爵位變遷史:古代爵位越來越不值錢,你知道為什麼嗎?

但我們縱觀史冊,隨著王朝更替時代變化,這個爵位也是越來越不值錢,在秦漢時期有萬戶侯(一萬戶百姓所應該繳納的賦稅都上交給你),但到了明清時期連百戶侯都極為少見。這是為什麼呢?今天筆者就跟大家一起看看古代的爵位變遷,也看看古代的爵位是怎麼一步步跌下神壇的。

爵位變遷史:古代爵位越來越不值錢,你知道為什麼嗎?

首先我們得知道爵位分什麼型別,一般情況下爵位分為宗室和功臣,宗室就是指歷朝歷代的皇族,功臣就是指為國家做出重大貢獻的外姓。另外,爵位還分世襲和非世襲兩種。世襲就是子孫後代一直享受,不過這個在歷朝歷代都非常少,而且一般情況下被封為世襲的爵位擁有者下場都非常悽慘,因為世襲爵位意味著你功勞很大。但功勞很大就意味著你功高蓋主而且有謀反的能力,所以,大家懂的。

爵位變遷史:古代爵位越來越不值錢,你知道為什麼嗎?

上面我們提到的都是男性爵位,但在古代除了男性爵位之外還有女性爵位。一般來說女性爵位也分宗室和功臣,至於世襲的筆者沒有發現。女性最早的功臣類爵位應該是漢高祖劉邦封的雌亭侯許負,但翻遍史書女性真正因功受封爵位的屈指可數,大概3位吧。

至於宗室的爵位就是我們所熟知的郡主,公主之類的,因為血緣關係的親疏所封爵位的大小也有所不同,比如公主就比郡主大。

爵位變遷史:古代爵位越來越不值錢,你知道為什麼嗎?

爵位這個存在最早是出現在商朝時期,當時商王為了表揚那些幫助自己打天下的功臣,就賜給了他們一種稱號,叫方伯(後來簡稱伯),比如周朝的先祖就是一處方伯。但商王封了幾個方伯之後就發現這是個錯誤,因為那些人天高皇帝遠自己又管不著,萬一造反怎麼辦?

於是商王又根據射靶(射箭的那個圓)的形狀發明了侯這個字,也就是侯爵的來歷,但在當時只有絕對的王室宗親才能封為侯爵,而且侯爵就是用來監管方伯的。但到了後面商王又發現侯爵也不夠用了,因為封爵就意味著你要行禮和表示臣服,但有的侯爵年齡大,有的侯爵年齡小,而且血緣關係的親疏也不一樣,於是商王又發明了公爵,但沒等公爵實行下來商朝就被周滅了。

爵位變遷史:古代爵位越來越不值錢,你知道為什麼嗎?

周武王繼位後,我們現在看到的最開始的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被正式確定下來,其中公最大,男最小(子爵的出現是因為在商周時期某一方面非常厲害,所以會被尊稱為子,而男爵是因為商周時期成年的男性貴族被人尊稱的統一名字就是男)。

爵位自商朝開始,自民國結束。中華民國創立之後一切的爵位都被廢除,相應的優待也被廢除,雖然在溥儀和袁世凱倒行逆施的那段時間裡還短暫地出現過,但在鬧劇過後爵位還是徹底消失了。

爵位變遷史:古代爵位越來越不值錢,你知道為什麼嗎?

筆者翻閱史書大概總結了三次爵位變遷史,但都是下降的,沒有說加碼的。

第一次爵位變遷是在西周初年。前文筆者提到了周武王確立了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此時的爵位分量非常重,比如大名鼎鼎的姜子牙和周公旦也只是個侯爵,公爵就只有自己僅存的幾個長輩,至於那些開國功臣無一例外全是伯爵。

但周公旦為了幫助成王鞏固天下,在他攝政的那段時間裡大封天下,一連封出去上百個侯爵,這就是爵位的一次變遷,也就是不值錢的第一次。

爵位變遷史:古代爵位越來越不值錢,你知道為什麼嗎?

第二次,戰國及秦漢時期。經過七百多年的兼併戰爭後原先的數百位公,侯爵只剩下十幾位,而這些人開始不滿足於侯爵甚至公爵,他們想要更高的爵位,於是曾經天下只有一個王的局面變了,齊國、秦國和楚國等強國接二連三地稱王,讓爵位之主(王)也變得不值錢了。

不僅如此,秦朝誕生後秦國內部的二十等爵位正式上線(漢朝也使用秦國律法),這就讓曾經的5等爵位變成了20等,爵位更加不值錢了。

爵位變遷史:古代爵位越來越不值錢,你知道為什麼嗎?

第三次,宋明清時期。原本的爵位都有食邑,比如萬戶侯,都有實權。但明清時期的爵位哪怕是公爵也只有薪水(很多)但沒有實權,而且爵位基本都是軍人透過戰功所得,而宋明清時期又是重文輕武,因此有爵位也得被文官鄙視,所以爵位是真的不值錢了。

爵位變遷史:古代爵位越來越不值錢,你知道為什麼嗎?

綜上所述,筆者自認為說的應該還是比較明白的,爵位越來越不值錢,其實就是朝代發展統治者需要更多的等級來確定自己的位置,要不然三兩下你就做到了最大,那你接下來是不是就得等著謀反了?所以說,爵位的變遷是時代發展的必要進步,雖然不那麼值錢了,但還是很吃香的,畢竟可以不幹活光拿錢嘛,是吧?

參考資料:《中國古代官制》《中國官僚政治研究》《史記》等。

圖片來源於網路,若有侵權,請聯絡作者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