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人輕鬆弄死趙高,其身份卻成歷史之謎,至今查不到他是誰

秦始皇統一中國後,就開始變得暴虐成性,而且他在滅掉六國過程中,得罪了不少人,這些國家有不少復仇者,比如張良就曾經刺殺過秦始皇,只是沒有成功而已,秦始皇到後期已經變得驕奢淫逸,手下提的逆耳忠言他已經聽不進了,反而是趙高這類人說的話他喜歡聽。

趙高到底是從哪來的,史料至今沒有定論,又說趙高的母親因為犯錯,身體被搞殘疾了,在獄中工作,趙高就是出生在這種地方,當然還有一種說法,據說趙高曾是趙國的貴族,但趙國被秦國滅了,趙高為了報仇不惜揮刀自宮,來到秦始皇身邊搞破壞。

此人輕鬆弄死趙高,其身份卻成歷史之謎,至今查不到他是誰

不管趙高是從哪裡來的,反正秦國在他的搗鼓之下,果然奄奄一息,而秦始皇晚年又十分寵愛趙高,就這樣趙高的權勢越來越大,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外出遊玩時,不幸死在途中,臨死前他讓趙高幫他擬旨,要求把公子扶蘇調回來繼任當皇帝。

當初公子扶蘇因為進諫勸父親少搞點勞民傷財的事情,結果被髮配到邊疆跟蒙恬一起修長城了,但在秦始皇心裡還是比較喜歡這個兒子的,他也打算把皇位傳給公子扶蘇,但趙高幫秦始皇擬旨時故意寫成賜扶蘇自盡,當公子扶蘇受到父皇的旨意時,一時愚忠自殺了。

此人輕鬆弄死趙高,其身份卻成歷史之謎,至今查不到他是誰

就這樣公子扶蘇被趙高殺死,擬狡詔的事情丞相李斯也有參與,後來兩人共同把秦始皇的傻子胡亥推上皇帝位,胡亥作為一個傻子,比後來的劉禪強不了多少,事事都聽趙高的,後來李斯看不慣趙高的胡作非為,結果也被趙高給殺掉了,這是趙高是朝中隻手遮天了。

胡亥不管趙高如何把持朝政,他一心只是享樂,大量收集美女、珍寶等財物,搞得天下百姓民不聊生,而趙高卻從不把這些民眾鬧事告訴他,就算他聽到了也假裝沒聽到,最終趙高還逼死了胡亥,打算自己等級稱帝,可惜當他要登基是,突然地震來了,趙高最終沒能當上皇帝。

此人輕鬆弄死趙高,其身份卻成歷史之謎,至今查不到他是誰

趙高或許覺得這是天意不讓自己當皇帝,所以他只能找到另一個嬴氏家族繼承人當皇帝,這就是子嬰,也就是秦三世,子嬰是個有計謀的人,他知道當時全國都爆發了起義,當趙高提出讓子嬰去祭祖時,他將計就計,稱病不出,趙高親自來請時,他直接讓刺客殺了趙高。

趙高一生搬弄權術,秦始皇也被他玩了,他害死了公子扶蘇,還謀害了李斯,最終在朝堂上指鹿為馬,還殺死胡亥,這些“戰績”聽起來很不錯,但子嬰輕輕鬆鬆就弄死了他,真是強中更有強中手,趙高終於還是死了。

此人輕鬆弄死趙高,其身份卻成歷史之謎,至今查不到他是誰

然而子嬰到底是誰,他雖然殺死了趙高,可他自己的身世卻是歷史之謎,至今史學家也沒搞清楚子嬰到底是書,有人說他是秦始皇的弟弟,也有人說他是胡亥的哥哥,還有人說他是胡亥的侄兒,總之至今沒人能查到他到底是誰。

參考文獻:《中國通史》,《史記》,《戰國策》,《 秦始皇帝陵博物院 》等

歷史二:玄武門之變以前,李世民勢力明顯不如太子李建成,他是怎麼取勝的

李家這兩個兒子都非常出色,大可稱作“人中龍鳳”。因為歷史是由勝利者書寫的,所以李建成在歷史上的痕跡比較少,彷彿他真是一個無能太子,只會暗害大有聲望的李世民。

其實不是這樣的,李建成也為大唐做了許多事。

此人輕鬆弄死趙高,其身份卻成歷史之謎,至今查不到他是誰

李建成是李家的嫡長子,李淵對他極其倚重。當年起兵前,李淵是太原留守,李世民和他一起在太原,李建成則帶著李家族人居住在河東。不管李世民、劉文靜、裴寂等人怎麼勸說,李淵都猶豫不決,沒有下定造反的決心。

直到李建成到了太原,也勸他反,他這才同意了。可見李建成對李淵的影響很大,如果李建成不靠譜,李淵不會這麼看重他。

晉陽起兵,李淵派李建成和李世民去招募義兵,是以李建成為主,李世民為輔。李建成不負父望,招募到了許多義兵,並且整頓軍紀訓練新兵,極有成效。

此人輕鬆弄死趙高,其身份卻成歷史之謎,至今查不到他是誰

李世民軍功赫赫,李建成也極有軍事才能。那時西河郡丞高德儒不肯降李家,李建成只用了9天就平定西河,並且這9天還包含來回往返的時間。

攻克長安、多次打退突厥的入侵、擒斬劉黑闥、平定山東,這些都是李建成的功績,只是後來李淵稱帝,立李建成為太子,他認為太子是國之儲君,不應該再親上前線,李建成這才從軍事轉向政治。

政治方面,李建成更是個中好手,可以說唐朝初年的很多政策都有他的影子,極得大臣的擁戴。雖然此時李世民已經是秦王,在軍中威望極高,但在朝中,眾臣認可的是李建成。

至於李淵,更是從一開始就將李建成視為繼承人,他雖然寵愛李世民,對李建成卻更好。

此人輕鬆弄死趙高,其身份卻成歷史之謎,至今查不到他是誰

這也是李世民為什麼要發動玄武門之變的原因,因為在政治上、父親的寵愛上,他都沒有勝算,只能透過武力政變,從肉體上消滅李建成。

玄武門之變能成功,在於出其不意。無論是李建成、李元吉或者李淵,他們都想不到李世民會做出這種事,也就沒有防備。簡單來說,這就是個意外。

參考文獻:《中國通史》,《史記》,《舊唐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