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蜀戰功比諸葛亮張飛大,趙雲為啥被劉備打壓十年不得升官封侯?

受演義小說的影響,人們都以為諸葛亮是蜀漢第一軍事家,其地位是劉備之下所有人之下。但是我們細看三國正史就知道,劉備活著的時候,一直沒有給諸葛亮封侯,諸葛亮最大的軍職是雜號軍師將軍。按照漢朝制度,取勝並殲敵千人則主將封侯,可見劉備在世的時候,諸葛亮從未獨立指揮過大規模戰役。而被演義小說寫成超級打手大保鏢的趙雲趙子龍,正史記載他在入蜀征程中,戰功超越了諸葛亮張飛。

今天咱們要聊的話題,就是在諸葛亮張飛趙雲帶兵入蜀分進合擊的征途中,誰的功勞最大。其實這個問題很好解答:佔領成都之後誰升官了,誰的功勞就最大。細看三國正史,我們就會發現只有一個人被提升了軍銜。同時我們也會發現另一個問題:這位唯一被提升官職的名將,卻為啥被劉備雪藏了十年不得升官封侯?

入蜀戰功比諸葛亮張飛大,趙雲為啥被劉備打壓十年不得升官封侯?

在《三國志》《華陽國志》等正史記載中,諸葛亮張飛趙雲兵分三路,拿下了四個郡:“趙雲自江州分定江陽、犍為,飛攻巴西,亮定德陽。”看了《華陽國志·公孫述劉二牧志》這段記載,讀者諸君是否發現了點什麼?沒錯,按照戰功排序,趙雲確實是排在了首位,其次是張飛,最後是諸葛亮。

《華陽國志》這種排序是準確的,因為四個攔路軍事要地,趙雲拿下了江陽、犍為兩個郡,戰功最大;張飛拿下了一個巴西郡,還收穫了一個將軍嚴顏(巴西趙筰拒守,飛攻破之,獲將軍嚴顏),戰功第二;諸葛亮拿下了一個德陽郡,沒有斬擒敵將,戰功居第三。

入川之前,張飛的職務是宜都太守、徵虜將軍、新亭侯,這個職務保持到劉備進位漢中王而沒有變;諸葛亮是軍師中郎將,這個職務在劉備進位漢中王之前也沒有變;趙雲入川之前是牙門將軍,“成都既定,以云為翊軍將軍。”也就是說,漢中之戰開始之前,趙雲就升官了,而且升的還是劉備專門為趙雲發明的軍銜。

入蜀戰功比諸葛亮張飛大,趙雲為啥被劉備打壓十年不得升官封侯?

等到漢中既定,劉備稱王,論功行賞,這時候趙雲卻被忘記了:張飛昇任右將軍、假節,諸葛亮升任軍師將軍、署左將軍府事,漢水之戰空營計救黃忠擊敗曹操的趙雲趙子龍,沒有封賞,只給了一個沒有正式任命的“虎威將軍”稱號——請注意,這不是正式軍銜,而是口口相傳的讚美之詞。

關羽犧牲,劉備稱帝,封侯拜將:張飛為車騎將軍領司隸校尉、西鄉侯;諸葛亮為“丞相錄尚書事,假節,張飛卒後,領司隸校尉”,沒有封侯;趙雲原地踏步,沒有升職,沒有封侯。直到劉備駕崩劉禪繼位,章武改元建興,趙雲才被諸葛亮(名為劉禪)提升為中護軍、徵南將軍,封永昌亭侯。

這時候我們就奇怪了:趙雲一直緊緊追隨劉備寸步不離,趙雲的戰功有目共睹,可是以成都既定為分水嶺,劉備和趙雲的關係為什麼漸行漸遠,不管趙雲立下多大功勞,劉備都不肯升遷他的官職呢?要知道劉備可是以知人善任著稱的呀!

入蜀戰功比諸葛亮張飛大,趙雲為啥被劉備打壓十年不得升官封侯?

差點翻爛三國史料,我們才找到原因:原來趙雲得罪了劉備,可能也得罪了荊州派諸將(諸葛亮當時也是將),但是趙雲卻用自己的大義大節,給蜀中士族留下了深刻印象,強烈要求給劉備諡號的,恰恰是非荊州派也非劉備老班底的姜維姜伯約。

那麼趙雲是怎麼得罪了劉備和荊州派的呢?這還要從劉備拿下成都說起。

“益州既平,賜諸葛亮、法正、飛及關羽金各五百斤,銀千斤,錢五千萬,錦千匹。”這些金銀錢帛從何而來呢?當然是劉璋的府庫,也是蜀中百姓的賦稅積累,更是賑濟災民發展生產的儲備金。除了大秤分金小秤分銀,劉備還準備把原來有主沒主的蜀中良田美宅也分了:“時議欲以成都中屋舍及城外園地桑田分賜諸將。”

入蜀戰功比諸葛亮張飛大,趙雲為啥被劉備打壓十年不得升官封侯?

請注意,是“時議”而不是劉備專斷,這說明跟著劉備入川的眾將官都已經摩拳擦掌準備大發橫財了。正當大家興高采烈做著發財夢的時候,趙雲站出來破了一盆冷水:“霍去病以匈奴未滅,無用家為,今國賊非但匈奴,未可求安也。須天下都定,各反(返)桑梓,歸耕本土,乃其宜耳。益州人民,初罹兵革,田宅皆可歸還……”

打臉了!趙雲這一番話,不但打了劉備的臉,也打了功臣宿將的臉:你們看看霍去病,再看看你們這副貪財嘴臉,想想被戰火殃及的蜀中百姓,你們還好意思搶人家房子搶人家土地嗎?

在三國正史中,漢中之戰後直到劉備駕崩,趙雲一直被雪藏,諸葛亮張飛魏延分封拜將封侯,趙雲卻原地踏步了十年之久:從建安十九年到章武三年(214年到223年),這十年間趙雲毫無建樹,只是在劉備興兵伐吳的時候,又站出來反對了一下。

這時候我們應該能得到答案了:劉備曾經對趙雲寄予厚望而且是不吝賞賜的,拿下成都之後,諸葛亮張飛趙雲這三位後繼入蜀將領中,只升遷了趙雲一個人的官職。這一方面是趙雲在入蜀作戰中戰功最大,另一方面也能看出劉備跟趙雲關係確實很鐵。

入蜀戰功比諸葛亮張飛大,趙雲為啥被劉備打壓十年不得升官封侯?

但是趙雲被雪藏十年寸步不進,也告訴了我們一個道理:作為部下,是不能表現得比主公還深明大義的,那是劉備的專屬牌坊。

你看人家諸葛亮,金銀財帛拿著,一言不發(不可說),劉備伐吳風險極大,諸葛亮還是一言不發(說了也不聽);法正倒是經常跟劉備“唱反調”,但他那是說劉備不好意思說的話,做劉備不好意思做的事(取西川,娶吳妹),實際是替劉備背鍋頂雷。

諸葛亮知道什麼時候該閉嘴,法正知道該替誰背鍋,所以仕途坦蕩。而趙雲耿耿忠心知無不言言無不盡,就怪不得劉備把他雪藏十年不得升官封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