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縣名人賈楨的仕途生涯:不到三十中進士,不到五十做尚書

明清兩代,膠東半島人才輩出,培養了不少“尚書級”的人物,如文登叢蘭、福山郭宗皋、掖縣毛紀、即墨黃嘉善、蓬萊沙澄、寧海李永紹、萊陽初彭齡等。其中,在半島北部的黃縣,也有這樣一位代表人物,那就是清代的賈楨(1798-1874)。

關於黃縣賈氏的淵源,《黃縣誌》中記載稱:“賈氏,明洪武三年由平度州界山社遷來……世居城南江格莊及北關,族不甚繁。”

黃縣名人賈楨的仕途生涯:不到三十中進士,不到五十做尚書

就人口規模而言,黃縣賈姓雖然不算太多,但族不在大,有官則名。在清代,黃縣賈姓在科舉中屢有佳績,堪稱一時名門。賈楨的父親賈允升在乾隆六十年考中進士,官至兵部侍郎,已經算是當時名流。而賈楨本人,也在此基礎上更進一步,將黃縣賈姓的名望升至一個新高度。

根據史料記載,賈楨的仕途起點,始於道光六年(1826)。當年,28歲的他考中一甲二名進士,即俗稱的“榜眼”,差一點改寫登州無狀元的歷史。科舉的優秀表現,使得他直接進入了翰林院,任編修一職。翰林院,在古代被視為儲才重地,提拔的機會比較多。

黃縣名人賈楨的仕途生涯:不到三十中進士,不到五十做尚書

從政的前十五年,賈楨主要是在翰林院和上書房度過,先後擔任編修、侍講、侍講學士、少詹事、內閣學士等職務。雖然沒有地方歷練的經驗,但長期的中樞工作,也使得他逐漸成為皇帝身邊的熟人跟紅人。

道光二十一年,賈楨的仕途進入快車道。當年,他被提拔為工部侍郎(正二品),又調到戶部。侍郎為六部副職,已經是朝廷重臣,多少進士熬一輩子也做不到這個位置。不過,賈楨並沒有停下升遷的腳步。擔任侍郎六年之後,道光二十七年,他先被提拔為左都御史,後又轉任禮部尚書,成為一品大員。當年,賈楨是49歲的年紀。

在道光朝,賈楨青雲直上。到了咸豐朝,他的職務雖然多有變動,但屹立不倒。

黃縣名人賈楨的仕途生涯:不到三十中進士,不到五十做尚書

咸豐三年,他獲得太子太保的加銜,任上書房總師傅,兼管順天府尹;五年,兼管工部,並晉升為武英殿大學士。

值得一提的是,賈楨不僅官大,而且在兄弟當中屬於長壽的一個。咸豐六年,賈楨的母親去世,他上了一道奏摺說:“臣兄弟五人,諸昆疊故,臣幸僅存。”請求自己回鄉守制。

到了咸豐八年,丁憂結束之後,他以大學士銜補吏部尚書,仍充上書房總師傅。尋復授體仁閣大學士,管理兵部,兼翰林院掌院學士。而後來,在英法聯軍進攻京師的時候,他還是京城的團防大臣。

黃縣名人賈楨的仕途生涯:不到三十中進士,不到五十做尚書

咸豐皇帝在承德避暑山莊去世之後,進入同治朝時代。在辛酉政變前夕,賈楨與其他人聯名上奏摺,請求兩宮皇太后垂簾聽政,因此在同治初年波詭雲譎的局面中,他始終聖眷不衰。同治六年,他七十大壽,皇家為之賜壽,禮遇規格很高。

同治十三年,76歲的賈楨去世,朝廷依大學士例賜卹,加贈他為“太保”(正一品),入祀賢良祠,諡號“文端”。要知道,膠東歷史上赫赫有名的抗倭名將戚繼光,也只不過是“少保”而已(當然戚繼光生前為少保,賈楨死後贈太保,有所區別)。而差不多同一時期,能夠被賜予“文端”諡號的,還有一位就是桂良。桂良,曾擔任過軍機大臣、直隸總督,還是恭親王奕?的岳丈。賈楨的諡號與他相同,其地位可見一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