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說押送生辰綱是楊志的一道"送命題"

沒有陰謀論,乾淨聊水滸之十三

為什麼說押送生辰綱是楊志的一道"送命題"

楊志憤悶道:“不爭你把了生辰綱去,教俺如何回去見得梁中書?這紙領狀須繳不得,就扯破了。如今閃得俺有家難奔,有國難投,待走那裡去?不如就這岡子上尋個死處。”——《水滸傳》第十六回

楊志是被自己逼上梁山的。這一點,在生辰綱的故事裡早有體現。

晁蓋集齊打劫生辰綱的人選的同時,梁中書和夫人也開始找人押送生辰綱了。給岳父大人送禮物,自然不可以用軍隊的人,否則大刀聞達、天王李成,這倆人是後來頂著林沖、秦明等人的堵截,還能殺出重圍的人;除了他倆,梁中書手下還有索超這種大將。隨便派一個押送生辰綱就得了。

為什麼說押送生辰綱是楊志的一道"送命題"

但在梁中書的設想裡,押送生辰綱應該是這樣的:

著落大名府差十輛太平車子,帳前撥十個廂禁軍監押著車,每輛上各插一把黃旗,上寫著:‘獻賀太師生辰綱’。每輛車子再使個軍健跟著,三日內便要起身去。

既然去年生辰綱丟了,那麼今年再送生辰綱的時候,就應當使用官軍才能確保萬無一失。但梁中書畢竟有自己的操守,所以並非手下無將,而是如果讓朝廷武將帶軍隊押送生辰綱去東京。這件事的性質就不好講了。

當然,並非沒有人選。地位低微、武功高強的楊志,簡直是上天送給梁中書的禮物。然而楊志的思路,卻和梁中書完全不一樣:

楊志的基本思路是,偷偷押運生辰綱,堅決不大張旗鼓。當然,最終楊志以拒絕押運為代價,梁中書同意將生辰綱全權交給楊志。

為什麼說押送生辰綱是楊志的一道"送命題"

從結果上看,梁中書的建議似乎更加可行。我們知道,在當時的地界上,就連水泊梁山,在林沖加入後也不過就“王倫、宋萬、杜遷、林沖等人帶著五七百嘍囉打家劫舍”。而楊志如果能夠帶著梁中書給的五百個士兵,再怎麼樣也比水泊梁山的戰鬥力強。

而此時江湖上的強人,有戰鬥力可以帶人圍剿楊志帶領官軍的山頭,還沒產生呢。但問題在於,楊志為什麼要反覆以“不敢去送”為理由,一定要悄悄押送生辰綱呢?

簡單的說,立功心切。

對楊志來說,從刺配的犯人變身成為梁中書眼前的紅人,這已經是開掛的人生了。那麼如果有立功的機會可以讓自己攀上蔡京這棵大樹,他的結果隨便怎樣,也比在東京混禁軍教頭的林沖要好的多。所以在押送生辰綱的問題上,楊志必須要同時滿足兩個目的:

第一, 成功押送生辰綱。

第二, 必須要以自己的方法押送生辰綱。

為什麼說押送生辰綱是楊志的一道"送命題"

這也很好理解,對楊志來說,如果按照梁中書的思路押送了生辰綱,那麼楊志就是一個“跑腿的”,一方面無法顯露楊志的武功智謀;另一方面,這個功勞也很容易被別人直接放在梁中書或者其他人的頭上。

所以在押送生辰綱的問題上,楊志其實是給自己立下了“軍令狀”。也就是必須按照屬於自己的方法押送生辰綱。

正因為如此,出發時,蔡夫人的奶公打算隨軍前行,才給楊志埋下了一個大坑。

為什麼說押送生辰綱是楊志的一道"送命題"

按照正常邏輯,既然奶公是蔡夫人的人,而梁中書家裡又是蔡夫人說了算的。那麼楊志在一路上只要和奶公搞好關係,日後到了蔡京府上,也有人幫自己說話,不是很好嗎?

但問題在於,楊志真的沒有退路。押送生辰綱是他唯一升遷的機會。所以楊志只能揣著明白裝糊塗,將奶公和普通軍士一樣對待。每天催逼大家趕路的效果,就是隻要儘快趕到東京交差,事了拂衣去,深藏功與名。

所以楊志只能揣著明白裝糊塗,在押送的道路上堅持不聽奶公的話,堅持趕路,逼的大家苦不堪言。當然,等到生辰綱丟掉後,楊志被迫落草二龍山;而奶公等人因為和楊志並沒有什麼關係,最終編了一套詞,將責任都推在了楊志身上。

為什麼說押送生辰綱是楊志的一道"送命題"

其實《水滸傳》裡的好漢總有林林總總的顧慮,不得已。就好像對林沖來說,他不能因為高衙內調戲自己老婆的事,就放棄自己八十萬禁軍教頭不做;而對楊志來說,當他被梁中書賞識的一刻開始,就註定了他必須不停的賭,不停的用自己的方法做事。

得罪人?那是必然的。

背黑鍋也就在情理之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