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皇帝真的為了金絲楠木而盜墓嗎?

皇帝盜墓的事情,在中國歷史上還是少有,畢竟有損陰德,而乾隆皇帝可不這麼認為,人家玩的不叫盜墓,叫偷樑換柱,這事在清史稿中完全沒有記錄,但是現代考古學家們卻在乾隆的陵墓中發現了明十三陵的木材,這是結結實實打了乾隆爺的臉,坐實了他盜墓的身份。

乾隆皇帝真的為了金絲楠木而盜墓嗎?

乾隆五十二年,曾下令修葺明十三陵。

《清史稿》記錄“乾隆五十二年,三月癸酉,上回蹕。丙子,以重修明陵成,上臨閱,申禁樵採。”

這修葺明陵看著是對前朝的尊敬而,明陵是越修越小,尤以長陵定陵為甚,這裕陵是越蓋越大,其中不言而喻。而實際上卻是將明十陵中的木材運回了北京。這一點也在現代考古學者那裡得到了證實。

如此“鐵板釘釘”的事實,史書上卻不見一點筆墨,乾隆是中國盜墓者中身份最顯貴的嫌疑犯。

明陵裡有什麼好木材,竟然讓大清皇帝想出了偷樑換柱這樣的方法,來盜取呢?

乾隆皇帝真的為了金絲楠木而盜墓嗎?

(明十三陵 長陵金絲楠木圓立柱)

乾隆爺也不缺銀子,為什麼非要拆人家墓呢,這隻有一個原因,那就是木材,因為木材是不可再生資源,特別是金絲楠,幾百年才能長成那麼一點,可遇不可求,有銀子也未必有地方買去。

《五雜俎》中有記載“楠木生楚蜀者,深山窮谷不知年歲,百丈之幹,半埋沙土,故截以為棺,謂之沙板。佳板解之中有紋理,堅如鐵石。試之者,以署月做盒,盛生肉經數宿啟之,色不變也。”

古人認為,做棺材最好的木料是烏木,其次是金絲楠木,最後是黃金柏木。有“黃金萬兩易得,烏木一方難求”的說法。

乾隆皇帝真的為了金絲楠木而盜墓嗎?

2017年岑鞏縣發現的烏木(金絲楠木)

楠木材質細實、富於香氣且耐腐蝕、防蛀,顏值爆表,自古就被認為是最優質的木材。

楠木屬於軟木,容易刮擦,所以做傢俱不適用,但是做成大殿柱子或者棺材確是非常好的材料。畢竟常年埋在地下,常年埋在地下,耐腐蝕才是最重要的指標,而金絲楠木,可以做到幾千年都不會變質糜爛。

明成祖朱棣決定牽都到北京,宮殿的修建以及陵墓都非常受到朱棣的重視,還專門成立了置辦金絲楠木部門。只要在職的官員向朝廷進貢金絲楠木就能立馬升官,平民進貢都能馬上得個一官半職。

而金絲楠木的黃金生長週期需要60年,由於前期的過度開採,到了清朝的時候,已經很難找到筆直成型,可用於建造大梁的楠木了。

乾隆皇帝真的為了金絲楠木而盜墓嗎?

所以皇家規定,金絲楠木只有皇家才可以使用,普通平民如果用了就是僭越。

所以到了乾隆時期,有“1克金絲楠木價值等於10克黃金”的說法。

乾隆更是把金絲楠木比作“天地至美“,宮中做金絲楠木傢俱時,他還要親自去審閱定製的。

乾隆皇帝真的為了金絲楠木而盜墓嗎?

(祾恩殿)

明十三陵地面建築中,最為壯觀的就是祾恩殿,建立高大富麗,這裡面的木結構都是上等的楠木,殿內的 60 根巨柱,都是用整根金絲楠木製成的,直徑很粗,得要兩人合抱。

這大概就是乾隆皇帝惦記明十三陵木材的原因吧,不過盜墓畢竟不祥,乾隆盜別人的墓修建自己的陵寢,結果百年後,他自己也被人盜墓了,落了個屍骨不全,也算是因果迴圈,輪迴報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