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國寶:黃金編鐘重見天日之謎

大家好,我們的搞笑風水擺佈第一人又來了,今天起我們一起來分享歷史知識,也許你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收穫哦。

乾隆為慶賀自己80歲生日,下令鑄造一套16枚黃金編鐘,所用黃金多達一萬多兩。編鐘按照古書記載的名稱鑄造,現在仍舊金光燦爛地陳列在故宮博物院的珍寶館內。民國時,政府派了大批專家在故宮挑選國寶,裝箱運到西南大山裡珍藏,可是專家們並沒有找到這套黃金編鐘,這件事成了民國政府的難言之隱。這個謎直到20世紀50年代才為兩個保護編鐘的有功人士所道破。

中華國寶:黃金編鐘重見天日之謎

乾隆是我國曆史上好大喜功的皇帝之一。好大喜功一方面為中國作出了某些卓越的貢獻,另一方面卻會耗費大量的民脂民膏。乾隆五十五年(1790)為慶賀自己的80歲生日,下令鑄造一套黃金編鐘,所用黃金多達11439兩,再加上人工、配料等,耗資遠不止這個數。

圍繞乾隆的生日慶典,清朝政府耗資巨大,鑄造編鐘就是其中的一項。編鐘共16枚,據稱編鐘能演奏美妙的音樂。這套編鐘曾經隱沒不見,後來又是怎樣失而復得的?

我們知道黃金器皿發出的聲音並不悅耳,黃金性軟,是經不起擊打的,而編鐘上並未留下什麼擊打的痕跡。那麼乾隆的黃金編鐘是否以黃金為主的合金?如果是,那麼是什麼樣的合金配比?史書僅記錄了所用黃金的數量和編鐘的形制,並未見什麼合金配比,這也是一個難解的謎。

有道是盛極必衰。這套編鐘雖然仍為乾隆以後各帝相沿使用,但是挽救不了清朝衰亡的命運。嘉慶皇帝時期開始興盛的鴉片貿易使大量白銀流出海外,而鴉片嚴重地危害了中國人的健康,於是在道光年間爆發了鴉片戰爭。

中華國寶:黃金編鐘重見天日之謎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持續十餘年的太平天國運動幾乎摧毀清王朝。內憂不斷,外患頻起。搖搖欲墜的清王朝被辛亥革命推翻了。由於新建立的民國政府並未沒收愛新覺羅氏皇室的財產,及抗戰爆發,民國政府派了大批專家在故宮挑選國寶,裝箱運到西南大山裡珍藏,並派一支軍隊保護。可是專家們並沒有找到乾隆年間所鑄造的黃金編鐘。黃金編鐘的隱沒不見,一時成了民國政府啞口難言之隱。這個謎直到20世紀50年代才為兩位保護編鐘的有功人士陳亦侯和胡仲文所道破。

原來民國政府不僅沒有沒收清王朝的財產,而且並未將末代皇帝溥儀逐出宮門,把他安排在紫禁城的後半部,還每年撥款四百萬兩白銀作為生活費。可是皇室過慣了侈靡的生活,溥儀經常命人到宮中偷運珍寶,向銀行作抵押貸款。1924年又將黃金編鐘偷出,由溥的岳父榮源出面向北京的鹽業銀行抵押貸款,得40萬銀圓,由清宮內務府與鹽業銀行簽訂了“關於金寶、金冊、金編鐘等押款的合同”。同年11月,溥儀被逐出宮,當然再也無力贖回編鐘了。

黃金編鐘流出宮外也為民國政府察覺,開始追尋其下落。北京鹽業銀行行長一面矢口否認抵押一事,一面派人將編鐘轉移到天津鹽業銀行,藏於天津法租界中街鹽業銀行庫房的夾牆中,由天津鹽業銀行經理兼銀行會會長陳亦侯負責保管。

中華國寶:黃金編鐘重見天日之謎

盧溝橋事變後,日本特務就盯住陳亦侯,並派日本駐天津的副領事緊逼陳氏交出編鐘。陳覺得難以保住國寶,就暗中派人到香港請示總經理,可是得到的回覆卻是“毀掉”二字。也就是要把編鐘熔化後鑄成金條。

陳亦侯在無奈之下找摯友胡仲文商量對策。胡仲文同陳亦侯一樣,是一位愛國的民族資本家。兩人決定將編鐘轉移到胡仲文經管的四行儲蓄會大樓地下室的一個密庫內。於是找了兩個可靠的工友,四人共同秘密地將編鐘藏妥,並立下誓言:守口如瓶,不畏威逼,不為利動。

過了沒幾天,日本特務失去了耐心,於是派了軍警到天津鹽業銀行大肆搜查,當然一無所獲。而陳、胡二人也乘機放出空氣,說編鐘早被熔化後改鑄成金條運走了。因此當時的人們都相信:稀世珍寶已經永遠消失了。陳胡二人這才稍感太平。天津解放後,他們將編鐘交給人民政府,1953年重返故宮

喜歡的小朋友一定要多多說說自己的意見,我們一起來討論,分享自己的觀點,說的不對的也要指出來