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丕為何不殺漢獻帝?因為郎舅關係?因為大舅哥不忍心殺妹夫?

曹丕為何不殺漢獻帝?因為郎舅關係?因為大舅哥不忍心殺妹夫?

我承認,我是標題黨了。曹丕不殺漢獻帝,跟郎舅關係、親戚感情絕對無關——曹操把女兒嫁給漢獻帝,與感情毫無關係;曹丕如果真的顧念感情,他就不會篡位自立了。

沒有感情的因素,為什麼不殺他?當然是為了利益。而利益呢,又要從兩個方面來分析。

從“利”的一方面來說,殺掉漢獻帝,可以杜絕後患,不至於像清朝初年的“朱三太子案”、“朱五太子案”一樣。反對曹魏的人一定會有,但是少一個藉口,總是好事。

曹丕為何不殺漢獻帝?因為郎舅關係?因為大舅哥不忍心殺妹夫?

問題是,反抗曹魏的人中,對漢獻帝忠心的也不多。少數幾個忠貞之士又沒什麼實力。而有實力的呢,像劉備,倒是巴不得曹丕殺掉漢獻帝呢。要知道劉備稱帝,就是利用了“且傳言漢帝已遇害”的傳言。至於這傳言是真的“傳言”,還是劉備派人編出來的謠言,我們沒辦法細究。總之漢獻帝遇害,劉備就可以理直氣壯地稱帝,與曹丕分庭抗禮,不必有任何輿論負擔了。

這樣看來,殺掉漢獻帝,“利”處實在不多,“弊”處倒是不少。

那麼,留著漢獻帝,“利”“弊”又如何計算呢?

前面說了,對漢獻帝忠心的人並不多,有實力的忠臣就更少。這是因為獻帝從登基開始就是傀儡皇帝,從來沒掌握過實權,當然也沒有機會和能力培養自己的政治班底。這樣一來,在被廢之後,還堅決擁戴漢獻帝、願意為他捨死忘生反抗曹魏的實力派,幾乎就根本沒有了。像祖弼這樣“大罵不絕口而死”的堅貞之士,一定能青史留名,但卻改變不了歷史程序。

漢獻帝不可能形成自己的力量來反抗曹魏,那麼,留著他,“恩養”著他,在經濟上給他豐厚的待遇,甚至給他一定的禮儀,又有什麼好處?

曹丕稱帝,正式開啟了“三國”時代。曹家一定心心念念統一天下,但實力又決定不可能傳檄而定,而一定要經過一番苦戰的。就算軍事上佔有優勢,敵國是負隅頑抗、寧為玉碎不為瓦全,還是甘心投降,這中間的差距實在是太大了。

事實上,蜀漢就沒有頑抗到底。劉禪一見兵臨城下,就主動投降了。被後人罵為“沒骨氣”的同時,是不是劉禪也要暗暗看著漢獻帝劉協的先例:我這位皇帝堂兄投降了,沒事!他死得甚至比曹丕還晚!而且是壽終正寢!

劉禪投降之後,曹魏也沒有殺他,他一直活到西晉時期。而東吳的最後一位皇帝孫皓,也有樣學樣,主動投降。

這就是不殺亡國之君的“利”處了:對招降其他的敵對勢力,能起到示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