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焦作發現三國徐庶之墓,墓地開啟,揭曉一個千年傳說

漢末三國諸多運籌帷幄的謀士中,“於新野高歌自薦,到曹營一言不發”,徐庶徐元直對蜀漢劉備來說至關重要,畢竟有了徐庶力薦好友孔明,劉備才能三顧茅廬問計天下,而離開蜀漢投身曹魏後,徐庶的才華卻始終未得施展,生平遠沒有諸葛亮那般濃墨重彩,歷史上真實的徐庶亦與演義中人相距甚遠。《三國志》《魏略》記載,潁川人士徐庶,出身尋常布衣,然而徐庶(初名徐福)不事田壟耕作,卻喜習練武藝,好俠義之事,最終因此招致禍事,命幾休矣。好在同鄉好友出手相救,使得徐庶化險為夷,這一遭後,讓徐庶心境大改,他收起不羈,改名徐庶,辭別父老出門遠行遊學。

河南焦作發現三國徐庶之墓,墓地開啟,揭曉一個千年傳說

在學舍讀書期間,眾人聞聽徐庶從前的舊事,紛紛疏遠。徐庶倒絲毫不放在心上,反而發奮熬讀經史典籍,每天雞鳴即起夜半仍奮筆疾書,不肯歇息,如此很短的時間內,便已學識優長。此間徐庶結識了潁川名士石韜,石韜亦是才識過人,兩人遂成摯友。初平二年公元191年,袁本初袁紹率18路諸侯人馬浩浩蕩蕩征討董卓,霎時間烽煙四起,而劉表坐鎮的荊州卻安如往常,故而四處離人都攜老扶幼遁往荊州,徐庶與石韜也在此間奔赴荊州。彼時的荊州可謂群英薈萃,琅琊郡諸葛亮、博陵望族崔氏崔州平、汝南名士孟公威等人皆出現在荊州。

此5人於荊州結為好友,又皆心有大才,常一起話風雲闡大志。眾人談及來日成就,能至何位時,諸葛亮自認才堪管仲樂毅,當居相位,而徐庶、石韜、孟公威三人最高也就可為刺史、郡守,未料一語成讖。建安六年公元201年,也就是徐庶到達荊州2年後,漢室宗親劉備也因被曹操征討,四處奔逐無所依靠,無奈之下投奔荊州,荊州牧劉表厚待劉備,並將其安置於新野。聞聽此事的徐庶,立即前往新野自薦,成為劉備麾下的謀士。自此開始一直到建安十二年的6年間,徐庶一直跟隨劉備左右,期間劉備率軍到葉縣擊敗了魏將夏侯惇,所用即是徐庶之謀,但除此以外,徐庶再未有其他功業。

河南焦作發現三國徐庶之墓,墓地開啟,揭曉一個千年傳說

建安十二年,徐庶主動向劉備推舉了好友諸葛亮,劉備依從,三顧茅廬請其出山,彼時徐庶與諸葛亮共事劉備。建安十三年,曹操親提人馬征討荊州,劉備難以抵擋率眾南下,其中就包括諸葛亮及徐庶家小。南渡途中,曹魏虎豹騎追到當陽長坂坡,擒徐庶老母家小,徐庶為人至孝,這才辭別劉備奔往曹魏。然而到達曹魏長達20年間,曹操並沒有重用徐庶,所任僅為郡守、御史中丞,從來就沒有跟隨曹操身邊出謀劃策,其中緣故若何難以知曉。徐庶也就此逐漸淡出史料記載,公元228年以後,徐庶年老患病,悄無聲息的病卒。

徐庶死後,墓冢究竟在何處,史書並無詳細記載。更有古籍指出,徐庶壓根就沒死,而是隱遁修行去了。清代《膠州志》記載,蓬萊山所在的大海中有一小島名為“鼓字洋”,島上常有一鬚髮盡白身著道袍的老翁劃竹筏小舟出沒,此翁正是三國徐庶,那麼徐庶真如傳說中那般隱居修道去了,隨著徐庶墓的發現,給出了答案。河南焦作考古學者介紹,他們在當地縣誌中發現了徐庶墓的記載,墓地就在焦作武陟縣龍源鎮。1976年,考古學者奔赴龍源鎮勘測,最終發現徐庶墓所在地世代稱為“小徐崗”,墓地正處於一塊土坡高崗上,歷時千年歲月,徐庶墓已然荒草雜生,罕有人至。

河南焦作發現三國徐庶之墓,墓地開啟,揭曉一個千年傳說

彼時徐庶墓的墓冢尚且高六米,冢前已沒有任何遺存,墓碑也無處可尋。但學者經過仔細對比記載,確定小徐崗上的墓冢就是三國徐庶墓,隨後人們展開試探發掘。墓冢封土經過檢測,確實為漢末時期。而且墓冢3米下存在磚瓦壘砌的墓室,由於彼時墓室周圍並未發現盜洞,故而學者沒有深入發掘,將墓冢原樣封存保護。

經過多方學者深入分析表明,此處應是三國徐庶墓無疑。而且史書明確記載徐庶晚年病卒,又找到了墓冢所在,那隱遁修道的傳說自然也就不不復存在了。歷史學者也表示,徐庶如果想隱遁,大可不必等到晚年,因為他入魏後不受器重,但仍舊蹉跎了20餘年,沒有離去,足見隱遁一說為後人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