漢文帝前十一年,匈奴來犯,這讓文帝非常頭疼,

晁錯便提出了很多有建設性的幾個建議,這讓文帝非常欣賞他,文帝的兒子景帝劉啟對於晁錯也是非常欣賞。

景帝繼位之後,經常召見晁錯議論國家大事,對他是言聽計從,非常寵信他,這讓其他官員意見頗多。

後來晁錯提出了削藩的事情,這個事情牽扯到了諸侯王的利益,諸侯王自然是都不同意,晁錯冒著很大的風險進行了強行削藩。

他的父親為了勸阻他甚至服毒自盡,他還是堅持著自己的想法,強行進行了削藩,直接導致了後來的七國之亂,在他的建議下,景帝親自帶兵平反叛亂。

七國聯合起來叛亂諸侯王只是為了拿回曾經的封地,他們對晁錯恨之入骨,要求景帝斬了晁錯,

景帝最終決定犧牲晁錯以換取諸侯國退兵,景帝派官員彈劾晁錯,這個官員提議將晁錯滿門抄斬。

晁錯在不知情的情況下就被帶了出去,他被腰斬時還穿的是朝服,晁錯其實並沒有錯,他一心輔佐景帝,一心為了國家利益,

景帝卻為了堵住悠悠眾口犧牲了他,而且是處以腰斬之刑,簡直是可悲可嘆。

周亞夫

周亞夫,沛郡豐縣人,他的父親是太尉,漢文帝后二年,他的父親離開了人世,因為哥哥犯錯被斬了,便由他他繼承了父親的爵位為絳侯,漢文帝二十二年,匈奴頻繁來犯,文帝趕忙派人抵禦守衛,周亞夫守衛細柳。

周亞夫對於軍隊有自己的一套,士兵在他的手下都非常聽話,唯他馬首是瞻,而且士兵們是隻聽他一人的話,軍心很齊,哪怕是文帝到來安慰軍心也要徵求他的意見才可以開城門。

文帝見了他手下計程車兵之後感嘆他治兵有道,是一個不可多得的真將軍,在他離世之前,還交代他的兒子景帝,以後可以重用周亞夫,他是一個好將軍。

漢景帝時期,因為晁錯強行削藩引起了七國之亂,景帝派周亞夫去平定叛亂,周亞夫有勇有謀,

在他的帶領下,叛亂被平定了,他為漢王朝加強中央集權作出了很大的貢獻。

公元前125年,備受景帝信任的周亞夫成為了丞相,後來因為一些原因,景帝和周亞夫的意見有分歧,兩人之間逐漸疏遠了。

周亞夫也有自知之明,年邁之後他便請命回家養老,景帝批准了他的請求,周亞夫年老了,他的兒子便買了一些甲盾,準備在給他發喪的時候使用,結果被他府中的有心之人告上了朝廷,說是他的兒子要謀反,景帝派人找到了周亞夫詢問情況。

周亞夫這個人其他什麼都好,就是脾氣不怎麼樣,這些人的詢問他不知道如何回答,便不予回答,他的沉默讓這些人誤解了,這些人認為他是在賭氣,便告訴了景帝,景帝很生氣,派了廷尉去審理這件事情。

在廷尉面前,周亞夫說出了這些東西是給他去世之後使用的,廷尉絲毫沒有給他面子,對他出言諷刺,說他要在地底下去謀反。

對於一個一輩子都忠心耿耿的老臣來說,有人舉報他謀反讓他已經很不舒服了,還被人出言這樣諷刺,這簡直讓他無法忍受,

回去之後他便鬱鬱寡歡,多天絕食,在五天之後,他絕食而亡。

一個對國家有著汗馬功勞的大臣,最終卻絕食而亡,應了周亞夫年輕時別人預測的那句他會被餓死,可見景帝對於曾經有功臣子的薄情寡義。

武帝時期最冤枉的有功之臣之一

漢武帝劉徹時期,和他的父輩一樣,也有冤枉而死的大臣,這個大臣便是主父偃,主父偃出身于山東省的一個貧寒家庭卻是個有大志的人,早年便學習了長短縱橫之術,後來又學習了《易》《春秋》和百家之言,是個非常有才華的人。

他到達長安之後,上書漢武帝便得到了武帝的召見,成為了官員,可見他的能力有多強。

他成為了武帝的顧問,他建議武帝進行“大一統”,為了加強中央集權,他向武帝提出了可以實行推恩令,非常有成效,不過後來主父偃糊塗了,他想把自己的女兒嫁給齊厲王遭到了齊國的拒絕,這讓他對齊王懷恨在心,想要打擊報復他。

他知道齊王和姐姐亂倫的事情,便慫恿武帝讓他去齊國查齊王與姐姐亂倫的事情,武帝同意了,他便來到了齊國當國相,查出了這件事情,他查出的證據都指向了齊厲王,齊厲王年輕,膽小不經嚇,居然喝藥自盡了。

齊厲王因為年輕,並沒有留下後代,齊國也就兼併回了中央,早在之前,燕王就因為主父偃的告狀慘死,封地被收回中央,這讓諸侯國都對主父偃意見頗多,畢竟亂倫的事情其他諸侯國也有。

趙王家裡就有這樣的事情,趙王先下手為強,趁著主父偃離開,他向武帝舉報主父偃收了賄賂,還謀殺了齊厲王,這下可不得了,等主父偃回來之後,他便被抓進了監獄。

武帝本不想殺主父偃的,因為他是有能力的,把他抓進監獄也是以儆效尤

,但主父偃這個人不怎麼會處理人際關係,在朝中自然是樹敵頗多,很多人都想推倒他。

他出身貧窮卻又心懷大志,過了很長時間苦日子的他對金錢是異常的看重,從他要自己的女兒嫁給齊王就能看出來,他比誰都清楚齊王與姐姐亂倫的事情,是個正常人都不會同意女兒嫁給齊王了吧,主父偃卻堅持女兒嫁給他,攀附權貴。

他位高權重受到了皇帝的信任,很多人都趨炎附勢前來巴結他,拿錢賄賂他,他也來者不拒,只要是錢都收下了,這便是他最大的把柄,和他關係不好的人紛紛以這個理由彈劾他。

武帝也因此認為推行推恩令是諸侯國賄賂了主父偃所致,其實主父偃提出的推恩令真的是一個為了國家好的政治手段,武帝覺得齊王的死也是受到了主父偃的逼迫所致。

主父偃被抓之後承認了接受了諸侯國的賄賂,武帝勃然大怒,

在奸人的慫恿之下滅了主父偃的九族,主父偃的死可真是冤枉,他只是接受了賄賂,卻落得了一個誅九族的下場。

結語

漢朝有大功的臣子,不論是文臣還是武將,很多最後都落得了一個悽慘的下場,這也是為何說漢朝是歷史上最薄情寡義的朝代,不過這些功臣也有錯誤,他們看不清歷史也看不清君王,功高震主遲早會成為君王的隱患,最終落得一個悲慘的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